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儿人群为主的支原体肺炎方兴未艾,这让很多家长感到疑惑和担忧。
现在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以西医思路为主,围绕着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进行用药。
目前来看,西医的这种治疗方案只是局部有效,而且这种治疗方案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并对大众产生了很大的误导:
1、注重局部,忽略整体,过于关注和宣传“肺炎”,而忽视了肺部症状只是一部分症状。这导致很多人认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关键在于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而如果治疗效果不好,则是因为抗生素的质量和种类有问题。
2、注重外因,忽视内因,过于关注和宣传“支原体”,忽视了人体体质的作用。
这种宣传虽然看似把病因解释的很清楚,但大多数人对支原体毫无了解,所以不但让大众无所适从,也增加了社会恐慌,但人们依然不了解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预防和治疗,而多是把患病归结于倒霉,或是埋怨受到了别人的传染。
西医的这种治疗方式也体现了西医药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经过三年的洗礼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
从新冠到甲流,从诺如到支原体,有着高精技术支持的西医药,接连不断的发现新型疾病,实在居功至伟。但此时的西医药却没有指明前进方向,而是把手指向了天空,从而让人们疲于应付,不知所措。
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的是,中医药对于支原体肺炎的参与度非常低。
现在大型医院的儿科门诊几乎不堪重负,而小型诊所却门可罗雀。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患病人群主要为小儿,家长为了确诊,并增加保险系数,所以会不惜金钱给孩子找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因为很多小型诊所没有检测条件,所以患者蜂拥挤向了大型医院,而求助于中医治疗的人群自然就很少了。
对此也能理解,虽然可能很多人也想求助于中医,但中医资源实在太有限了,而合格的中医又实在太少了。
当然,在当前西医药为主导的医疗环境中,更多的应该是人们对中医还缺乏足够而全面的了解,所以对中医的效果缺乏信心。
根据我个人的工作经验,中医药对于外感疾病有着西医药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但效果迅速,而且极少后遗症。
人们讨论很多的新冠后遗症,其实多是治疗不及时或用药错误所致,而如果对症应用中药,几乎不会产生后遗症,这一点与西药差别是极大的。
与西医药有根本差别的是,中医讲究对症用药,西医则是对病用药。
所以对于蜂拥而至医院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只要一经确诊,西医医生所用的药物基本上是一致的,而正规的中医治疗则完全不是这样。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掌握一点中医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并不是很难。
比如,倪海厦先生的学生整理的倪先生感冒治症简易图表就是一个学习如何治疗感冒的简易而有效的工具。
下面根据我的一些工作经验和学习,谈一谈我对这个图表的学习心得。
一、咳嗽、发烧、咽痛、鼻塞(流涕)、头痛、身痛都属于感冒症状,有时某些症状为单独存在,有些则是几种症状共同存在。比如有些人认为只要不发烧就不是感冒,或者有些人认为鼻塞流涕是鼻炎等。
二、倪先生的感冒治症图表主要涉及24个症状,但用药只有8种,这说明很多症状虽然表现不同,但病因却是相同的,所以会用同一种药物进行治疗。
三、这个图表,主要有咳嗽,发烧,咽痛,鼻塞(流涕),头、身痛等五个分类,但其实最重要的则是“有汗”和“无汗”的分类,这也是这个图表的精华所在。
四、中医有“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之说。我们在治疗感冒时首先要考虑是否出汗。无汗多会说明:1、所受为风寒;2、病位较浅;3、体质较好。而有汗则多会说明体质较弱或病位较深。
五、图表中所涉及的8个方剂都有往外发散的功效。对于肺炎咳嗽的治疗也是如此。中医认为外感咳嗽的主因是外邪,所以总的治疗原则是宣肺祛邪。在这个原则下,清热解毒、强力镇咳类的药物应用应该非常谨慎,诸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复方甘草片、抗过敏药物、激素类药物均在此列。
六、图表中所涉及的方剂大多都有中成药,但有的中成药并不好找。桂枝汤、小青龙汤、葛根汤都有原方成药,大青龙汤也有,不过中成药名为桂黄清热颗粒;麻杏甘石汤也有,其中成药为麻杏止咳片(糖浆)。麻黄汤没有中成药,不过常见的中成药如风寒感冒颗粒、感冒疏风颗粒等都是麻黄汤加减,可按麻黄汤的适应症进行应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暂未见过中成药。
七、应注意:图表中的8个主要方剂主要适用于感冒的初期或急性发作期。如果应用得时得法,效果立竿见影,1至2次用药即好。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错误治疗,出现了其他的变证,这些方剂的应用机会就可能会比较少了。
八、相比较于对症治疗,及时治疗其实更为重要。有些人在症状较明显或严重后才着手治疗,或是宁愿排队几个小时队检测属于哪种病毒在进行服药,更有人相信西医自限性的说法,想验证自己的抵抗力,以上做法都是不太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