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亲戚明算账,父子钱财清;亲戚不共财,共财失往来。
话虽简单,却很在理。
快过年了,亲戚团圆给孩子包个红包,本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可有些人家娃多,有些人家娃少,这不,同事小宁因为今年的红包就犯了愁。
小宁老家在鲁西南,哥哥嫂子家3个娃,哥哥家生孩子早,作为孩子的姑姑,从大侄女出生,小宁就给孩子买玩具、买衣服、买书,过年时红包更是少不了,在侄子侄女身上小宁是没少花钱。
小宁家娃出生的第一年,她带娃回老家过年,嫂子给了孩子100元红包,那年,除了礼物和衣服,小宁给侄子侄女们一人100元,而哥哥嫂子没给她家娃买任何东西。
这些她都不挑,只要哥哥嫂子的日子过得和气,作为小姑子,自己吃点亏没啥。
第二年回去,嫂子给了孩子200元压岁钱,她给侄子子女们一人200,给嫂子家还了600元。
老妈看着小宁有点“吃亏”,开玩笑得和儿子媳妇说了句,“这个发法,把你妹妹包黄啦”。
谁知,嫂子说了一句:谁让她家孩子少,赶快生二胎。
第三年回去,不知嫂子怎么想的,给孩子包了500的红包,要是按以往,小宁要还回去1500。
小宁说,多给1000其实也没啥,只是这么多年,东西钱没少给,嫂子却没给她家孩子买任何东西。
嫂子明白得占便宜有点过,心里咋都不得劲。那一年,小宁“鬼使神差”地还了嫂子家500元。
结果,第四年回去,嫂子直接说,来来往往的不要再给孩子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的红包还不知道要咋给,你看,因为这500元红包闹的,到底咋回合适些。
小宁说起了和嫂子因为红包闹的不愉快,身边还有位同事,她作为嫂子,家里俩娃,小姑子家1个,也因为红包发生了些故事。
同事小李家俩娃,比小姑子家的娃大些。初二小姑子回娘家,小李的爱人给外甥包了500元红包。
小姑子给哥哥家俩娃一人500,小李和爱人觉得占妹妹便宜不好。第二年他们想了个招,小李爱人先给外甥500元红包,小李装作不知道再给一次500,这么弥补一下。
谁知到了第三年,妹夫也加入了,妹妹和妹夫分别都给了孩子红包。
他们家是谁不都想让对方吃亏。
最后老人发话,红包图个喜庆,小孩子开心,包个100元,买些玩具和礼物就好啦。
这是同事小李家过年包红包的趣事,虽然都是孩子不一样多,相信,两家亲人间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过年时,红包到底要怎么给,要注意啥?
1、做到礼尚往来,尽量公平。
像同事小宁,因为红包和嫂子闹得不愉快,其实真没必要。古语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钱财上,尽量做到公平,有来才有往。
所谓的礼尚往来和交情的建立,是建立在一次次相互帮助以及相互给予上的。所以,总占便宜不付出,亲也将会不亲!
2、过年给老人包红包,还是买东西。
今年过年,老家远的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过年时是给老人包个大红包还是买东西,成了如今很多人纠结的问题。
以前过年,开始我给老妈买衣服,有时老妈不喜欢或买了不合适,老妈说我瞎花钱,后来不让买了。一次回老家,我姨说了实话,其实我买的衣服老妈很喜欢,常和几个姨们“炫一炫”。
朋友也说,她给妈妈买的衣服,老人每次都要穿着出去显摆一下。礼物更代表着心意,您说呢~
3、关于红包的金额,不用过大,也不用过于攀比。
朋友在广东,她们那习俗非常好,过年包红包就10元20元,见到孩子就给个红包,亲戚、邻居家的孩子都给,孩子收得开心,大人也不会因为红包金额的问题烦恼。
给孩子压岁钱寓意驱魔辟邪,保佑孩子平安,是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并不是追求金钱的数额。所以,金额不用过大和过于攀比。
4、孩子收到红包要不要当面拆开,钱少也不要说,并及时表达感谢。
孩子天真无邪,收到红包都很开心,很多娃会当面拆开,有时还会说出这个红包小的话,孩子的天真无邪,有时真让人很尴尬。
所以,教导好孩子,收到红包,没人时再打开,及时表达感谢。
5、过年的红包,到底要不要教给孩子自己管理。
作为80后,我们小时收到的红包,老妈都说先给保管以后再给,一般后来钱都再不是我们的。
如今我也有了孩子,在孩子的压岁钱上,我不会再“代为”保管,给孩子单独存起来,每个月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自己支配,但大额支出一定要知会父母。
财商就是一个人如何幸福生活的思维观念、技能本领和行动能力,美国人叫“从3岁开始的人生幸福计划”。
所以,我们教给孩子不乱花钱,也要懂得花钱,创造更多的财富。
家事上理不清道不明,难得糊涂!有时候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
所以,过年给亲人孩子发红包,不图金钱,重在情谊,礼尚往来就好,您说呢。
包大红包的都是脑子有毛病的!
少给点让孩子们自己支配多好,何必换来换去的?
自己生少了,怪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