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要是再瞎折腾,我们就断绝母子关系。”
2009年,江西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竟然要自费2000万建造一座瓷宫,就连儿子要断绝关系也没能阻止她。
在本应该享福的年纪,她吃泡面,住茅草屋,就连身上的衣服也超不过10块钱,而这一切,只是为了省钱建造瓷宫。
那么,这个老太太为何放着好好的福不享,偏偏去当“包工头?”

在江西,有个当地人熟知的“疯老太”——余二妹,每天天还没亮,就能听到她敲打瓷器的声音,只因她要建造一座瓷宫。
80岁的年纪,不好好享清福,竟然来这里瞎折腾,余二妹没少受儿女们的埋怨,村里的人几乎见了她就说她傻,说她异想天开。
然而,余二妹却不在乎。

2009年,余二妹带着一生攒下的1000万块钱,再加上房子拆迁获得的1000万补偿款,开始了瓷宫的建造。
经过精挑细选,她将瓷宫的地址选在了景德镇瓷器的源头——新平村。

之后,便是寻找设计师。
然而,余二妹找到专业设计师咨询,对方却报价100万,她打起了退堂鼓,对于余二妹来说,在这些项目上的花费能省则省。

于是,她花了20元打印了永定土楼的照片,打算以此作为设计的灵感,凭借着自己多年做瓷的审美眼光,余二妹决定亲自操刀设计瓷宫蓝图。
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困难却接踵而至。

如何将瓷器与建筑完美融合,怎样布局才能让瓷宫既美观又实用,每一个细节都让她绞尽脑汁。
每个夜晚,她都对着图纸反复修改,眼睛熬得通红,设计方案总算确定下来。

建造正式开始,余二妹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收藏的6万件瓷器投入到瓷宫的建造中。
有的瓷器因为尺寸、风格等原因,不得不被敲碎重新利用;而那些保存完好、工艺精湛的,则被精心安置在馆内。
据后来的不完全统计,仅仅用于装饰的瓷片,重量就达到了80吨。

然而,建造瓷宫的花费远超想象,很快资金便捉襟见肘,为了筹集资金,余二妹咬咬牙,卖掉了母亲留给自己的老房子。
接着,她又忍痛卖掉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珍贵藏品,甚至连自己的金银首饰也一并变卖。
即便如此,资金缺口依然巨大,她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面对别人的质疑,她只能一次次恳求。

为了省钱,她身上穿的衣服从不超过10块钱,吃饭也总是以泡面、杂粮,以及几毛钱的青菜和面条为主。
自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房,可她却舍不得拿出一分钱来修缮,所有的钱都被她投入到了瓷宫的建设中。

在那段日子里,每当晚上躺在床上时,她总会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
但哭过之后,第二天清晨,她又会准时出现在工地,仿佛前一晚的脆弱从未存在过。

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瓷宫建成,让景德镇拥有一座独一无二的瓷器建筑,让自己的梦想照进现实。
终于,历经7年的艰苦奋战,2016年,余二妹心心念念的瓷宫终于屹立在景德镇的土地上。

这座建筑共3层,占地面积达1200平方米,内部设计成别具一格的圆环状,与福建永定土楼结构相似,却又融入了独特的瓷器元素,散发着独属于瓷都的魅力。
踏入瓷宫,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瓷器世界。

一层陈列着高温瓷,主色调为青花,二层则以老茶花盘子为主要装饰,三层是古典粉彩颜色釉的天地,色彩绚丽夺目。
瓷宫的走廊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种题材的瓷板画琳琅满目。
四大名著的经典场景被巧妙地绘制在瓷板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将书中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眼前。

500罗汉的瓷板画庄重肃穆,每一尊罗汉的神态、动作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此外,还有紧跟时代潮流的“一带一路”等现代文化图案,旁边配有精准的译文,让国内外游客都能轻松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

瓷宫的墙体也别具匠心,内部由瓷砖与砖块搭建而成,而瓷器则一半嵌入墙体,一半裸露在外,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墙面上,各种形态的龙的图案霸气十足,各朝代的代表画作也被巧妙地镶嵌其中,=让人在瓷宫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令人钦佩的是,余二妹在瓷宫建成后,毅然决然地将其无偿捐赠给了国家。
2016年11月3日,瓷宫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正式对外公开开放,门票售价仅25元。

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如今,瓷宫不仅成为了景德镇的热门打卡地,更是让瓷器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此后,余二妹并未停下脚步,她以瓷宫为基础,在周边的荒地上开启了新一轮的建设。

10年间,她风里来雨里去,将这片曾经的荒地精心打造成了以瓷宫为首的建筑群。
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儿女们看到了母亲的坚持与付出,也逐渐理解了母亲的梦想,多年的隔阂终于消散,儿女们与她重归于好。
而余二妹之所以对瓷宫有这么大的执着,还要从她小时候说起。

1930年,余二妹出生在江西景德镇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因为家境贫寒,导致余二妹小学还没毕业,便不得不告别校园。
12岁,别的孩子或许还在父母身边撒娇,余二妹却已跟随舅舅踏入陶瓷作坊。

作坊里,她从最基础的打杂工作做起,扫地、搬坯、递工具,日复一日,然而,余二妹却从没喊过苦。
她一边忙,一边观察舅舅和其他师傅们的制瓷手艺,每一个步骤她都默默记在心里,暗自揣摩。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她逐渐掌握了制瓷的技艺,从一个学徒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制瓷人。

之后,余二妹顺利进入瓷器厂工作,在那里,她的手艺愈发精湛,对瓷器的热爱也越来越深。
改革开放为无数人带来了机遇,余二妹便是其中之一,她毅然决定跳出体制,经营起自己的陶瓷厂。
凭借多年积累的制瓷经验,她的产品一经推出便备受青睐,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泰国、俄罗斯等国。

在商场上,余二妹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女强人”。
在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余二妹还有着一个爱好——收藏瓷器,上世纪八十年代,她的收藏规模已相当惊人,足足有6万多件瓷器作品。

这些瓷器,或是工艺精湛的精品,或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每一件都倾注了她对瓷器的热爱。
而2009年的一次天津之行,彻底改变了余二妹的人生轨迹。

在天津,她看到了一座瓷房子,整座建筑由无数瓷器装点而成,十分震撼。
站在瓷房子前,余二妹心潮澎湃,她开始思考,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为何不能拥有一座同样令人瞩目的瓷器建筑?

自己收藏了这么多瓷器,正好可以给它们打造一个专属的展馆,让更多人领略瓷器的魅力。
而这个想法一经产生,便在余二妹心中扎下了根,所以她下定决心,在景德镇建造了一座独一无二的瓷宫。

然而,岁月不饶人。
2024年6月6日,这位为瓷器文化奉献了一生的老人——余二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3岁。
临终前,她紧紧握着家人的手,眼神坚定地嘱咐家人将她埋在山上,因为她想一直看着自己耗尽心血建成的瓷宫。
如今,儿女们正计划着在瓷宫的合适地方修建一座纪念馆,用来纪念母亲的伟大一生。

余二妹用行动证明,梦想的力量足以战胜一切。
她虽然离开了,但她留下的瓷宫以及她对瓷器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