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尹锡悦政府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这样也导致了双方关系的遇冷,进而引发了两国的经济关系。
近日,韩国《朝鲜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一旦放弃中国市场,韩国企业将找不到可代替的市场,最终连痛苦的声音都发不出来。这话并没有夸大其词,说出了大部分韩国企业的心声。
当下夹在中美经济战当中的韩国半导体产业真的是如履薄冰。为了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美国出台了所谓的芯片法,并严格要求韩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投资审议。所谓投资审议,就是韩国企业按照美国提出的要求,缩小或者减少在华投资的金钱和产品数量。
现在距离今年的投资审议还有2个多月,由于不知道会不会被批准投资,所以很多韩企心理都在打鼓,他们非常担心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例如三星电子在华制造的NAND闪存占全球总产能的40%,SK海力士在华生产的DRAM和NAND分别占到其全球总产能的40%和20%。这两家韩国企业在华投资额分别为33万亿韩元和35万亿韩元。
可谓投资大、规模广,与中国市场有着“荣辱与共”的联系。如果SK海力士收购的NAND闪存工厂在天津无法进行产业升级,那么其经济损失将更大。这笔损失,美国当然是不会买单的,只能韩国企业自负。这就是中美经济战带来的害处。而韩国企业深受其害,心里有苦却说不出来。毕竟尹锡悦政府走的是“亲美远华”路线,在他心里亲美永远是第一位,只要跟着美国走才能吃香喝辣的,更能提升韩国地位与话语权。
此前,在美国助力下,韩国就将数百亿美元的武器卖给了波兰,由此让韩国经济翻了一番。尹锡悦政府为此夸下海口,要在2027年成为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国。正因为得到了这样的好处,尹锡悦认为中国并不重要,只要韩国占领世界军火市场就有源源不断的钱财。
另外一方面,中国一直在积极营造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生意人形象,即便一些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犯了错,也总会被中国“重重提起,轻轻放下”。这就给外界一个错觉是,就算得罪中国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此前,韩国引进萨德系统,虽然韩国经济遭到了“限韩令”的部分损失,但最终文在寅政府积极改善对华关系,也使得韩国经济“扭亏为盈”。
所以,韩国当局认定,即便中国采取强硬措施,只要韩国改变策略就能避免这类损失。更何况,中国没有掌握光刻机、芯片等核心制造技术,需要看韩国脸色行事。
这可是大部分韩国人的真实想法。所以别看韩国企业叫苦不迭,但其实他们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但是他们忘了中国,中国是全球第二经济体,GDP规模大于G7中除美国以外的六国总和。欧洲之所以不愿追随美国对华发起芯片战,就在于其考虑到了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损失。这就要求韩国需要调整对华策略,不能一味地盲从于美国。
在美国发动芯片战的背景下,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必然是韩企。毕竟,台湾芯片企业与大陆形成了堪称“安全阀”的合作关系,中方不怕与韩脱钩断链。与之相比,韩国企业则必须从中国进口镓和锗这两种贵金属,以便缓解“火烧眉毛”的困境。加之先进光刻机出口不到中国,韩企在华芯片工厂能否正常运营面临着很大困难。归根结底,就在于韩国骨子里想充当美国的战略附庸,其无法独自作出反抗反对的决议。这就是韩国的奴才本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