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半价清、美妆白菜价、教辅大捡漏——商家疯了还是你赚了?

中国法院网 2025-04-28 11:00:48

"正品机油半价清仓"

"国际美妆全网最低"

"名校教辅一折特惠"

你是否曾被这些看似诱人的促销所吸引?

殊不知,在这些低价背后

隐藏着一个个精心编织的侵权陷阱

01

大牌机油“便宜出”?当心!

2023年6月起,林某在博罗县租赁一处厂房,用于贴牌加工生产假冒“美孚”“嘉实多”“宝马”等注册商标标识的机油瓶。同年8月,博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查处该加工场所,并在现场查获24074件空机油瓶,其中8282件贴有假冒商标标识,另有5万余张尚未使用的品牌机油瓶标签贴纸。

广东省博罗县人民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林某犯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追缴其违法所得人民币4000元。

法官提醒:假冒机油的质量没有保障,有可能会影响车辆发动机性能或寿命。提醒经营者应严格审查货源,拒绝“三无”产品,远离侵权风险。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需选择正规渠道,并仔细检查产品外观,比如防伪标识、印刷质量等信息。同时注意保留购物凭证,以便维护合法权益。

02

国际美妆“白菜价”?当心!

2023年5月起,曾某A在未获得品牌授权的情况下,雇请曾某B等人在博罗县某民房生产假冒欧莱雅、SK-II品牌护肤品。其中曾某A负责接收订单、运输仓储及销售,以欧莱雅肌底液7元/瓶、欧莱雅眼霜15元/瓶、SK-II神仙水30-35元/2瓶的价格提供给客户,从中赚取每瓶约2元的加工费;曾某B则主要负责工厂的丝印和生产。2024年4月,博罗县公安局捣毁上述生产窝点及仓库,现场缴获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销售价值约53170元。

博罗县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二被告人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曾某A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追缴其违法所得30000元;判处曾某B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没收其退出的违法所得10000元。

法官提醒:电商的兴起让购物变得便捷,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浑水摸鱼的歪心思。假冒护肤品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商标管理秩序和市场竞争秩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更有可能给使用者带来健康问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美妆产品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切莫贪图便宜,上当受骗。

03

孩子教辅“大捡漏”?当心!

2023年4月起,周某在博罗县某园区印刷、销售中小学教辅等盗版书籍,通过微信接单后发货销售至广东多地。期间,周某聘请赵某、钱某负责印刷机维修、盗版书籍印刷组装等。同年9月,周某、赵某、钱某3人被抓获,现场依法扣押了盗版书籍成品6180册,半成品3000册。

案发后,周某家属代三被告人向博罗县公安局退赃97725元,赔偿被害单位湖北某文教公司185000元并获得谅解。

博罗县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三被告人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0元;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判处钱某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20000元。

法官提醒:图书行业盗版侵权问题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不仅直接侵害创作者的经济利益与创作动力,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盗版图书常常存在使用劣质油墨纸张、印刷错漏模糊等问题,危害读者身体健康。“知假买假”虽可省下小利,但长此以往将助长犯罪链条,损害自身权益。请广大消费者支持正版,为知识产权保护注入一份力量。

这些案例中的不法分子,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践踏法律红线,不仅损害了正规品牌的声誉,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更让无数消费者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他们用低廉的成本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再以诱人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上钩,而消费者一旦贪图便宜,就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消费者要擦亮双眼,摒弃侥幸心理,坚决对假冒伪劣产品说“不”。

来源:博罗县人民法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