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自己性灵的书法?

书法世家 2024-07-03 12:02:36

王春新 1958年10月生,河南永城人。中国书协第六届理事、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武警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

书法人应具有较高的目标追求

文/王春新

“二王”是中国书法的正宗,任何一位书法家都离不开“二王”,不断地学习“二王”,从“二王”观照自己的进步。一部书法史,可以说是“二王”书体的流传变化继承史。我的书法从始至今,都在“二王”一脉中探索,其间虽有所调整变通,然“二王”是根。“二王”书风滋润了千百年来的书法家,曾国藩曾引钱大昕“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以自律;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对于我来讲,每日在百忙之中临写“二王”是必做的功课,工作再忙,业余时间也要临写半个小时,日积月累,获益匪浅!

写好毛笔字和不断提升书法艺术水平是我终身的追求。实话实说,学习书法尤其是搞书法艺术创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对于我这个带兵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平衡这二者的关系,我坚持把握了三个点。首先,精细统筹,安排好自己的一日生活,工作任务力争在八小时之内完成。其次,尽可能地减少闲杂的社会活动与应酬,并坚持每天早点起、晚点睡,外出开会、学习笔墨随身带,走到哪儿写到哪儿,临池练功,补课赶队,从不懈怠,从不间断。第三,让书法艺术与工作有机结合,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好中国字作为治军带兵,提高官兵综合素养的教育内容,经常组织一些以军事生活为主题的书法课与交流活动,让书法艺术更好地为部队建设服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业余爱好与工作如何联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实践与经验。我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有坚韧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这些都是不可少的。学习书法,对我来讲就是一种加强自我修养的途径之一,这些年也是因为学习书法,我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多彩的。我通过学习书法——这个传统艺术的媒介,更深入地阅读了传统的经典,也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文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建设的高度繁荣,由此爆发了持续的书法热,并且“燃烧”至今,书法热催生了各级各类展览活动层出不穷,热闹非凡。所以,有人认为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纯艺术的展览时代。必须肯定的是,大量的展览评选竞赛对于选拔人才、促进书法艺术旳提升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同时也必须看到,因为展览给人们带来的名利诱惑大,出现了一些作者为了入展获奖而搞创作,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甚至有许多专业机构为了获利,还定期组织迎接展览培训,规范作品规格形式大小等,这种精心设计、过分装饰出来的作品即是展览体,展览体突出视觉效果,强调冲击力,却单调僵化,粗俗狂野,花拳绣腿,炫舞作态,违背了书法艺术道法自然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危害很大,是不应该被提倡的。尽管不提倡,展览体依然还会存在,因为展览还在继续。

作为一个学书人,搞艺术理当有个十分清醒的认知,坚守文化人特有的格调情怀,超然脱俗,高雅清心,所创作的作品也应该展现肃穆细致,以技入道,由表及里,清虚散淡的精神面貌。

展览体是展览带来的特有现象,有这样的展览体制,就避免不了展览体。在“国展”的指挥棒下,才有了“国展体”,有了展览作品的模板。就是从网上看当下的十三届国展作品,展览体依然存在,同质化的现象仍非常严重。书法的高度的确很难,写像容易写意难,这一届米芾、苏东坡少了,王铎、何绍基多了,这是不是新的跟风现象?对于“国展体”,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它,警惕这种风气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从传统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风格与气韵。纵观整个书坛,一个成熟的优秀书家靠的是独立的人格操守和深厚的学问修养作支撑。

我真正走上学书之路,要感谢恩师张荣庆先生。张老师谦谦君子,温文儒雅,他为人低调,处事严谨,治艺有方,先生士大夫的品格非常感染后生。起初,我是以“玩”的态度进入书法的,没想成名成家,但跟张老师一块“玩”是有规则、有标准的。先生强调,“玩”书法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态,要“玩”得投入,天真浪漫,要“玩”得到位,“玩”得高雅,沉浸其间,物我两忘。先生要求,学书从“二王”学起,这是中国书法赖以发展延续的一条主脉、正宗。

先生说,你是成年人,有较厚实的文字功夫和认知能力,学书就要把书理搞明白,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书观与审美取向,防止偏航走弯路。在张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坚持做好三个方面的功课:一是临帖补课,深入与古贤对接。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分别以褚遂良《大字阴符经》、王羲之《兰亭序》《黄庭经》、汉隶和大篆为专题,攻关补课,从古代经典之中全面汲取营养,较好地解决了过去结字和用笔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二是广泛交流,向当今名家问道。

近十年来,每年组织并参加诸如“行草十家”“长安清风”“从长安出发”“大美永城”“问道阳羡”等书画艺术展览与研讨活动,与同道前辈翘楚深入交流,不断丰富和提升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认知。三是读有用书,走好人生快乐之路。暮年人生,不求生活更光鲜,只图每天都快乐。退下来时间宽松了,自己说了算,每天能用三四个小时集中读书学习,写有各种体会、学术研讨文章与诗词近百篇。通过读书,人更静了,对人生和事物发展变化认识更清晰了,对如何传承中国书法艺术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

学书知人,几十年的学书,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体验人生经历的过程。最近,我又读了不少传统典籍,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我认为书法家应该多一些自省的精神,审视自己。最近看了熊秉明的书,触动很大。熊先生说,到了老年,我们应该能写出表露自己性灵的字。能写出这样的字,在心理上应该是自在的、愉快的。因为这种活动也就是你真正存在的状态。怎样写出自己性灵的书法?我觉得我现在应该从求“美”到求“性情”,从求圆满到求风格,正如傅山所说:“宁拙毋巧,宁支离毋安排。”理性少一些,直觉多一些,写自己书法另外的一面,我现在还在探索之中。

艺术源于生活,作为一名艺术家,首先要具备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宽容乐观,勤奋善良,富有爱心,尤其是要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勇于奉献。搞艺术创作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理念,走雅俗共赏之路,搞书法艺术就是一种生活,一定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不要只在搞艺术的小圈子内小打小闹。还应该看到,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受巨大的利益驱动也给书坛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见利忘义,还有的倡导书法应“纯艺术”化,用西方美术的构图与单一的线条改造书法,这些都不是中国书法艺术所需要的。

新一代书法人应具有较高的目标追求,书法家必须是善于学习、爱好广泛的文化人。不仅要学习掌握书学理论,还要对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让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当下的书法家,不仅要掌握中华民族文化基本内涵,更要深入地了解一个时代,了解一位你所喜爱的艺术家,他一生的经历,他生命的节点,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时候创作的,等等。

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我曾通读两遍,其中有的章节读过好几遍。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我收藏了我所喜爱的书法大家卷。现在,我已近古稀之年,仍然心存饱满的学习渴望,用知识弥补自身差距。在书法艺术方面,要过好临帖一关,把基本功打扎实,有些学书人一生只写一两种书体,当代书家真草隶篆都应该精通,在此基础上谋求发展与提高。要追求文化的高度,而不是形式的高度;要追求时代的诗意,而不是纯书法的表现。

有些年轻书家成长很快,在全国展览中拿了一些奖,于是感觉自己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要站在一个新高度寻势创新,我个人感到还是不要太着急,应放平心态,持续努力,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才会有书法艺术的新未来。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2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