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奥林帕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奥林帕斯山上而得名。奥林帕斯神系是按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为首的12个主神组成的神系,乃古希腊神话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神话。
2、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流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而得名。作为法国专制王权的产物,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艺术上提倡摹仿古典,重视规则。
3、大学才子派──系指以马洛为首、包括格林、基德、李利在内的人文主义戏剧派别。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具有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精通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文学,对戏剧颇有创新,从而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4、启蒙戏剧──又称严肃喜剧或正剧,乃18世纪法国剧作家狄德罗创建的新的戏剧形式,它冲破古典主义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严格界限,主张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第三等级”的现代人为主人公。启蒙戏剧语言通俗,强调教育作用,这近代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戏剧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5、拜伦式英雄──拜伦笔下特有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一些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宁折不弯,但又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只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所以均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带有诗人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故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6、湖畔派──19世纪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由于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不满,长期寓居西北部湖边,忘情于山水之间,因而得名。其主要代表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的诗作一反古典主义的刻板僵化,以朴素的口语尽写大自然的秀美,描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纯真感情,开创了新一代的诗风,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7、《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总称,系受《神曲》启发而命名,计划写143部,完成了91部。巴尔扎克用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法把作品连成整体,全作分为“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哲学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巴黎生活、乡村生活、外省生活、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六大场景。
8、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使用的一种方法。作者让同一人物在几部作品中出现,每部作品中只表现这个人物的某一段或某一侧面的生活,几部作品合在一起就完成了对这一人物生活史的描写,构成一个完整形象。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有460多个人物是重复出现的,分散在 75部小说中,有些重要人物重复次数达二三十次之多。通过再现人物的足迹,把整个小说反映的生活贯穿起来,构成社会整体。
9、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是指托尔斯泰于19世纪后期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是“道德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上帝之爱和向上帝呼吁,把对上帝的信仰和道德的自我完善作为消除社会邪恶、改良社会的根本途径。
10、“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创作中心理分析特点的理论概括。托尔斯泰习惯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情感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内在联系。这就是“心灵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11、社会问题剧──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独创的一种戏剧类型,以尖锐地提出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来进行分析讨论而著称。这些剧本涉及当时的政治、宗教、法律、道德、家庭、婚姻、妇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深刻尖锐,文笔犀利,具有较强的揭露批判精神,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进步意义。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家庭问题剧,另一类为政治问题剧。前者如《玩偶之家》、《群鬼》等;后者如《社会支柱》、《人民公敌》、《青年同盟》等。
12、唯美主义──19世纪后期流行于西欧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代表人物为法国诗人戈蒂耶、英国作家王尔德和佩特。它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提倡超越现实、游离人生的纯粹美,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摹仿艺术。它否定文艺的道德意义和教育作用
13、象征主义──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派别。前期象征主义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代表作品为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后期象征主义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著者有艾略特的《荒原》、梅特林克的《青鸟》等。象征主义这一称谓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于1886年提出来的。它刻意挖掘并表现微妙的内心世界,强调间接暗示和诗歌的音乐性,用有声有色的物象表现作者抽象的意念和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14、迷惘的一代──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词,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失去价值依归的青年作家的总称。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其共同特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因而思想消沉颓丧,对人生感到迷悯。他们讲究艺术表现方法,文体含蓄简约,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5、意识流小说──流行于20世纪2、30年代的英、法、美等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不重视对客观世界的描摹,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一种心理逻辑来组织故事;在创作技巧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在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伍尔芙、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等人。
16、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戏剧派别,得名于英国批评家马丁·艾思林《荒诞派戏剧》一书,代表作家为贝克特、尤涅斯库、阿达莫夫等人。在思想上直接师承了存在主义的“荒诞”概念。在艺术上,它吸收了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文学手法,反叛戏剧传统,以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意识,实现其对荒诞真实的追求。
17、黑色幽默──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得名,又云黑色喜剧、病态幽默。此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往往通过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态度,通过残酷而荒诞的寓言式艺术形象来鞭挞社会,把滑稽幽默与崇高严肃、喜剧与悲剧、顺序与错乱交错迭印,组成一体,从强烈对比中揭露现实。主要作家有海勒、品钦、巴思和巴塞尔姆。
18、存在主义文学──旨在宣扬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派别,著者有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人有权对人生和社会进行自由选择。存在主义文学兴起于30年代,在40、50年代达到全盛,它在艺术上寓高度的哲理性于文学作品之中,不讲求作品情节的复杂性、曲折性,而是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展开哲理性的议论分析。而他们的自由选择既要经历强烈的内心痛苦,又要与他人发生矛盾,故而作品中的冲突非常尖锐。
19、第22条军规──《第22条军规》是海勒的第一部长篇的名字,在小说中指一条处处操纵人的军规。小说问世60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第22条军规”已经获得了超越文本概念的意义,今天,它成为不可捉摸的、超自然的、能操纵人类命运的异己力量的代名词。
20、魔幻现实主义──20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拉美文坛上的一个小说流派。早在20年代,艺术批评家弗朗茨.罗在研究后期欧洲表现派绘画时就使用了这一术语。此派吸收古印地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经验,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比喻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变现实为梦幻,变现实为荒诞,用神秘、离奇、魔幻色彩表现出了拉美的神奇现实。主要作家有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卢尔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