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中国两艘航母都不行!但福建舰扼杀了美日最后一丝希望

历史海大富 2025-03-26 02:16:43

自从二战结束,航空母舰就成了海上霸权的象征,美国靠着强大的航母舰队稳坐全球海洋的老大位置。可这几年,随着中国海军的崛起,尤其是福建号航母的下水,事情好像变了味儿。一位美国专家直言不讳地说,中国前两艘航母——辽宁号和山东号——压根儿不行,战斗力有限,可福建号一亮相,却直接把美日两国在西太平洋的最后希望给掐灭了。这话听着挺耸人听闻,但细想也不无道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国航母到底咋回事儿,福建号为啥让美日这么紧张。

中国航母的起步和发展

要说中国航母的故事,得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那时候中国海军还停留在近海防御的阶段,连艘像样的航母都没有。1985年,中国从澳大利亚买了艘退役的航母HMAS Melbourne,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拆开研究。工程师们把这艘船翻来覆去地看,记录下飞行甲板、升降机、发动机室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像个小学生拿个玩具车拆开瞧,想弄明白咋造的。

到了1998年,中国又从乌克兰弄来了一艘没造完的苏联航母Varyag。开始说是想改成浮动赌场,但谁信啊?最后这艘船被改成了辽宁号航母,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成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用的是滑跃式起飞系统(STOBAR),简单说就是舰首有个翘起来的甲板,飞机靠自己冲刺起飞。可这设计有短板,舰载机J-15没法带满弹药和燃料起飞,作战半径和火力都打了折扣,顶多算个训练平台。

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自己造的航母山东号下水。山东号在辽宁号的基础上改进了不少,排水量更大,甲板设计更合理,舰载机能多带点东西。但它还是用的滑跃式起飞,效率不高,也没法起飞重型预警机,侦察和指挥能力还是弱。说白了,山东号比辽宁号强,但离真正的远洋作战还有差距。

然后到了2022年6月17日,福建号航母下水,这回可不一样了。福建号是中国第一艘用弹射起飞(CATOBAR)的航母,装了三台电磁弹射器,满载排水量大概8万到8.5万吨,飞行甲板长316米,宽76米。理论上能带75架飞机,实际估计在58架左右。电磁弹射器让舰载机能满载起飞,不管是J-15T战斗机、J-35隐形战斗机,还是KJ-600预警机,都能发挥最大威力。这一下,中国航母的空中作战能力直接上了个大台阶。

从辽宁号到山东号,再到福建号,中国航母走的是从零开始、步步为营的路。几十年的积累和技术突破,终于让中国海军有了能跟大国掰手腕的家伙事儿。

美日咋看中国航母

美国和日本作为西太平洋的老牌玩家,对中国航母的发展一直盯着。美国的军事专家看法挺一致,辽宁号和山东号在他们眼里就是“半吊子”。比如布莱恩·克拉克(Bryan Clark),一个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的专家,就说过,这两艘航母更像是训练舰,实战能力有限,威胁不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地位。美国有11艘核动力航母,每艘都能带80多架飞机,还全是弹射起飞,经验和技术都甩中国几条街。

日本这边也差不多。日本防卫省的报告里提到,辽宁号和山东号主要在近海活动,远洋作战能力不足,对日本的直接威胁不大。但日本也不是完全放心,毕竟中国海军的扩张速度太快了。2018年,日本决定把自己的出云级直升机航母改成能用F-35B战斗机的轻型航母,这是二战后日本头一回搞这种事儿,摆明了是对中国海军崛起的回应。

可福建号一出来,风向就变了。美国专家卡尔·舒斯特(Carl Schuster)直言,福建号的电磁弹射技术跟美国福特级航母差不多,这意味着中国航母不再是“练手货”,而是真的能打仗了。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制海权第一次感到了压力。日本这边也慌了,福建号要是常态化部署到东海或者南海,日本的海上防线就得重新规划。

美日俩国为了应对中国航母,早就开始抱团取暖。每年搞的联合军演越来越多,像2025年2月在菲律宾海的“太平洋星辰2025”演习,美国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日本的加贺号航母、还有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一块儿出动,摆明了是想给中国海军看看颜色。这种演习不光是练兵,也是对外喊话:别以为有了福建号就能翻天。

福建号到底有啥不一样

福建号为啥能让美日这么紧张?关键就在它的技术突破和战略意义。先说技术,福建号用的是电磁弹射系统,这玩意儿比传统的蒸汽弹射器牛多了。蒸汽弹射得靠锅炉加热,效率低,维护还麻烦;电磁弹射用的是电能,效率高,能耗低,还能弹射更重的飞机。福建号的电磁弹射器是马伟明少将团队搞出来的,用的中压直流传输技术,性能跟美国福特级的EMALS系统差不多。这技术让福建号能起飞满载的J-15T战斗机,作战半径能到1000公里以上,火力投送能力翻倍。

再看甲板设计,福建号扔掉了滑跃式甲板,改成平直甲板,三台弹射器加拦阻装置,能同时起降多架飞机。过去辽宁号和山东号的J-15起飞得排队,效率低得要命;福建号能多机齐发,战斗节奏完全不一样。而且平直甲板还能起飞KJ-600预警机,这种飞机能飞到几百公里外侦察,指挥航母编队的战斗,比过去靠直升机预警强太多了。

还有个大杀器是J-35隐形战斗机。这是中国第一款舰载隐形战机,性能有点像美国的F-35C,能超音速巡航,还不容易被雷达发现。J-35要是上了福建号,航母编队的打击范围和隐蔽性都会暴涨,能在敌人防空网外发起攻击,打完就跑,让对手防不胜防。

从战略上看,福建号不光是技术升级,它还让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扩大了。过去辽宁号和山东号主要在近海转悠,顶多到第一岛链晃一圈;福建号能带着预警机和隐形战机,直接威胁第二岛链,甚至更远。美军在关岛的基地、日本在冲绳的部署,都得掂量掂量了。

中国航母对美日意味着啥

中国航母的崛起,尤其是福建号的出现,对美日的影响是实打实的。先说美国,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霸权靠的是航母打击群,过去几十年没谁能挑战。可福建号的战斗力一上来,美国的优势就没那么绝对了。美军专家估计,福建号加上护卫舰和潜艇,能组成一个完整的航母编队,火力和防御都不差。要是再多几艘这样的航母,美国在太平洋的部署就得大调整。

日本这边更头疼。日本是个岛国,海上通道是命根子,过去靠着美国航母罩着,日子过得挺舒坦。现在中国有了福建号,日本的海上安全感直线下降。东海和南海的争端本来就不少,福建号要是常年在附近晃悠,日本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中国航母也不是没短板。造航母容易,用好难。美国的航母编队有几十年的经验,后勤、训练、协同作战都炉火纯青;中国才刚起步,福建号再厉害,操作和实战经验还得慢慢攒。还有,航母是烧钱货,中国海军的预算跟美国比差远了,能不能养得起这么多大块头,也是个问题。

但不管咋说,福建号的亮相已经让美日坐不住了。美国得加大在亚太的军力投入,日本得加快海军升级,两国还得靠联合演习和情报共享来抱团。这格局一变,西太平洋的博弈就更热闹了。

往后看,中国航母肯定不会止步于福建号。有消息说,中国已经在研发第四艘航母,可能是核动力的,排水量能到10万吨以上。要是真成了,中国海军的远洋能力还能再上一层楼。美日这边也不会闲着,美国的福特级航母会继续量产,日本的F-35B航母也会成型,双方的军备竞赛估计得持续下去。

不过,航母再多,战争也不是闹着玩儿的。中国也好,美日也好,大家心里都清楚,真打起来谁都讨不了好。福建号的意义可能不光是打仗,更像是张牌,告诉世界中国海军有能力守住自己的利益。美日要想维持在西太平洋的影响力,光靠硬碰硬不行,还得在外交和经济上多下功夫。

福建号的出现让中国航母从“能用”变成了“能打”,美日的那点优越感确实被戳了个窟窿。未来这盘棋咋下,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西太平洋的日子,不会再像过去那么平静了。

0 阅读: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