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全世界的评论员们对NBA全明星赛现状忧心忡忡时,我惊讶地发现人们的期待指向某个特定目标上:希望这些地球上最优秀的球员能像真实比赛那样卖力对抗,尽管这场表演赛无关紧要且存在伤病风险(周日的比赛中,勒布朗·詹姆斯和安东尼·爱德华兹就因旧伤复发提前退场)。
在2025年的今天,这难道不是个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吗?
1967年的球员或许会在休赛期卖保险,赢取全明星赛的71.43美元奖金可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实际影响,但那个时代早已远去。醒醒吧:全明星周末本质上就是场表演秀,一场party。
这并非新现象。除了2020年全明星赛尾声尝试引入埃兰姆终结赛制带来片刻激情(顺便说,那场比赛首节比分是53-41),近四十年来NBA全明星赛的防守强度,大概和每节间蹦床扣篮表演者的对抗水平相当。
虽然去年印第安纳波利斯那场211-186的"比赛"将闹剧推至新高度,但这在其他方面并非首创。三分球盛行推高了得分总数,但这一趋势早已持续多年。自2011年以来,没有球队在全明星赛中的得分低于145分。2015年,获胜球队全场仅有3次犯规。
这种现象也并非NBA独有。我还记得职业碗(NFL全明星赛)不仅存在,而且球员们至少还会为NFC与AFC的荣誉稍作努力的时代。最后一届真正的职业碗在2022年举行,如今只剩华而不实的弃踢、传球和踢球比赛。
即便是仍保留些许竞技性的MLB全明星赛,1983年美联终结连败(弗雷德·林恩!)的经典早已远去。2002年,时任总裁巴德·塞利格耸肩宣布平局,因为当时唯一的替代方案是让37名投手挤进名单。
与此同时,与NBA赛季重叠的NHL本周末却为乏味的全明星赛找到了创新解决方案——美加芬瑞四国对抗赛创下收视佳绩,并呈现出非典型的全明星强度:美加之战开场9秒就爆发三场冲突?
考虑到这些现实因素——以及大卫·阿尔德里奇指出的更重要背景:当今球员的合同金额实在过于巨大——我不认为总裁召开会议恳求球员认真打球会奏效。
联盟甚至在发展联盟全明星赛(周五举行,优胜者有机会参加周日的正赛)中都难以激发真打精神。剩下的选择无非是:A)继续播放球星懒散而凯文·哈特用力过猛的表演;B)尝试彻底革新。
毕竟,"革新"可以是任何形式——全明星周末本身就是这样诞生的。
这让我们回归核心事实:全明星赛无需拘泥于传统比赛形式也能吸引观众、创造经典时刻。刚刚过去的周末,任何在旧金山街头游走的人都能从各类外围活动中感受到这一点,尽管场馆内有时充斥着人力资源部晨会般的沉闷氛围。事实上,包括球员在内的许多人享受湾区狂欢后,早在周日正赛开打前就已离场。
某种程度上,这对联盟是个好消息。既然所有人都知道周日晚的48分钟表演赛已名存实亡,联盟现在获得了放手改革的通行证。他们可以尝试更具吸引力、参与度更高的形式,甚至延伸全明星周六夜的成功元素。
半场投篮大赛?单挑锦标赛?H-O-R-S-E花式投篮?鉴于NHL四国赛的成功,美vs世界的分组讨论或将升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形式并不要求双方全明星人数均等(但可能会成为测试联盟"冷落萨博尼斯能力"的有趣实验)。今年查尔斯·巴克利队的分组就颇具测试意味:若将全明星分为三队,国际队可能拥有8人(2024年有7位国际球员入选,2023年则是9人)。
更宏观的启示显而易见:亚当·萧华,请总裁先生打破陈规。今年的改革虽只是对过往主赛事的温和改良(比如取消中场半小时即兴表演),但挖掘周日晚黄金档的潜力需要持续创新。
这无可厚非。所有体育联盟都在经历同样困境。既然已知东西对抗等传统形式失效,现在是时候进化探索新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