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今年2月份特朗普威胁对华第一次加征关税开始,印度就“嗅觉灵敏”地找到了机会。印媒报道称莫迪政府火速飞往华盛顿,准备和美国商讨新协议,但得到的回复是“美国与贸易伙伴彼此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也包括印度在内”。果然在最新一波“对等关税”计划中,印度也被征收了26%的额外关税,但他们并未向美国提出“异议”。同一时期中国被征收的关税已经达到了104%的门槛线上,印度政府突然转向,开始对美国释放新的和解信号,主动降低自己的关税换取美国的优惠政策。

消息人士称,印度之前遭到了美国的汽车关税“攻击”,但莫迪政府决定对美国“最大程度降低电车关税”,打开市场迎接美国。此外,印度还被曝光主动降低某些医疗设备和电子产品的进口税,针对进口美国的很多货物也减少税款,换取特朗普的出口支持。由于相关计划尚未最终确定,这些讨论仍处于保密阶段。总体来说就是美国施压,印度“低头”了,而且还是很大幅度向美国示好。当时就有很多媒体认为印度准备从中国“捡漏”,两国都是制造业大国,再加上印度多年来一直模仿中国崛起的模式,他们非常期望关税升级。

果然在今日,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发表了一篇言论,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在美国关税引发的全球动荡中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并暗示印度的“拿到中国的市场”。据彭博社报道,戈亚尔甚至表示特朗普的税收“创造了全球平衡”,即将到来的全球贸易变化不仅将为供应链带来公平,而且对印度有利,他敦促抓紧机会从美国拿到制造业的投资和工厂。印度媒体也在转发英媒的报道称,本月初为了紧急应对美国的关税计划,苹果公司已经从中国转移“数百吨”的苹果手机和零件到印度,准备紧急维持供应,这对他们来说情况很令人满意。

分析人士则表示,印度目前无法替代中国的制造业,只能找关税的漏洞。其一是印度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研发投入、科研人才储备、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印度虽然在软件服务领域有一定优势,但在制造业相关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其二是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印度的交通基础设施存在诸多问题,公路路况较差,铁路运输效率低下,港口设施陈旧,导致货物运输时间长、成本高;其三是印度虽然拥有庞大的年轻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印度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且严重依赖中国的上游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9日警告印度不要卷入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暗示美国打算利用印度,莫迪不应该为了小利对抗中国。因为美企不太可能大规模投资,印度的营商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对外资企业吸引力不足。印度官僚主义严重,审批流程繁琐复杂,再加上他们的“诚信问题”和乱收乱罚,各个企业对印度的投资都是一时的;有学者预测中美关税战不会长期打下去,印度必须避免没有拿到美国的好处,反过来再得罪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