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进京看望陈云被拒,他对警卫说:一句话也不说,我就见一面

梦想启航港湾 2025-03-15 23:22:05

图|韩先楚将军

“这辈子,除了打仗,最不后悔的就是有你这么个老哥哥。”1986年10月1日上午10时,81岁的陈云专程驱车前往北京西山医院看望韩先楚。看着老首长前来看望自己,韩先楚勉强振作精神,拉着陈云的手,似乎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对这位尊敬的兄长、首长说了这么一句话。陈云眼角不由得留下了眼泪,昔日的经历仿佛仍在昨天,当年那个驰骋疆场、威名赫赫的将军,如今进入到了人生最后时刻,他心里清楚,韩先楚是在同他告别。从当年相识于东北战场,韩先楚与陈云之间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即便是过去了多年,这份情谊始终没有中断过……远方枪炮声正隆1946年12月11日,在位于南满七道江村一间民房中,中共南满分局、辽东军区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是由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辽东军区司令员萧 劲光主持的。不过没想到的是,会议期间,就是否坚持在南满的军事斗争,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抗战胜利后,考虑到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我党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派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东北。毫无疑问,蒋介石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图|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示意图

1945年10月18日,蒋介石撤销杜聿明昆明防守总司令及第五集团军司令后,于当天任命他为东北保安司令,就任第四天,即命令他赴东北与苏联商谈接收事宜。鉴于东北地区已经为东北民主联军接收,杜聿明随即建议蒋介石:“要接收东北非用武力不能解决”国民党军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人数上均占有优势,随着战事的推进,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撤过了松花江,而南满只留下了两个纵队的兵力。为解决后顾之忧,杜聿明制定了“南攻北守”的战略。10月19日,杜聿明集中8个师10万人的部队,进攻南满根据地。南满地区我军的斗争顿时困难起来。即便是4纵在新开岭附近歼灭国民党军52军25师,也并未改变战局上根本的劣势。我南满辽东军区所属部队,在缺衣少食、天寒地冻的环境下,想要继续坚持斗争,恐怕并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全军上下在当时产生了分歧,一个主张是,全部主力撤过松花江,放弃南满作战,宁愿在战场上战死,也不愿意冻死,第二个主张是坚持在南满地区斗争。11月31日萧劲光被任命为辽东军区司令员,一同被任命的还有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陈云兼任南满分局书记。为解决分歧,南满分局、辽东军区在七道江村召开会议。

图|萧劲光将军

由于各方争论不休,会议第三天,萧劲光给陈云打通了电话,希望他能出席会议,调和矛盾,陈云遂乘火车前往,一路上听着敌人的炮火声,赶到了七道江村参加会议。陈云不仅带来了东北局的决定,同时也主张留在南满继续斗争,并愿意和大家一起留在南满。会议中,虽然大多数将领不建议留在南满,但还是有少数将领拥有大局观,并愿意坚持在南满斗争。韩先楚就是其中之一。最终陈云拍板决定:“即便是付出四分之三或者五分之三伤亡的代价,也要不顾一切将敌人牢牢的牵制在南满一线。”“南满必须保住,而且必须取得胜利。”会议期间,国民党军已经打到了五道江岭,距离开会的七道江也不过只有20余里的距离,开会后,韩先楚等将领就要立即赶赴前线指挥作战。鉴于4纵司令员胡奇才因伤病原因离开前线,因此陈云任命3纵司令员曾克林、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为前线正副指挥。

图|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陈云临行前,陈云问韩先楚:“需要我为你解决什么困难吗?”韩先楚仔细思索后,提了唯一一个要求:“给部队解决一下过冬的棉衣吧。”12月17日,国民党军集中6个师的兵力扑向临江地区,辽东军区决定,以3纵在内线实施运动防御,4纵向外线出击。韩先楚得令后,即率部队向本溪、抚顺以及宽甸以东地区发起进攻,历时十余日歼敌3000余人,初步打开了局面。与此同时,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为配合南满地区的斗争,采取南拉北打,南打北拉的战略。1947年1月5日,东北民主联军12个师加3个炮兵团越过松花江南下,向长春、永吉方向发动进攻。

图|1950年5月10日,解放海南岛后韩先楚与参战官兵合影“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历时3个半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也为我军转守为攻创造了条件。这一战也打出了韩先楚的赫赫威名,尤其是其在外线出击作战时,短短十余日见横扫国民党军,作战五十多次,拔掉敌人40多个据点,歼敌6000余人。坐镇东北的几个国民党军指挥官,都称韩先楚为“旋风司令”。杜聿明仓皇离开东北时,曾艰难地感慨了一句:“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我韩先楚没别的要求,只见他一面”1954年,韩先楚与杨得志两人从朝鲜战场回国,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在老战友杨得志的眼中,韩先楚的身体情况就已经不是很好了。“韩先楚的身体不好,胃痛得常常吃不下饭,他用一只手顶住疼痛的部位,坚持听课,坚持做笔记。”有一次,就连杨得志也看不下去了,出面劝说韩先楚:“去休息一天半天,不要这样苦撑。”韩先楚却总是摇头:“没有关系,来这里学习不容易,一定要坚持下去。”

图|韩先楚与杨得志杨得志知道,老战友这是珍惜难能可贵的学习时光,毕竟早年在战争年代,没什么机会学习,这次好不容易遇到了,自然不能轻易的放弃。长期艰苦的学习工作,韩先楚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作为韩先楚的老上级,陈云也不时地前往探望,两人的交情愈发深刻。1957年7月,韩先楚调任福州军区任司令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面,两人都曾经历了一些磨难。1969年10月3日,中央决定陈云带着卫士、秘书、厨师到江西南昌一个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临行前周总理特意打电话给江西省委,并做好安排工作。一开始陈云只是住在滨江招待所一号楼,后来被安排到南昌一个一个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后,又被安排到了南昌青云谱的一个军队干休所居住。韩先楚得知情况后,派专人到青云谱安排陈云的生活与安全警卫,还把陈云专程接到福州,并亲自陪同陈云到医院检查身体。

图|韩先楚与夫人刘芷在青云谱居住时,陈云喝当地的水有些过敏,离开时韩先楚命令将当地的水装满几个大桶,专门送了过去。1972年4月22日,陈云回到了北京,在周总理安排下,参加国务院业务组的工作。“九一三事件”之后,韩先楚曾遭到莫名的指责。韩先楚在谈到林彪时,曾要求要对林彪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毕竟过去他也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因为这一句话,韩先楚遭到了指责,对于莫名而来的指责,他有些想不通:“林彪若不是为革命做出过贡献,怎么会24岁就当上红军的军团长,接着又是八路军主力师的师长、4野司令和共和国元帅?可这又有什么奇怪的,报纸上不还说他不会打仗吗?指挥了平型关大捷,率军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的人不会打仗,那么谁会打仗呢?”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候,陈云对韩先楚遭遇的情况表示了关心。

图|陈云1974年4月(一说1975年),韩先楚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原本是想托别人带去北京的,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让女婿李东生(时任北京军训部参谋)跑一趟。李东生到兰州后(韩先楚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当面将信交给他,让他带着信到北京,并让他交给叶剑英,让叶帅转交毛主席。不过临走之前,韩先楚还嘱咐了一句:“送信之前,先去陈云同志家里看看,信送不送叶帅转交毛主席,一切由他定夺。”不过思来想去,当天晚上,韩先楚还是打了退堂鼓。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韩先楚与陈云之间的交情,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韩先楚也格外信任这位老首长,希望能听一听他的想法。韩先楚对老首长的关怀自然也是记在心里。还是在福州军区司令员任上的时候,有一次,韩先楚途径北京,临时决定要去看望一下老首长。结果卫士长郁德水进去禀报后,出来告诉他:“韩司令,首长说不见,请回吧!”倒也不是陈云不近人情,而是在陈云在日常生活中,一贯遵循高度的自律。吃菜只以青菜豆腐为主,每餐是几块豆腐就是几块,不多吃或少吃,每餐一小碟花生米,不多不少,永远是十三粒,喝茶也只放三片茶叶,工作人员都知道不能多也不能少,休息散步,每次也只是十三分钟。

如果是会客的情况下,除了谈工作,一般礼节性拜访,尽量拒绝,若见,最多也不超过三分钟,绝不浪费一分钟时间。很明显,韩先楚这次拜访属于礼节性,所以被陈云婉拒。可偏巧的是,韩先楚也是一个执拗的性子,他拉住郁德水说:“你再跟首长说说,我就见一面,绝不超过三分钟,超过了你赶我走。”郁德水没办法,只好跑去报告陈云,并劝说首长:“首长,人家一个大司令,在门口等半天,就是见一面也不要紧么。”陈云眼皮也没抬,就把手一摆:“没事见什么,叫他回去好好干。”没办法,郁德水只好退了出来,一脸尴尬地对韩先楚说:“韩司令,首长的性子您也了解,他说没事见什么,叫你回去好好干……”一听这话,韩先楚的犟脾气也上来了,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还对郁德水说:“你再进去禀报,就说我韩先楚没别的要求,只见他一面,一句话也不讲,见一面我回头就走。”“都报过三次了。”郁德水一脸的为难之色:“再进去报,这话叫我怎么说呢?”“我怎么说你就怎么说。”韩先楚补充了一句:“你不去报,我就不走,首长不见我,我也不走,我就等在这儿了。”

图|韩先楚与妻子刘芷郁德水无奈,只好又去禀报:“韩司令只求见首长一面,不讲话,见不到首长就不走。”陈云一直没说话,郁德水试探地问了一句:“那就见一面?”陈云还是不答话。郁德水自作主张,决定将韩先楚引进来再说,不过韩先楚也十分干脆,一进门,看到坐在那里的陈云,也是一言不发,用军人的步伐走到陈云面前,“啪”的一声,立正敬礼,然后转身走出门外,仍然是以军人的身姿。两人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看得旁边的卫士目瞪口呆。韩先楚也从来没有责怪老首长不近人情,因为他知道,老首长是在恪守自己的纪律。最不后悔的就是有你这么个老哥哥韩先楚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除了战争年代对身体的创伤外,胃病也是一个很大的折磨。五六十年代初,韩先楚就因胃病在武汉请专家诊治,并在东湖宾馆休养,几经治疗,胃病虽有好转,但始终难以根除,只能小心将养。1974年,韩先楚又患上了肾结石,疼痛难忍。即便如此,韩先楚想的依旧是为祖国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

图|1967年10月,韩先楚与毛主席一起交谈1975年4月27日,韩先楚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自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八大军区负责同志调动时我见过主席,至今又有一年多没见到您,心里非常想念。我因患肾结石于去年十月底作开刀手术后,经几个月的休养,现在三〇一医院作了手术后的全面复查,身体已基本好了,五月上旬前我即回兰州。我想在回去前见一见您老人家,汇报一下我对有的问题的看法。主席工作很忙,若一时抽不出时间,我想在看望主席后,同东兴同志、王 海蓉同志谈一谈。再由他们向您老人家汇报。”不过遗憾的是,韩先楚想要见毛主席的想法没能实现。1984年,韩先楚在北京301医院检查,被告知肝部有病变,后经确诊为肝癌。在韩先楚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一共住了28次院,最长的一次是122天,最短的一次是3天,几乎是常年与医院为伴了。陈云作为韩先楚的老上级、老哥哥,在韩先楚病重期间曾几次前往探望,两人曾聊起当年战争年代的种种经历,不由得感到老怀为安。“你不会死的,死不了的,放心。”

图|韩先楚与陈云亲切交谈不仅是陈云,许多当年的老首长、老战友听说韩先楚病了,都亲自到医院去看望,胡耀邦临出国访问前,还专程到医院看望韩先楚,并问候他:“你不用说话,听我说就好了,我要出国访问,回来后再来看你。”即便是医生倾尽全力的治疗,韩先楚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陈云更是几次前往看望,有一次陈云给韩先楚带去一些水果,里面还有一张他写的便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话是鲁迅先生说的,也是两人在特殊年代共患难的真实情感,无论遭遇到何种困难,在两人心中,首先想的是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1986年10月1日上午,陈云再度到北京301医院看望韩先楚。韩先楚这时才刚刚打过哌替啶(即杜冷丁,起镇痛作用),睡下没多长时间,一听说陈云来,当即振作精神爬起来。眼见过去两年多的治疗,身体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还更差,韩先楚忍不住对来看望的陈云说:“我不大好,又吐血又拉黑,我决定不做手术了,70多岁的人了。”陈云百般劝慰,却仍无济于事,虽然伤感,但韩先楚作为一名功勋赫赫的战将,早已见惯了生死,反而还劝慰陈云,他告诉陈云:“这一辈子,除了打仗,最不后悔的就是有你这么个老哥哥。”陈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心里十分难受。

图|陈先瑞、徐向前、韩先楚、刘华清合影10月2日,韩先楚大出血,医生在给他插胃管时,韩先楚显得很不耐烦,他对医生说:“我都准备死了,我都不怕死,你们怕什么?旧的人道主义不要搞了。”1986年10月3日一大早,韩先楚将儿子叫到身边交代后事,并取出一把钥匙交给他:“抽屉里还有几百元钱,连同两三个装衣服的樟木箱子和一些书籍,就是我的全部财产。”仅40分钟后,韩先楚因病去世,享年73岁。10月11日,陈云、李先念参加韩先楚遗体告别仪式。对韩先楚,陈云在致函中高度评价:韩先楚同志早年参加革命,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越,为我党我军建设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不愧为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先楚同志的早逝,我深为悲痛。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图|陈云、邓小平、李先念事实上也就是在韩先楚病逝的这一个月,刘伯承元帅与叶剑英元帅也相继病逝。令陈云心中生出了许多感慨。陈云与李先念、邓小平三人聚在一起,谈了80多分钟,为国家考虑,三人决定辞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经开会决定后,邓小平、李先念保留一定的领导职务,而陈云则全部退出中央领导职务,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一代伟人的家国情怀,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