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最香”大学之争,谁排第一

泽祥评教育 2023-09-08 12:22:01

这些大学的师生们,你们有福了!

今年年中,某高等教育评价机构通过对超2000所高校学生的调查,评选出了中国最好吃的大学。

以“吃在农大”著称的东北农业大学力压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并列夺魁;中国农业大学跻身5强。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校紧随其后。

排名中国最好吃大学TOP5里,“农”字头高校就占据了2席。

但农林类大学好吃的可不只有食堂,还有他们的科研成果!

这波PK,农林类高校赢麻了!

2021年某电商平台发起了一场备受瞩目的高校科研美食PK赛,将近20所高校和机构带着实验室里走出的美食参与竞争。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华南农业大学凭借着“整个广东的大学都在喝”的华农酸奶赢得冠军。

石河子大学的神内胡萝卜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彩色马铃薯锅巴、四川农业大学的蜂蜜、湖南农业大学的辣条、南京农业大学的鸭血粉丝汤等多款美食,也凭借此战成功“出圈”,圈粉无数。

研究吃,没有人比学农的老师和学生更专业!

这些科研美食名扬在外的高校里,“农业大学”占了大多数;像石河子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等农学学科、专业实力强劲的“非农”高校,亦榜上有名。

而且各校的代表性科研美食的品类也非常丰富。

东北农业大学不仅有农大红肠、哈尔滨大列巴,以学校科研成果“东农豆252”为核心原料自主研发的大豆系列冰淇淋,也成为哈尔滨大学校园里的宠儿。南京农业大学的“黄教授”卤味火遍南京,除了鸭血粉丝汤,烧鸡更是早已出名。扬州大学茉莉花酸奶真的能吃到茉莉花花瓣,枇杷蜜据说有独特的杏仁柔香。

这些高校自己研发的食品,还会成为学生寄托学校归属感的载体。华农酸奶已成为学校开学季、毕业季必会送给大学生的“母校的味道”。很多学生也会把自己学校推出的食品作为礼物送给亲友,不经意间成为高校研发的食品的“地推”团队。

而且顶着“高学历”光环的科研食品贡献的不只是健康、营养的美味,有些还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比如近两年成为“网红”美食的彩色马铃薯锅巴,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研发的彩色马铃薯的商品转化。从彩色马铃薯“摇身”变成彩色锅巴,不仅解决了陕西省镇巴县兴隆镇土豆滞销问题,还给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新途径。

各具特色的农林类高校

从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看,农业教育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

建国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高等农业教育,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持续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贡献与智力支持。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教育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普通高校中,农学专业在校生总规模近80万人,与10年前相比(2012年:近47万人)增加70%;其中专科生32.7万人、本科生31.6万人、硕士研究生13.6万人、博士研究生2.0万人,分别较2012年在校生规模增长92.7%、29.3%、201.6%、82.9%。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开展的高等农业教育,还是以全日制本、专科教育为主体;但农学硕士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增长迅速,十年间增幅超过200%;农学专科、博士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也接近翻倍。

除了人才培养规模上的增长,各农林类高校也在发展中形成了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

中国农业大学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等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办学目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突出农林水特色,以解决食物生产、资源利用与生态保育、区域发展和食品安全等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为使命,努力建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彰显“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与传统农科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

南京农业大学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

河南农业大学正在努力建设一所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坚持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积极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高校……

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步入新阶段

不过伴随时代变化,农林类高校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比如,高等农林教育与行业、产业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农林新产业、新业态的学科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还有专家提到,相比同等规模和层次的其他类型高校,农林院校的财政投入相对偏低,地方农林院校尤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

另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由于和当前很多的热门专业相比,涉农专业大多给人留下“面朝黄土背朝天”,工作辛苦但收入不够丰厚的印象,导致很多考生不愿意学农。涉农高校、专业招生遇冷,势必也会影响到生源质量的保障。

进入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如何创新发展?2019年,教育部全面启动新农科建设,标志着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

2022年,为指导高校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教育部更是连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新农科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坚实的支持。

与此同时,多所农林类高校着手“改造”传统农林专业:一方面,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育新兴、新生农科专业,一方面在课程体系、培养方式上进行创新、拓展和融合,将现代技术融入传统农科人才培养。

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对各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中期修订,新课程体系将充分融入新农科理念;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农业领域)专业于2019年3月获批建设,华中农业大学在2019年首次审批新设智慧农业专业,目前增设该专业的高校已达35所。

END

建设智慧农业专业是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涉农高校作为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如何抢抓机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重要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使命任务和时代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孟佩佩. 高校科研食品如何走出“深闺”[N]. 中国青年报, 2022-07-12(7).

[2]王雨萌 叶开. 当教授研究起美食!农科院校实力“带货”,助力乡村振兴[EB/OL]. [2021-05-23]. 海报新闻.

[3]朱以财 刘志民 张松.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路径 [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9(35).

[4]孙其信 林万龙. 胸怀“国之大者” 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 2022(12).

[5]陈遇春. 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如何创新发展[N]. 中国教育报, 2023-05-15(5)

4 阅读:2799
评论列表
  • 2023-09-10 20:34

    农业大学最容易出科研成果。

  • 2023-09-08 18:07

    农大系列,美食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