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西安漫笔一布衣
在陕西,有一位曾连续三次担任全国党代表的县委副书记,曾被《人民日报》誉为“当代愚公”在头版大篇幅进行了深层次报道,曾受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和周恩来总理亲手签名的奖状。他那十二把镢头闹革命、一马换两牛等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传颂。走进以他的诸多故事为素材建设的全免费风景区,瞬间会让你回到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激情岁月!
这个风景区,就是距离西安市一百多公里的陕西省丹凤县大山深处的马炉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杰出党支部书记、丹凤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党的九大到十一大连续三届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刘西有同志。
从丹凤县城沿城着丹竹路向东南方向出发,全程柏油路,一路上山清水秀、山环水绕,约十多公里,就来到了这个景区。
眼前的马炉村,清水潺潺鸟语花香,满眼都是葱茏的绿色;自然形成的村舍里,处处都是历史感:沧桑的老屋、人民公社和农业学大寨等印记,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格和主题的壁画,都在无声再现着那个时期的历史场景。
在室内,有好几个展厅,分别以实物、照片等方式,让你重回历史。
在农耕文明展厅里,一件件七八十年前的老物件,极其罕见的被陈列在一起,让你记忆深处的童年生活瞬间复活。
在刘西有纪念馆里,刘西有等8个光棍汉,去百公里外背铁矿换来的12把已经用残了的虎牙镢等实物,和以此为工具劈山造田的历史图片,以及刘西有生前用的实物、受毛泽东主席等大人物接见的照片、周总理亲笔签名的奖状等,都分类展出,历历在目!
在播放大厅里,有部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专题片《大寨精神映丹江》,视频原汁原味、真实记录了刘西有当年带领村民背扛肩挑、用十二把撅头修造梯田、七战康沟等战天斗地场景。
村子西头两河交汇处,有修建于那个时期的马炉水库,坝高约二百多米,库存不算小,当年曾灌溉下游的千亩良田,如今成了这里的又一景。
现在,水库大坝上修有惊险刺激的观景护栏,环水库堤岸一周,建有木质栈道和多个亲水平台。特别是库区上游横跨水面的钢丝桥,约三十多米长,四根钢丝上铺木板桥面,钢丝扶手,走上去晃晃悠悠的,一失足跌进下面深不可测的水库里,就彻底完了。建议胆小的还是别过去哦!
过水库再往旁边的沟里上行约两公里的半山上,有一块相对平展凸出的高台,这里就是刘西有的故居和墓地所在地。故居虽被粉刷修葺一新,但布局依旧。故居边上的一个牛圈,就是“一马换两牛”的故事所在地。
话说上世纪六十年代,马炉村山大沟深,交通极其不便。为了解决这位支部书记经常外出等工作之需,上级曾专门给他配了一匹马,但是,他却给换成了两头牛。原因是两头耕牛可以给大伙更多犁地,自己是村干部,外出步行即可,无需骑马显特权!
一圈下来,在历史感满满的真实场景中,你的脑海里,常常会沉浸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激情岁月里,你会由衷地感到老一辈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之伟大!
站在高台上,蓝天白云似乎触手可及;极目四望,山峦叠翠,耳边鸟鸣声声,松涛阵阵,这一切,让久居闹市中的你,会由衷生出更多幸福和感动来......
你去过丹凤这个景区?你认为该景区怎么样?对刘西有这样的干部,有何感想?欢迎评论区交流,有评必回!
文字原创,抄袭必究,个别图片来源网络,向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