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500年前的西域马戏团·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

牛奶文化 2024-10-28 21:24:53

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 北齐 山西省太原市玉门沟出土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是时间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印记。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自己的往事与今生。

公元550年,东魏权臣高洋废掉孝敬帝元善见,自立为王,建国号齐,定都邺城,史称“北齐”。

北魏地图 来源网络

而“晋阳”(今太原)作为北齐的陪都,也逐渐由军事重镇转变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时间,晋阳城内北齐高官云集、中外商贾汇聚,形成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国际大都市。

正因为晋阳有如此特别的地位,因此,它与长安、邺城一并成为丝绸之路的东端,吸引了大量的胡人涌向这里。

娄睿墓骆俑 北齐 山西博物院藏

所谓“胡人”,就是古人对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它不仅指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而且也指来自西域和中亚的粟特人。

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 北齐 山西省太原市玉门沟出土

我们现在看到这件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高27.5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17厘米。其形状很有特点,壶腹呈杏核形。有学者认为,它是仿制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传统饮水器“皮囊壶”所制。

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造型是来源于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属扁壶。但不论怎样,这种以杏核形为器型的陶器形式最早出现在北朝是不争的事实。

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 北齐 山西省太原市玉门沟出土

这件器物,不仅造型特别,就连纹饰也是独具特色。它的正、背面模印相同纹饰,呈浅浮雕状。

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 北齐 山西省太原市玉门沟出土

在壶身中央出现一个胡人形象,他身着圆领长袍,腰系蹀躞带,足蹬长靴;高鼻深目,留有络腮胡,具有明显的胡人的特征。他左手拿花蕾,右手轻抚狮头。两只狮子温顺且乖巧的眼望前方。

狮子的产地,原本不在中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后,狮子才开始以贡品的形式进入中国本土,因此古人最初称它为“殊方异兽”。

太狮少狮图实木屏风 清 山西博物院藏

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狮子以其为佛祖的化身,而备受佛教徒的喜爱。此后,它的形象成为了民间辟邪纳吉的常用图案。

而驯狮人与狮子同时出现在扁壶上,就证明北齐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因而像驯狮这种存在于西域的表演形式,也随着这种文化交流进入了中原地区。

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 北齐 山西省太原市玉门沟出土

另外,在扁壶的腹部两侧还出现了象首和驯象人的图案。长长的象鼻一直垂到底部,两位驯象人正往两头大象嘴里各递一个水果。

从黄釉扁壶的整幅内容观察,非常像马戏团谢幕时的集体亮相。看来,在1500年前的北齐,已经有了胡人马戏团的精彩表演。

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 北齐 山西省太原市玉门沟出土

在扁壶上,除了驯兽人与动物的图案,还使用了大量的联珠纹,莲瓣纹等纹饰,而联珠纹最早就来自于萨珊王朝。

同样出自于萨珊王朝的还有金银器上的锤揲(yè)工艺。所谓锤揲工艺,就是通过在金属上敲击、捶打,形成凹凸有致的装饰效果,使得器物表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换句话说,这件扁壶纹饰是模仿金属器皿锤揲工艺而制。原本用于金属器皿上的锤揲工艺,居然被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用在了瓷器装饰上,可见当时工匠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蓄。

总结: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不仅是北齐时期工艺精湛,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精美陶器,而且还是北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体现了当时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的格局。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0 阅读:3

牛奶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