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铁路的修建历史,路线之争,对沿线各省的深刻影响

东江学习社吖 2024-09-19 22:12:52

京广铁路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一百多年前开始修建。这条铁路的历史就是晚清和民国的铁路建设史的缩影。

设计之初,围绕铁路路线,有哪些争议?

它又是怎么分段修建的?

铁路建成之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有哪些重大影响?

今天,我试着给大家一一解答。

京汉铁路,设计之初,被称为“卢汉铁路”,即北起卢沟桥,南到汉口。

在筹划修建这条铁路之前,中国的南北交通,完全依赖于以长江、大运河为主干道的水路和陆上的驿站系统。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速度慢,效率低下。而且,1855年黄河大改道之后,京杭大运河已经断航,陆上的驿站系统也完全不能满足需要。

早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之前,洋务派大臣就上奏朝廷,建议修建铁路。此举却遭到众多守旧御史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修建铁路会坏风水,占田地,让驿卒和马车夫失业,甚至还有人搬出了明末驿卒李自成失业的旧事。

两派进行激烈的辩论,两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朝廷,表态支持修建铁路,他还建议先修从卢沟桥到汉口的铁路的铁路干线,即卢汉铁路。他的建议得到了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支持。

洋务派的意见占了上风,卢汉铁路建设计划开始实施,张之洞因此而调任湖广总督,负责卢汉铁路施工。张之洞到任后立即建设汉阳铁厂,锻造铁轨,准备修路。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进行一定的反思,决定铁路立即上马。

(黄河老铁路桥)

1898年6月,清政府向比利时公司借款450万英镑,签订了《卢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和《卢汉铁路行车合同》,由比利时公司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准备动工修建卢汉铁路。这是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当时列强都想插手这个项目,为什么最终却选择比利时作为合作方?张之洞是这样考虑的,相比英法美等大国,比利时相对弱小,比较好对付,不会在修建铁路上附加太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在和比利时签订借款合同之前,卢汉铁路的南北两头已经于1897年开始陆续动工,修了一百多公里。比利时公司接手以后,工程全面展开。虽然之后又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造成的波折,工程进展还是比较顺利。卢汉铁路的修建从南北同时推进,中间再汇合。从南往北修由张之洞监工,从北往南修先由李鸿章监工,李鸿章死后,袁世凯接着监工。

1906年4月1日,卢汉铁路全线竣工,全长1214.49公里。袁世凯和张之洞一起验收了工程,并把铁路改名为京汉铁路。

简单介绍完京广铁路北段的修建历史后,我们继续了解一下京广铁路南段——粤汉铁路的修建过程。

卢汉铁路铁路开始修建,刺激了全国铁路事业的拓展。粤、湘、鄂三省的绅商提出由他们自行集股,广州到武昌的铁路(粤汉铁路),彻底打通南北交通。张之洞担心三省绅商没有足够财力承担此任。主张官督商办。

粤汉铁路在准备上马的时候,政府、乡绅、洋人三方纷争不断。这段历史比较复杂,我就不多说了。

因为长江以南的地形远比江北复杂,粤汉铁路的修筑的过程颇为漫长。

1900年7月,工程正式动工。

1911年,完成长沙到株洲段。

1916年,完成广州到韶关段。

1918年,完成武昌到长沙段。

(翻越南岭的京广铁路老桥)

其中最难的一段,株洲到韶关段(420公里),因为要翻越南岭,工程特别复杂,直到1936年才修通。1936年8月,粤汉铁路全线1059.6公里全线竣工。

至此京广铁路终于建成。

大家应该会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火车是怎么过黄河和长江的。

修卢汉铁路的时候,为了能让铁路跨越黄河,清政府和比利时公司聘请了当时英、法、美等多国工程师进行勘探设计,最终于1905年建成黄河铁路大桥。但为了确保铁路安全,当时火车通过黄河时限速为每小时10公里。

至于火车怎么过长江,一直时采取摆渡的方式,由轮船将火车车厢运到对岸车站,上岸后火车再重新连接。这种过江方式,一直延续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修成。

京广铁路的修建意义重大,对沿线各省的影响也特别大。我们从北向南说起。

河北,当时叫直隶。直隶的正定府获鹿县有一个小村庄叫做石家庄,当时只有600人。在京汉铁路通车的第二年,从正定到太原的正太铁路也全线通车。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刚好就在石家庄。

车轮滚滚向前,石家庄也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

铁路修到了河南,原本计划是从省会开封附近过黄河。设计人员经过勘探后认为,开封附近的黄河河道宽广,而且容易发生水灾,于是选择在黄河上游,开封府下属的郑州过黄河。

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郑州发展起来,尤其是陇海线在这里和郑州交汇以后,郑州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最终成为河南的省会。

不仅是郑州,卫辉府的车站选择了新乡县,汝宁府的车站选择了一个名叫驻马店的小镇,也导致了这些小地方发展起来,逐渐代替原来的州府所在地,而成了当地新的商业和行政中心。

湖北的武汉,本来地位就很高,在京广铁路修通后,进一步加强的了“九省通衢”的地位。

修建粤汉铁路的时候,路过湖南还是江西,两省展开了激烈争执。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湘籍官员已经遍布朝野,而江西则人才凋零。争论一开始,江西就落了下风。湖南籍维新主将谭嗣同专门写了一篇《论湘粤铁路之益》,力主铁路经过湖南。湖南乡绅代表在熊希龄等的带领下,专门拜见了张之洞,盛宣怀等铁路施工负责人。

铁路经过湖南的话,本来就比江西要近,再加上湖南人据理力争,最终粤汉铁路在湖南经过。江西本来有水运之利,在京广铁路开通之后,优势荡然无存,发展渐渐落后。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推动江西经济发展,又专门修建了路过江西的京九铁路。可是,此时已经是高速公路和高铁飞速发展的前夜,京九铁路对江西经济的拉动效应并不明显。

一条京广铁路,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

张之洞不愧为推动中国发展而呕心沥血的名臣,只是可惜他并没有看到京广铁路的全线贯通。

1 阅读: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