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华盛顿一座繁华的写字楼里,无数求职者为了一份高薪工作挤破脑袋。
秦玥飞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机票,毅然决然的前往了机场,他的心中,有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他要回国,投身农村建设。

6月,刚回国的他,踏上了前往甘肃和青海的考察之路。
一路上,他亲眼目睹了农村的现状,那些质朴的面孔、落后的基础设施,都坚定了他要留在这里的心。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湖南省委招聘大学生建设农村的公告,没有丝毫犹豫,他径直来到湖南省委办,郑重地递交了报名单。

很快,他成为了湖南贺家村的村主任助理,开启了自己的“村官”生涯。
这份工作,任期3年,月工资仅有1450元,没有编制,也没有五险一金。

消息传出,身边的人都炸开了锅。
父母得知后,心急如焚地找到他,苦口婆心地劝道:“儿啊,你吃了那么多苦,好不容易熬出头,你怎么就想不开呢?以后日子可怎么过呀!”
好友们也纷纷打来电话:“你是不是脑袋进水了?放着大好前程不要,非要跑去农村,这不是瞎折腾嘛!”
其实,不怪亲朋好友这么不理解,秦玥飞从小就是个学习的好苗子,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1985年,他出生于重庆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经济十分清苦,常常需要靠亲戚的接济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但贫困并没有击垮他,反而成为了他努力向上的动力,小学毕业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他考上了重庆第二外国语学院初中部。
2001年,他在中考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考入重庆南开大学。

四年后,更是以高分通过美国入学考试,被世界名校耶鲁大学录取,不仅如此,他还获得了每年近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以及多项免费项目。
在耶鲁大学,他开启了学霸模式,完成了政治学和经济学双学位的学习,同时还选修了两门外语,掌握中、英、俄、法四国语言。
这样的履历,无论放在哪里,都足以让人瞩目。

因此,有很多知名企业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更是开出了年薪百万的条件。
然而,秦玥飞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中国的农村大地,准备在那里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

初到贺家村,秦玥飞便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他,身上带着一些城里人的讲究,还有每天洗澡的习惯。
在这个相对落后的小村庄,水资源并不充裕,村民们对他的这些习惯很是不解,甚至隐隐有些排斥。
但秦玥飞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深知,要想真正为村民做事,就必须先融入他们,于是,他开始了自我改变。

他脱下了那些精致的衣物,换上了普通的衣服和解放鞋,主动减少洗澡的次数,闲暇时,他不再独自待着,而是穿梭在村子里,主动和村民们唠家常。
一开始,村民们对他还带着几分拘谨,可随着交流的深入,大家发现这个“耶鲁哥”没有一点架子,渐渐地,隔阂悄然消散。
村民们开始热情地招呼他,有什么问题也都愿意找他帮忙。

贺家村的水渠年久失修,一到灌溉时节,农田便面临缺水的困境,秦玥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解决不了灌溉问题,粮食产量就难以保障,于是,他踏上了前往北京拉赞助的路途。

大城市里高楼林立,企业众多,想要找到愿意为小乡村水渠捐款的企业谈何容易。
但秦玥飞没有放弃,他一家一家企业地跑,耐心地向企业负责人讲述贺家村的情况以及水渠修复对村民的重要性。
终于,他的坚持和真诚打动了一家企业,成功筹集到15万元捐款。

水渠修好后,当年贺家村的粮食迎来大丰收,产量远超隔壁村,村民们对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初战告捷,秦玥飞的干劲更足了,他又四处奔走,拉到了80多万赞助,有了这笔资金,他为贺家村修建了养老院,让村里的老人有了安享晚年的好去处。
同时,他还拉来网线,让网络信号覆盖了整个村子,村民们第一次通过网络,看到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能学习到各种知识。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为村民办实事的决心,2012年10月24日,在衡山县人大代表选举中,秦玥飞以85%的高选票成功当选。
2013年,他更是被湖南省政府授予一等功,还荣获了“湖南青年五四奖章”以及央视“最美村官”等诸多嘉奖。

2014年6月,贺家村的任期结束。
组织考虑到他的贡献,准备对他进行提拔,不少同学也建议他去耶鲁大学法学院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
然而,秦玥飞却做出了又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拒绝了这些机会,选择前往更偏僻的白云村继续当村官,而白云村的条件更为艰苦,工资也更低,每月仅有1000元。
但秦玥飞没有丝毫犹豫,在他心中,只要能为农村建设出一份力,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是值得的。

一踏入白云村,秦玥飞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他深知,要想让村子有实质性的改变,必须先深入了解村民的需求,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开启走访模式,挨家挨户拜访258户人家。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他了解到孩子上学困难的问题,白云村位置偏远,道路崎岖难行,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这一次,他精心准备了关于白云村教育现状的资料,详细阐述了孩子们上学的艰难处境,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不断与潜在的资助者沟通。
无数次的拒绝,都没有让他气馁,终于,一家爱心企业被他的坚持所打动,愿意赞助10辆校车。

当崭新的校车缓缓驶入白云村,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们也满含热泪,对秦玥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解决了孩子们的上学难题,秦玥飞又将精力放在了村里的产业发展上。
他发现白云村家家户户都有做山茶油的传统,但由于种植方式落后,产量一直不高。

他四处查阅资料,请教农业专家,还自掏腰包购买优质的山茶树苗,免费发放给村民,并邀请专业人员为村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科学种植、修剪、施肥。
在他的努力下,山茶树的产量逐渐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山茶油的附加值,秦玥飞带领村民成立了农作物种植合作社,与油茶加工厂合作,将山茶油制成洗护产品。
在他的努力下,山茶油产品的销量节节攀升,村民们的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不仅如此,秦玥飞还与同学合作成立了“黑土麦田”项目,邀请大学生到白云村创业。
他利用互联网思维,为村子制定了特色农村发展规划,推出了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同时,他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到企业任职的机会,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名校毕业生的目光,为白云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秦玥飞的不懈努力下,白云村正一步步脱胎换骨,向着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然而,前行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2018年,网络上突然流传出一篇《七问秦玥飞》的文章,恶意质疑“黑土麦田”项目存在问题,甚至用“伪善”“假公济私”等极端词汇对他进行诋毁。
一时间,舆论的压力如排山倒海般向他袭来,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也开始对他产生怀疑。

但秦玥飞没有慌乱,他坚信清者自清,迅速将“黑土麦田”的账目详细公示,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每一项活动的开支都清晰明了。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谣言不攻自破,那些无端的指责也渐渐销声匿迹。

经历风波后,秦玥飞并未停下脚步。
2021年,已成为人大代表的他,带着关于乡村经济、乡村民生的提案奔赴北京。
为了撰写这些提案,他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长谈,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在会议上,他积极发言,为农村的发展鼓与呼,力求将乡村最真实的需求传递出去,推动更多有利于农村的政策出台。

如今,39岁的秦玥飞依然全身心扑在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上,他至今无妻无子,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乡村。
谈及父母,他的眼中满是愧疚,没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
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在他心中,乡村的发展、村民的幸福,就是他一生追逐的事业,他将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的乡村建设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