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春节后的第一篇文章,先给大家拜个晚年。要论这个假期的感受,并不是关于“形势”的讨论,因为这已经非一天两天,人们早已经习惯。而是在初一那天,明显感觉到街上拜年的人少了。
关于这一现象,也咨询了其他地方的朋友,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按理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应该如此,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些事无法解释,有些事却容易解释。比方说,现在的“美国”。
华盛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空难,主要原因是黑鹰直升机的“特权”导致。事故爆发不久,世人就已经得出了这一结论。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美国政府的一些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竟然先向特朗普“效忠”——感谢他的伟大领导。
这是我们熟悉的美国吗?这是我们熟悉的北方邻居的味道。所以,本届美国政府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于俄乌战争——就越来越让人可以“理解”了。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倒退了100年,其能源系统已被摧毁。有人不得不为恢复这一切而买单。有多少乌克兰人离开并生活在其他国家?他们可能再也不会回去。而这就是乌克兰的未来,它岌岌可危。并且,他还强烈地批评拜登政府的乌克兰政策。
卢比奥这番话的背后逻辑,实际上就是要压乌克兰求和。相信这点,大家能够看出来。与此同时,这番话又是十分可笑的。在此次俄乌战争中,克里姆林宫表现出来的逻辑,是一种强盗式的。那么,特朗普政府呢?是一种与强盗式的相对应,或者说完美契合的绥靖逻辑。
乌克兰倒退100年了吗?就不说睁眼说瞎话的问题。比方说,这是事实。那么,战争是双方的,光评价乌克兰的现状是不公允的,为什么不说说俄罗斯,他们倒退了多少年?
从军事、经济这两大方面,卢比奥为什么不谈?军事上,俄罗斯在前线的重型装备,有多少是二战时期的;经济上,利率都达到了21%,通货膨胀达到了11.1%……
再来看细节方面,仅举一例:乌克兰媒体统计,自2023年9月以来,乌克兰袭击了100家俄罗斯炼油厂和油库,有多个设施遭到多次袭击。乌克兰无人机至少袭击了俄罗斯33座大型炼油厂中的15座。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已降至年度最低水平。
如果说,乌克兰倒退100年是成立的,那么俄罗斯至少倒退了150年。而在这股持续不断的倒退过程中,乌克兰有源源不断的援助——继瑞典在1月30日公布了12.3亿美援的军援(第18批)之后,芬兰宣布对乌克兰提供第27批军援,价值1.98亿欧。
长此以往,谁将率先倒下?
卢比奥的逻辑很荒谬,不值得一驳。但是,这种言论很有市场,看看上边报道截图当中的点赞数就知道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说白了就是这群受众毫无思考能力。
特朗普表示,正与俄罗斯就结束乌克兰冲突进行“非常严肃的”讨论。这个“非常严肃”,到底怎么个“严肃”法,相信大家也能够清楚。因此,特朗普的“促和”压根就不可能成功。
前文提到了拜登政府,正好有一个事也与其联系到了一起。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对美国记者塔克·卡尔森爆料的“拜登政府曾试图刺杀俄总统普京”一事做出回应,他表示必须对此进行彻底调查。另外,他已就此事于向美国国会、联合国提交了相关声明。
如此重大的事情,俄罗斯的情报部门竟然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还得靠一个美国记者爆料?当然,从俄乌战争以及莫斯科恐怖袭击事件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情报部门水平下降得太厉害了。撇开这个因素,这件事会不会是真的呢?也不会。
美国不是没有对一些国家领导人采取过斩首行动,比方说当年的伊拉克与阿富汗。但是,那时候的美国与这些国家是出于敌对乃至战争状态中。而现在的美俄两国,并没有出于这种状态。一旦这样做,会带来多大的政治乃至舆论之影响,恐怕不是拜登所能够承受的。
比方说,拜登政府真有这个胆量。那么,以逻辑而论,拜登迟迟不肯解禁对乌克兰远程武器的使用限制、害怕战争扩大化(扔煤气罐),不与上述的这个胆量严重相悖吗?拜登真有这个胆子,乌军就不可能仅仅攻入库尔斯克这么简单。
说起库尔斯克,还有一个消息需要谈一下:朝鲜士兵在遭受到了极为惨重的打击后,撤出了库尔斯克。
关于这个消息,是一个影响较广的自媒体爆出来的。当然,这个自媒体一直都是转述媒体的报道,鲜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确切地讲,他这个号干的是“参考信息”而已。遗憾的是,如此重大的消息,他竟然用了“据媒体报道”,没有指出实际上到底是哪家媒体。在网上查了一下,除了他的“新闻源”之外,并没有其他媒体报道——如此重大的事情,各大媒体没跟进,本身可信度就很低了。
目前,朝鲜军队在库尔斯克伤亡已经达到了4000人,这点得到了乌克兰方面的证实。一支军队,如果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实际上就没有多少战斗力,需要从前线上撤下来进行休整。朝鲜军队在库尔斯克的总兵力是1.2万人左右,按照通常的逻辑来讲,确实是被打残了,需要撤军了。
但是,朝鲜军队不是作为一个整体作战的,而是分散在俄军各个部队当中。因此,即使伤亡如此之大,也不影响继续战斗。所以,觉得这个消息并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