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朝鲜战局变,美军越三八线。中国志愿军第九兵团急调朝鲜,含20、26、27军,约15万人,未及换冬装,携日式步枪及步兵炮,11月5日起分批入朝。
长津湖战役时,朝鲜北部遇50年罕见严寒,夜间气温降至零下40度。九兵团冻伤30732人,2000余人需截肢。完成阻击后减员34.7%,后撤回临江休整,撤销三师番号,人员编入其他单位。
88师源于华东野战军12纵34旅,1949年改编为三野30军88师,辖262、263、264团及直属队,入朝兵力11240人。原定11月27日穿插新兴里,师长吴大林以补给为由延迟,途中遭7次空袭,损186匹驮马,12月1日才达阵地,错失截击美军车队机会。
1951年3月15日,第九兵团整编会议决议:88师因延误战机,致美军4000余人突围成功,将对相关指挥责任进行追究。
师长吴大林职务被撤,转任兵团干部训练班教员;政委龚杰则调任东北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一职。
全师保留4300余人,264团成军直属警卫团,炮兵教导队改军属集训大队。原263团2营归15军45师,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该营7连守597.9高地6昼夜,17人获特等功。
吴大林1952年调辽宁省兵役局副局长,主管兵员征集。1955年获大校军衔。1981年离休后,他参与编撰了《东北抗日联军史料汇编》。
89师源自苏中军区第1旅,1947年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入朝前兵力仅8270人,含2800名江苏新战士。师长余光茂购生姜4.8万斤、羊皮2000张,制棉背心6700件,使冻伤率降至14%,低于兵团平均6.5个百分点。
1950年12月4日,89师缴获美军军需卡车24辆,含羊毛军毯3200条。师党委决定裁剪分发,每人得0.9米×0.6米。此措施助部队在-35℃中行军22公里/日,成功伏击12次,冻伤减员1173人,全兵团最低。
1951年4月,志愿军整编第九兵团时,89师因连续作战建制残缺被撤销。入朝8270人,归建仅5200余人,61%因战斗伤亡。师长余光茂因严寒中指挥出色,被提为20军副军长,负责后勤。
整编时,师属侦察连因追击战表现突出,划归20军直属。该138人分队在1952年战术反击战中,夜袭敌军,月内毁地堡24处,缴重机枪19挺。师政委王直调任26军后,整理《雪原作战思想工作十二条》,获志愿军政治部推荐。
94师入朝初遇后勤保障难题,原定冬装武器延误未至,官兵着单层棉衣入朝,以玉米壳填衣缝,粗布裹手脚御寒。赴长津湖途中,非战斗减员800余人,占全师7%。
副政委杨家华为解决武器短缺,征用边防部队老式火炮。此举暂缓火力不足,却致弹药混杂补给困难。黄草岭阻击战时,火炮常因弹药不匹配无法射击,影响防御。
94师281团于古土里南设防线,成美军撤退阻碍。官兵借山体岩洞筑工事,夜袭反冲。零下38度,重机枪手轮流体暖枪防冻,步枪兵半小时动指防僵。
激战三昼夜,全团击退美军11次冲锋,毁坦克装甲车17辆。至12月3日,因冻伤,前沿阵地仅余23%战士能作战。师长邬兰亭总结称:失败非因子弹,而是严寒所致。
兵团战后评估指出:94师入朝时9800人,至1951年3月减至4300余人,战斗骨干损失62%。作为27军临时部队,指挥体系磨合不足,兵团整编时该师被优先裁撤。
邬兰亭师长1951年调任第27军80师师长,参与金城战役。1955年获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随后担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副政委杨家华涉“强征军火库”争议,得第27军军长彭德清力保未受罚,1952年调志愿军政治部敌工部任副部长管战俘,1955年授上校衔,转业后任福建机械工业厅副厅长。
参谋长李怀德转任第20军58师参谋长,并投身上甘岭战役。
张少虹由政治部主任调任空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负责参与构建空军政治工作体系。
三撤销建制师战斗精神得延续。94师炮兵参谋培养的技术骨干,于1953年金城战役改造缴获火炮,助力志愿军炮兵首次实现昼夜连续火力压制。
89师侦察连改编为20军直属侦察营,1952年秋反击战时单次捕俘63人。这些实战经验推动了军队现代化,长津湖的牺牲成为我军建设的重要动力。
在战场遗址,每年11月,参战老兵后代组成的访问团前来祭扫,撒下东北黑土,践行父辈“带战士回家”的遗愿。这些纪念活动,见证着冰火历史正成为维护和平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