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车是如何失去东南亚市场的

风里秋飘叶 2024-09-11 16:55:03

中国摩托车品牌在东南亚市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目前其处境十分艰难。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摩托车品牌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90%锐减至不足5%。在某些地区,消费者甚至对购买中国品牌摩托车持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宁愿花费数倍甚至十倍的价格选择日本品牌,这是为什么呢?

01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曾有多风光在90年代初期,中国摩托车产业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短短几年间涌现出上百个品牌,尤其以重庆和浙江最为活跃,近70%的品牌在这两地诞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摩托车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东南亚因其贫困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道路建设和众多山区丘陵地形,成为了中国摩托车品牌的重要出口市场。这里汽车普及度低,摩托车因其轻便的特点成为人们的首选交通工具。

早期进入东南亚的日系品牌,如本田CG125,在越南市场的售价高达3200美元,对于1995年平均年收入仅为280美元的越南人而言,这几乎是10年的积蓄。中国厂商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局面,以嘉陵JH125为例,只需1800美元即可购得,有的品牌甚至更低。由于外观差异不大,且中国厂商引进了日本的技术,虽然存在组装工艺和配件上的差距,但总体质量尚可,因此中国摩托车迅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从1996年起,越南消费者开始大量选择中国品牌,这一趋势很快蔓延至其他国家。

02

为何跌落神坛: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的兴衰史中国摩托车品牌在东南亚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国内摩托车价格的持续下降,加之国内对摩托车使用的限制增多,迫使众多中国摩托车厂商转向海外市场寻求生存空间。东南亚市场成为了竞争的焦点,尤其是越南市场,吸引了大量中国品牌涌入。然而,由于越南人口规模有限,摩托车销售店集中在几大城市,竞争异常激烈。

为争夺市场份额,中国摩托车品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返修率高,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日益凸显。此外,越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外资厂商的税收政策,增加了中国摩托车的成本,削弱了其价格竞争力。与此同时,日系品牌如本田等迅速调整策略,通过在泰国等地设立工厂,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廉价车型,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就这样,中国摩托车品牌渐渐淡出了东南亚市场

03

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还有机会吗?尽管中国摩托车品牌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此退出竞争舞台。近年来,中国摩托车品牌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和质量控制,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树立良好形象。总结来看,虽然中国摩托车品牌在东南亚市场遭遇了重大挫折,但通过汲取经验教训,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未来仍有机会在这一市场上重新获得一席之地。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 2024-09-14 14:55

    质量是个大问题,质量做得不好,肯定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