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归根结底就在于中国强弱,越南则总是把“墙头草”特征展现得非常明显,甚至还造出一个特征:只要越南对中国政策是主动接近与“求合作”的状态,就说明中国已经在亚太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美国也妄图扶持越南,但越南对美国的态度已是有所保留了,这就说明越南心里很清楚那个关乎未来的关键问题:美国的全球性战略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中国就在这里,已经渐渐成为亚太地区领军者。

越南的心思
在古代,越南在中国正史上有过寥寥数笔,但他们却在中国藩属国排位中相当靠前,仅次于朝鲜。
由于“天高皇帝远”,越南一直有着很高的自主权,对于中国向来相当尊重,那种超级大国的形象彻底根植于他们的脑海当中。
情况发生变化则是在近代,随着先进的工业文明袭来,整个亚洲都在忍辱负重,清政府带着国家沦为“板上鱼肉”,越南同样难逃厄运,先后经历了法属时期、日占时期和西方“回马枪”时期,又被美国炸得尘土飞扬,直到1975年好不容易才爬出谷底。
经历过如此伤痛的国家通常有两种过法:要么潜下心来搞全方位建设,把苦难和仇恨埋在心底;要么在冷战背景下寻找适合于自己的阵营,从时代变化中寻求发展机遇。

没想到,越南却从击退美国的悲惨历史中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在苏联大哥的撑腰下,甚至想一步登天,实现从“被侵略国”到“中南霸主”的飞跃,于是他们入侵了柬埔寨,甚至把炮火燃烧到中国边境。
被揍了一顿后,越南在认清了自己几斤几两的同时也意识到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可复制”,于是便慢慢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不过由于南海等诸多问题存在,双方之间也有过磕磕绊绊的不愉快事件发生。
他们就在威胁试探与交流取经之间来回权衡,还发现了当代“商机”:只要是和中国闹矛盾的国家,都会收到来自美国递出的橄榄枝。
2015年5月,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曾公布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吃惊的数字:菲律宾在南海有8个前哨,越南有48个。

越南也始终配合着美国的宣传路径,美国说中国有“威胁”,越南则结合自身所需表示:中国的造岛和岛上军事化布防,是对自由航行的“威胁”。
无论从实际行动还是言语,越南的嚣张程度都是要远超菲律宾的。
至于他们所高喊的内容也完全是无稽之谈,毕竟在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之前,越南渔民在南海打渔、工人在海里钻井都没什么实际阻力,反倒是美国人来了,他们就感受到中国的“威胁”了。
那几年越南喊得很凶,但美国也很忙,在处理需要利亚危机、乌克兰危机,相比于这些地方的资源与战略价值,越南确实没有那么重要,就暂时先放在一边。

正当越南沾沾自喜以为能够持续在南海获得好处时,中国发怒了。
一个压根不具备任何国际官方性质的“仲裁”竟想要直接夺走中国固有领土,菲律宾跟着美国后面想着能一举“扬眉吐气”,等待他们的就是解放军的充分准备,几位上将亲自坐镇指挥,演习全部换成实弹,压根没给美国台阶下。
美国也结合情报判断出全面战争真的可能爆发了,于是赶忙掉头离开,留下了傻眼的菲律宾。
当时菲律宾是新闻“头条”,没曾想真正瑟瑟发抖的则是旁边的越南,因为他们前哨最多,现在美国人都退缩了,一个越南又如何面对兵强马壮的中国?

此外,他们也恍然反应过来,跟着美国混,可能连汤都喝不到。
东南亚国家除了新加坡和文莱,其余国家的人均GDP只能在数钱美元,有的连四位数都够不到,经济发展不行导致基础设施落后,反过来又构成了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基础上,一旦美国与中国彻底交恶,他们还得给美国人当炮灰。
想了想,越南就想通了,只要美国无法阻止中国崛起,中国就迟早会成为亚太的主导国家。
美国就是祸害亚太的黑手
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影响力的步伐早就开始了,仗着过去在全球范围内的辉煌成绩,他们也确实骗到了不少人。
2006年美国驻北约大使还提出了“全球伙伴关系”这个概念,一开始就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给拉拢进来。
拉拢这么多小伙伴,同时还在扩充北约影响力,不就是在说明如今的美国已经难以维系地区霸权了吗?
202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进入亚太地区,舰队还带着荷兰的舰艇,美国则表示“这是真正的北约特征”,这也是美国的落子计划,因为当舰队抵达后他们就表示:将在亚太地区永久布置两艘军舰。

为了阻止中国崛起并在亚太地区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美国也是机关算尽。
美军分布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共有750个,其中300多个就在中国周边,而中国除了安理会授权的维和行动外更没有任何对外军事力量在“抢地盘”。
近些年,东南亚诸国均走上了经济发展道路,这些小国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一穷二白,多多少少都积累了些家底,最不希望的就是战争。
大国和大国发生全面战争的概率越来越低,但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小国之间全面开战是极有可能的,小国的生存之道就是“选边”,选择美国就必然意味着战争。
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很多东南亚国家都在选择中国,因为中国对外爆发战争的概率最低。
柬埔寨前首相洪森发现北约正渐渐染指亚太地区后也表露出担忧:“这对亚洲的安全稳定构成极大威胁。”

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马吉德也表示:“‘北约亚太化’对本地区的发展是负面的,这会破坏东盟立场,该地区不该有任何外部势力的军事存在。”
越南不明确发声,这也是正常,自从发现美国不靠谱后,这个国家向来是以实际行动表态的。
2020年之前,越南的经济发展都能称得上是奇迹,几乎全程是波动上升,在2019年时GDP增速已经越过百分之七。
如此黄金时期,只要这个国家没有发生政变,就不会改变政策,一切都要为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好了,所有配套才会提高。
不巧的是那年出现了蔓延至全球的疫情,越南政府也果断采取措施应对,采取了封锁边境、暂停国际航班等方式,民众的正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秩序都没有被疫情所打断。
在抗疫方面,越南确实是为数不多交出高分答卷的国家之一。
在这样的节骨眼上都能沉住气,北约到来了,自然无法改变他们的既定方向,过去打仗打习惯了会出现决策错误的情况,现在大家看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就在眼前,谁还愿意搞全民皆兵的老路呢?

于是,越南坚决表示要同中国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看着中国依然能克服重重阻力继续发展,西方国家彻底坐不住了,与其说“牵制”,倒不如说是彻头彻尾的“打压”,随便找个理由就能上纲上线,美欧的战略家们所思考的都不是“迟滞中国崛起进程”那么简单,而是妄图在意识形态上划线,用“冷战思维”考量双方关系。
走上这一步,美国就会伴随着“组合拳”,其中有个关键就在于:逼迫中国邻国站队。
印度就曾在边境挑衅,但北部的俄罗斯与中国关系一直良好,诸多中亚国家也是“随风摇曳”,似乎在美国人的观念里,能把中国当“钉子”的只有越南了。
2023年的G20结束后,美国总统拜登坐着飞机直奔越南,消息还是一个多月前就放出了的。

这个节点还比较有历史意义,整整10年前,美国宣布与越南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如今在拜登政府层层围堵中国的背景下,拜登又妄图继续拉拢越南。
近几年的历史也在证明,经济高速发展的越南已经把外交头等优先方向给了中国,哪怕10年前与美国签署了关系协议,也没法逆转时代带来的变化。
美国总统出访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成为全球热点,更不要说那些总体实力差距较大的小国。
但越南面对拜登的到来总体上却表现得非常沉默,几乎没有什么“兴高采烈”的场景出现;在双方的实际对话中,越南也强调了自己的国防原则,不联合一国反对另一国、不参加军事联盟、不允许外国建立军事基地和不加入美国的军事阵营。
几乎每条原则都是独立的,但串联到一起看,也就能看出越南的指向了。
他们心里太清楚了,只要没有把控好与美国交往时的火候,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经济拖入崩溃境地,美国人会离开,但中国永远都在不远处,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从来都没有地区称霸的思想,更不会干涉别国内政,别的国家如何做选择那是他们的事,越南的选择,完全是他们自己决定的。
历史上有很多个时期,他们都会结合局势做出与现在相反的选择,这就已经能证明了。
而这次,为了不让中国担忧,越南高层领导人还特意前往中越边境口岸视察,说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中越友谊-友谊关口岸以‘友谊’二字命名,体现了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这份特殊传统的友谊。”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当拜登出现在河内后,越南媒体还纪念了“越英建交50周年”、“越日建交50周年”等。
并非越南真心想要纪念什么,而是通过媒体之口向世界宣布:越南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并非全部。
这也难怪,越来越多的西方专家分析出相似的结果,那便是越南认定中国已是主导亚太地区的主要力量。
越南的选择也代表着很多东盟国家的选择,当时印尼是东盟轮值主席国,在峰会开场时就表示:东盟一致同意不会成为任何国家的“代理人”。
参考资料
1.拜登在河内,提到“中国”的次数是“越南”的7倍 直新闻
2.吴士存:中国和东盟可尝试在南海地区建立新的安全机制 上观新闻


我们很强大了,但不会主导亚洲事物!亚洲的事情,亚洲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