世界上能生产宽体飞机的航空制造公司,只有少数几个,因此中国能研发民航洲际大飞机,才会这么震撼。第一款自己研发的国产洲际大飞机,C929发动机,是重要的亮点,而且喜讯频传的商飞集团,关于C939机型的研发消息也传来了。
自从我国攻克国产飞机技术难题,逐渐交付C919客机,稳定提升产能,这款大飞机就进入国际视野,让很多国家都非常关注。西方甚至害怕中国的高端制造成为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型,拖延适航证,试图阻拦中国的飞机进入国际市场。
商飞集团并没有被外界的阻挠扰乱节奏,而是稳定推进C929的研发进程,这款宽体客机,要比C919的技术国产化率更高,几乎能达到90%的零部件比率,都达到国产化,尤其是国产的发动机,竟然能直接装配国产的长江2000型发动机,这让国际社会更是惊讶万分。
这款宽体客机的研发历程,也是几经波折,当初和俄罗斯合作,要一起研发宽体客机,俄罗斯也要解决自己的短板技术问题,从中国团队学习复杂的航电系统技术,能够通过合作共享技术获得提升,从而让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也能够借此机会补齐短板,实现快速的提升专业技术。
但是我国提出希望能和俄罗斯共享发动机技术,俄罗斯能提供PD-35型新型发动机的技术共享时,俄罗斯团队显然犹豫不决。
按照俄罗斯方面的私心考虑,如果能够让中国像采购C919客机的发动机一样,按照进口的整机计划进行采购,俄罗斯是愿意出售这款新型航空发动机的,如果说俄罗斯要坦诚拿出这款发动机的技术资料,以及提供整机的安装调试和后期共享数据及维护工作的话,俄罗斯的顾虑还是很多,至少内部意见不统一。
再加上当时西方不断施加压力,各种挑拨关系,甚至造谣抹黑等各种手段都用尽,让俄罗斯也对研发大型宽体客机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消极的看法,当时俄罗斯正好也经历了进口的大飞机零部件被卡脖子,只能拆解新飞机上的部件进行维修,导致损失很大,类似这样的问题,让俄罗斯意识到,就算经历千辛万苦研发成功,如果使用西方提供的零部件,依然会存在供货的不确定性,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卡脖子断供,就影响了飞机的生产进度。
同时西方还在拖延中国首款飞机C919的适航证,而俄罗斯也明白,西方要是作对使绊子,这个问题要解决,也是经历很漫长的时间才能有结果。
俄罗斯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经费不足,继续投入研发成本,很是捉襟见肘,因此在综合原因的影响下,最终俄罗斯和我国商飞合作的CR929宽体客机项目,就京过年友好协商,中途停止合作。西方媒体甚至猜测,一旦俄罗斯团队撤离,中国也难以坚持继续研发,说不定宽体客机项目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世界上观望的国家吃惊地发现,中国商飞决定独立完成对这款飞机的研发和建造,确定更名项目为C929宽体客机,由我国团队独立完成,这个消息也是让西方媒体再一次炸窝,甚至网络上各种猜测,纷纷讨论中国是否能独立研发成功这款难度更大的宽体客机。
商飞集团预计研发的C929宽体客机,座席数量为290个左右,续航能力达到1.2万公里,可以胜任远程航行洲际之旅,跨越大洲大洋进行飞行。起飞总重为247吨,使用大量的特种复合新型材料建造,为整体的减重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进一步节约燃油,提高运行效益。同时碳纤维和钛合金材料的应用比,对标波音和空客的同类机型。
当中国的长江2000型国产航空发动机问世,经过高台全科目测试之后,积累3000多个小时的评估数据,这些数据为研发宽体客机带来决定性支持。
只有解决飞机的心脏问题,才能支撑飞机在远程飞行时,具有更好的动能以及安全高效的保障,同时核心技术体系是我国自主研发,能够掌控升级和生产的主动安排,对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有更大的优势。
不仅如此,C939项目也传来喜讯,打造出续航能力更强,载客能力更大,以及试飞原型机的建造工作都已经在落实中,未来和波音空客这样的航空巨头竞争,完全会凭借综合实力胜出。中国的航空制造业,将会逐渐稳定打牢根基,面向世界提供更为优质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