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脸跪射俑:一张科学家也难以解释的“脸”,如今被禁止出国展出

卡门的事 2025-02-22 04:49:22

199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兵马俑。

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这个兵马俑除了头发、胡须、瞳孔是黑色外,脸部颜色全是绿色,而且是秦兵马俑中唯一一个绿脸俑。

因此,其他兵马俑年年都有国外展出的机会,只有它,从来没有对外展出过,唯一一次出远门,还是在台湾。

那么,这个“绿脸俑”究竟有什么来头?为何只有它是绿色的?

意外的发现

1974年3月,一场罕见的干旱降临在西安临潼县骊山镇,田地干裂,庄稼也不再生长。

为了寻找水源,当地村民们扛起锄头,开始在村边挖井,然而,谁能料到,这一挖,竟挖开了一扇通往两千多年前的大门。

当村民们的锄头一下下掘入地下,突然,“哐当”一声,锄头像是碰到了坚硬的东西。

村民们满心疑惑,小心翼翼地扒开周围的泥土,几个形态怪异、残缺不全的“铜人”逐渐显露出来。

它们的模样和村民们平日里见过的物件大相径庭,一时间,不少村民吓得脸色苍白,声音颤抖地说:“这莫不是从地下钻出来的妖怪?”

也有人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愣在原地。

但很快,一部分村民们意识到,这可能是十分重要的发现,于是,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迅速上报。

很快,由陕西省博物馆等联合组成的考古队火速抵达现场,经过一番细致且专业的研究,一个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就此重见天日。

这些“铜人”,就是兵马俑,它们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秘密。

时至今日,已发现三个俑坑,其中,一号坑规模最为宏大,里面有着8000多个兵马俑。

它们整齐排列成阵,气势雄浑,仿佛下一秒就要金戈铁马,奔赴战场,仔细打量这些兵马俑,每一尊都栩栩如生,宛如活物。

然而,在这些兵马俑”中,有一尊俑显得格外与众不同,那便是绿脸跪射兵马俑。

这尊兵马俑的面部彩绘完整如新,眼白明亮,瞳孔漆黑,在众多以灰黄色为主色调、面部多为肉红色或淡红色的兵马俑中,它的面部却呈现出淡绿色。

这种独特的颜色,在整个兵马俑坑中独一无二,也让它在众多兵马俑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焦点。

它的出现,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为何只有这尊兵马俑的脸是绿色的?

绿脸跪射俑怎么来的?

自绿脸兵马俑出土后,它的独特模样便引发了学界和公众的热烈讨论,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有人猜测它可能是军中傩人。

在先秦时期,社会上盛行一种名为“驱逐疫鬼”的傩礼。

而主持傩礼的就是傩人,他们会身着奇异服饰,再在脸上涂抹着特殊色彩,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词,通过一系列神秘仪式赶走肆虐的疫鬼,为众人带来安康。

正因如此,有人大胆猜想这尊绿脸跪射俑或许就是傩人,其独特的绿色面容,正是区别于普通士兵的显著标志。

然而,通过查阅史书得知,傩人在当时主要负责祭祀仪式,并不会冲锋陷阵。

而这尊兵马俑所着衣服与普通跪射俑并无二致,都是标准的秦军作战服饰,而“军中傩人”的说法也不攻自破。

还有人脑洞大开,认为这是工匠的恶作剧,毕竟,俑脸呈现绿色,胳膊却可能是粉色,色彩搭配十分奇特。

这或许是工匠在长期劳作中,出于无聊或其他缘由,偷偷调皮捣蛋。

但别忘了,兵马俑可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意义非凡,当时的制作过程极其严苛,从选土、塑形到烧制,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严格把控。

工匠们稍有差错,便可能面临严厉惩罚,甚至性命不保。

在如此高压环境下,很难想象工匠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因此“工匠恶作剧”这一说法,也难以站得住脚。

也有观点认为它可能是少数民族的象征。

在京剧脸谱中,绿色常用来代表外藩,也就是少数民族。

西安,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多民族汇集地,在秦朝时就已经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

也许正是在这种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工匠们为了体现民族融合,特意制作了这样一尊绿色面容的陶俑。

然而,在整个兵马俑坑中,仅发现了这一尊绿脸俑,若说它是代表少数民族的特色陶俑,孤证难立,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

在众多猜测中,“军中哨探”这一说法颇具说服力。

在秦兵作战时,哨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任务,他们需要隐藏在草丛、树林等隐蔽之处,侦察敌军动向。

为了更好地融入环境,便于隐蔽,他们会将脸涂成绿色,就像现代特种兵进行伪装一样,这尊绿脸兵马俑,或许正是当时军中的哨探。

然而,这一说法目前也缺乏确凿的实际证据,在已有的考古资料中,并未明确发现兵马俑中有哨探的相关记载。

这些猜测,虽各有其依据,但又都存在疑点,而这个绿连联兵马俑,是否和秦王嬴政有什么关系?

“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嬴政就登上了秦国的王位。

在那个迷信死后世界的时代,他一继位,便着手筹备自己的身后之事,秦始皇陵建设也随之提上日程。

这个年纪,可能不少孩子还是玩闹的年纪,哪会那么快就想自己的身后事,但嬴政却这样做了。

当时的秦国,国力强盛,嬴政雄心勃勃,立志要打造一座举世无双的陵墓,以彰显自己的威严与功绩。

兵马俑作为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秦国征服六国的战争中,被逐步埋入地下。

秦始皇陵的建造堪称一项浩大的工程,前后耗时长达39年,却直至秦始皇驾崩都未能完全竣工。

这个工程由当时的丞相李斯负责督造,他调动了大量的民力,从全国各地征调了无数工匠,汇聚了当时顶尖的技艺,日夜劳作。

每一个兵马俑都由工匠悉心制作,栩栩如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以至于最初,曾有人猜测兵马俑是用“活人”制作而成。

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兵马俑内部是空心的。

且部分陶俑出现了裂痕,这一发现有力地打破了“活人俑”的谣言,证实了兵马俑是古代匠人凭借高超技艺,用泥土精心塑造而成。

兵马俑,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伟大发现之一,它一经问世,便迅速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被法国人赞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兵马俑在出土后,大部分陶俑迅速老化、氧化,原本鲜艳的色彩在短时间内褪去,变得黯淡无光。

在其他兵马俑的衬托下,绿脸兵马俑显得更加特殊。

自1999年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东北部被挖出后,它就一直被严密保护,国家禁止其出国展览,因为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尊脸上保留色彩的兵马俑。

这尊绿脸兵马俑,或许能为我们解开秦朝的色彩文化、制作工艺以及军事制度等诸多谜团。

它承载着无法估量的考古科研意义,是研究秦朝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无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对它寄予厚望,期待通过对它的深入研究,能揭开更多关于秦朝的神秘面纱,让那段古老的历史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0 阅读:0

卡门的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