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有座古城,尽管撤销但这里还保留有赶场,非常的热闹

巧云聊旅游 2025-02-21 12:45:40

前往码头场游玩时路过古城场,看到有人赶场索性在古城逛一圈,场镇很小但非常的热闹。地名古城村,但这里有赶场,不由得想起古城是个乡,撤乡并镇时并入龙市镇。庆幸地是古城乡撤销但保留有赶集,比起很多撤销后的乡有街道没人比,古城乡确实非常的幸运,起码比旁边的码头场好很多。

尽管叫古城,但古城乡的城建史非常的短暂,民国31年由码头乡和孙家乡析出部分村增设古城乡,不过古城乡的始建始建也不短,可追溯至清代中末期。起名古城乡,并非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而是古城乡有座古城寨,设乡时官方统计地名就叫古城乡。

民国时期设古城乡并非是行政上的管理需要,而是满足地方豪族的官隐。设古城乡也有它的资本,匪患严重的年代,古城寨就是保一方百姓平安的天堂,民国时期的古城乡乡公所则是在古城寨内。解放后社会族不稳定,乡公所才搬到现址。

1958年古城乡改为公社,1959年为迎合当时的社会氛围将古城公社更名为向阳公社,1971年复名古城公社。分单干后迎来首波撤乡并镇潮,1983年古城公社改为乡,不久古城乡并入码头乡,码头乡直接升格为码头镇。按两乡合并,各取一个字起名新乡镇的规则,码头镇应该叫马古镇或者头城镇,古城乡直接并入码头镇而不留名,足以见得古城乡规模确实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古城乡后职能部门搬迁至码头场,码头场则因是职能部门的驻地而热闹起来,古城亦因职能部门的搬离而逐步冷清。正当以为古城乡降为村后在没有动静,进入本世纪初再次迎来撤乡并镇,古城村在2001年的时候并入石母村,2009年育婴村并入古城村。两个村的并入,也仅是增大古城村的人口基数和管辖面积,古城还是村并未能再次升格为乡或者镇。

2005年码头镇并入龙市镇,古城村是码头镇管辖的一个村古人跟着码头镇一起并入龙市镇。码头镇并入龙市镇后的头几年还算好,没有受到撤乡并镇后带来多大的影响,除了职能部门,码头镇还拥有银行、中学,仍旧保留有赶场。不过随着陆路交通网的完善和水路的没落,码头场走向没落,倒是古城场赶场非常的热闹。码头场的没落也并非是水路的没落,而是下游修建水电站,水位提升大量村民搬迁而冷清。

古城村不靠近江边,没有受到水位提升的影响,赶场场则完整的保留下来。码头场冷清后很多村民都来古城赶场,村民不到龙市镇赶场的原因是走得太远。古城场替代码头场成为方圆10里内的商贸中心,想来这是古城场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其实码头场现在还保留有赶场,只不过没有古城场的热闹。奇怪的是古城场和码头场同一天当场,不知道为何,敬请懂行的网友解释一下。

赶场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一份豆花饭,豆花饭是当地民间传统美食,跟火锅、小面被称为重庆饮食界三大巨头。重庆民间赶场有早吃面,晌吃豆花晚吃火锅的说法,此时是上午10点,早已过中午尚早,不早不晚的时间段来一份豆花饭更好。古城唯一的一家豆花馆,来一份豆花饭加一份烧白,吃到肚子饱胀,可惜不饮酒,要是来一杯土酿或者一听凉啤更好。

烟鬼们的福音啊,现在烟制这么贵,市面上的烟叶则成为烟鬼们的热销品。路过烟叶摊位时这么多烟鬼尝烟,散发出来的是一股难闻的味道,但烟鬼们却是一段美妙的享受。本人尽管是烟民,但非常不适应这烟味,假如来上两口,想来一定会呛到肺爆炸。当然,习惯这烟味的老烟囱也未必喜欢烟制。

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冯氏节孝牌坊或许是古城能够拿得出手的老建筑,可惜的是文化改进时期部分遭到毁坏,不过牌坊门檐上的字迹还非常的清晰,距离视线太远没能祥读深感可惜。冯氏牌坊尽管已经遭到毁坏,但不失其内在精髓和外观的古朴之美,对于民间文化、古建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更有观赏价值,冯氏牌坊现已列入县级文保。合川区的牌坊真不少,最可惜的可能是狮滩老街的牌坊,就剩下半截,若不是村民介绍还真不知是一座牌坊,相比于狮滩牌坊,冯氏牌坊可幸运得多。喜欢赶场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来走走,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