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大洗牌,杨国强家族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坦言房产说 2025-03-21 17:40:50

-1-

杨国强已经极少过问公司的事情,他最近一直在读书,甚至曾被他视为“玩具”的设计图纸,也已经很少去碰了。

即使这个行业没有剧变和下行,这一天也总是会来的,强人和枭雄亦有功成身退之日。在3月份刚刚结束的碧桂园集团架构调整中,开火权交到了杨惠妍手里。“杨主席已经退休了,现在二小姐是杨主席。”熟悉碧桂园的朋友说。

这轮架构调整最主要的动作是:进一步精简,控股集团总部和地产集团总部合并,相当于控股集团总部直接管理地产集团业务。碧桂园集团高层告诉话事人,“对业务没有影响,算是个小的调整”。

一个在碧桂园近20年的朋友说:规模都回到十年前了,架构自然要同步,高层数量要减少。

“我们降薪都要降到地板了。”

另一个碧桂园的朋友说得更直接:控股里面已经没多少业务,某种意义上说,只剩下一个地产,所以合并拆分没什么差异。“以前的边缘业务,比如说园林、腾跃建筑都在收缩,所以这种合并更多是职能部门的合并,不是业务考量。”

动作虽小,却显频密。碧桂园集团层面上次调整是在2023年5月,为了匹配多元化布局,碧桂园成立了地产集团和科技建筑集团,后者包括腾越建筑和博智林机器人。程光煜和杨国强之前的秘书丁杰,分别担任两大集团总裁。

这种分拆动作和万科、恒大类似。万科在2020年设立开发经营本部,统筹地产开发;恒大比万科还要早两年,打造了地产、金融、健康、文化旅游四大平行的产业集团。

分分合合,两年间闪展腾挪,万般不由人。

碧桂园集团高层相对于恒大、万科倒是变化不大。杨惠妍之下,三小姐杨子莹目前管理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公司,全家都已经移民英国;莫斌仍是总裁,欲走还留;副总裁程光煜管理除人力、行政、法务之外的主要业务线,“但投资、运营、营销这些过去的核心部门都要缩没了”;CFO伍碧君目前主要在谈境外债;副总裁杨丽兴是杨老板的侄女,分管采购和成本;管人力行政的是湖南调上来的黎晓林,管理法务的是原浙江区域总裁欧阳宝坤。

碧桂园这次调整还包括:集团原来的几个中心合并缩减,比如撤销营销管理部,改为项目管理部;品牌和社会责任合到人力,变成综合管理中心。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庞大的品牌中心,已经缩小为一个组。综合管理中心之下设有几部门,其中一个部门是集团办公室,办公室之下再分出社会责任组和品牌组。碧桂园控股副总裁李静兼任集团办公室负责人,原品牌中心总经理郑岚降为总监,负责品牌组。 “目前有11个人,接下来应该继续压缩”。

很多房企的品牌部是行业黄金时代的缩影。碧桂园集团品牌部鼎盛期有上百人,广告投放最多的一年有50亿,这和碧桂园的品牌口碑未成正比。

尤其是恒大品牌整建制占领碧桂园之后,以恒大惯用的砸钱手段,让这家公司曾经的淳朴人设变了味道。

区域层面的调整更早,15个区域缩为13个区域。东北区域与华北区域合并,成立北方区域;原东北区域总裁孟令宇辞职,李春秋任北方区域总裁;原川滇区域+渝贵区域合并为西南区域,许琪任总裁。

碧桂园巅峰期有106个区域,也诞生过刘森峰这种年赚一个小目标、风头无两的江苏区域总裁,不过3年光景缩减到13个区域,这意味着有93个区域总裁不再是呼风唤雨、黄金万两的总裁了。

-2-

碧桂园高层告诉话事人:“我们会保留建筑板块和代建板块的业务,其他业务(未来)较少了。”

这些其他业务,自然包含曾经大张旗鼓的机器人和农业版块。至于起步更早的教育版块是独立的公司,不在上市公司(02007.HK)体系内。

杨国强之前对机器人寄予厚望,他在2021年7月份管理会议上曾说:“要全力以赴做好机器人建房的试点工程,从明年开始,我们全部用机器人建房子。”

博智林机器人公司高峰时有超过6000员工,碧桂园内部人士说,现在只剩下100多人;几十款建筑机器人,被砍到了10款。

2018年8月底,话事人在顺德碧桂园总部观摩过机器人,

它还不会建房子,只会炒菜。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但碧桂园机器人学会的第一道菜是杭椒牛柳——味道偏咸,一个出人意料的设计。

(碧桂园の杭椒牛柳,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繁华落尽后,碧桂园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交楼和保工资。“保交房肯定了,这个排第一。然后是有序化债,不止是境外债,包括境内公开市场、项目债务都要有序解决。”碧桂园高层说。在他看来,碧桂园的保交房已经进入收官阶段,这也是精简组织的重要原因。

项目化债是摆脱困境的最直给动作。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9日,碧桂园有超过200个项目获批纳入白名单,获得新增融资15.23亿元。虽然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但政策表态持续回暖,这对所有房企都是好消息。“政府还是提供了化债的环境,(行业更加)市场化法制化。”

碧桂园高层对未来的判断是,“地产作为大行业这个不变,毕竟体量放在那里,但是不是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也看中央的宏观安排。”

2月24号,碧桂园召开了2025年度工作会议,

主题是:坚定信心向前看。

杨惠妍在会上明确了公司2025年的重点工作:上半年以保交房为主,近期首先是落实好节后的及时复工;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为2026年进入正常经营状态做好准备。

二小姐还强调了信心的重要性。“很多人问我,对公司的未来有没有信心?在我看来,信心是基于对客观条件的理性判断,结合主观决策后的坚定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始终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她还引用了丘吉尔的话:

“如果你坚持的时间够长,就肯定会出现转机。”

-3-

2017年,碧桂园销售额达到5508亿,同比增长超过78%。在香港中环四季酒店,莫斌、伍碧君的意气风发让人记忆犹新。

(莫斌、伍碧君、左莹,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这种蒙眼狂奔在2018年遭遇意外。从当年6月开始,上海、杭州、六安、启东等城市项目接连出现安全事故,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

8月初,杨国强在易居中国老板周忻的建议之下,召开了道歉说明会。此时回看,这场发布会诞生了很多名场面。莫斌鞠躬,杨老板自称“天底下最笨的人”,会场的鲜花,会后碧桂园品牌部门送的香奈儿礼盒等等,都成笑谈。

(莫斌鞠躬道歉,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插播一句,碧桂园品牌沿袭了恒大的简单粗暴公关方式,品牌负责人把原定的科大讯飞录音笔,换成了140多份香奈儿香水,怎么说呢,

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你先别出发。

当年碧桂园在全国已经有超过1600个盘,如果按照当时行业概率,平均一天可能出现5起事故。杨老板真是害怕了,要求“提质降速”,全国停工,并把“0伤亡”定为长期目标。当年8月,碧桂园还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1年4月底,碧桂园各区域设置专职安全经理105人,项目专岗安全经理1861名。

这些动作确有效果,要知道当时的碧桂园,和时间赛跑已经到了极致。它居然能做到拿地35天就能开盘,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高周转中的高周转,给这个行业做了很不好的表率。

板子当然也不能只打到碧桂园身上,在16、17年左右,房企对速度和规模的追求已经到了变态程度。比如在杨老板心心念念要进的上海,2016年,碧桂园准备了100亿想拿静安区一块地,志在必得,最终被横空杀出的闽商融信花了110.1亿夺爱,楼面地价超过10万。

杨老板听到汇报结果后,在电话里感慨:

那群人都是疯子!

朋友说,融信老板2023年得了抑郁症,一个月去一次公司,天天在家打游戏,那一段他的口头禅是:“没意思。”

还有另一个故事可以管窥当时的速度与激情。杨老板去哈尔滨视察,很后悔当初拿的一些项目,他和一个当地负责人说:如果你当时拦住我,你现在就是区域总裁了。负责人说:

老板,如果拦住你,我当时就已经被干掉了。

回头看这些貌似荒诞的故事,那些数字报表、文治武功,固然是时代一时的馈赠,却也早就标好了价格。

过去十数年,相对于恒大许氏的无耻傲娇,杨国强更多呈现出一个憨厚低调、亲力亲为、日行一善的超级凤凰男形象,但在全国一盘棋的行业风雨里,没有一个主角、没有一种人设能独善其身。烈火烹油时,所有的游戏,击鼓传花也好、暗渡陈仓也好、借鸡生蛋空手套白狼也好,都被默许,都被纵容。而Winter is coming时,就要看命了。

目前看,杨国强和碧桂园做了两手准备。2022年,它交付了70万套房子,2023年交付了42万套房子;同时,杨惠妍把手中碧桂园服务20%的股份捐赠给了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公司,

杨老板家族也许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2018年那场道歉会结束的当晚,杨国强给一个高管打电话说,今天我终于能睡个好觉了。他还问了一句,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些疑问今天已经无影无踪了,像水消失在水里。

-END-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