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到中年,避开3个字

墨澜清风文化说 2024-08-22 01:21:53

《增广贤文》中写:“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月亮过了十五,便不再那么明亮;人过了中年,也再难大有作为。

然而凡事无绝对,“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恰恰是在中年时逆风翻盘。

三十岁前,他是庸庸碌碌的一官僚,三十岁后,他一跃成为晚清重臣。

其中的秘诀就在于,他在中年阶段避开了3个字:懒、怒、伪。

01 避开一个“懒”字

曾国藩说:“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人一旦开始惫懒,便会处处懈怠,落于人后。

即便到了中年,也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坐吃山空,浑浑噩噩。

避开“懒”字,以勤勉身,方能日日精进,成就人生的光明与广阔。

曾国藩少时,读书刻苦,坚持不懈,才能在7次秀才试后一举中第。

但是一朝春风得意,他便放浪形骸,流连于社交玩乐,倦怠于读书用功。

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日日玩憩,不觉过了四十余天……余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

结果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学问也日渐荒废,眼看就要泯然众人矣。

庆幸的是,三十岁那年,他幡然醒悟,立志要成圣贤。

为此,他制定十二日课,以“五勤”勉励自身:

一是身勤,险远之路,艰苦之境,自当身体力行;

二是眼勤,或遇一人,或接一文,必定反复察看;

三是手勤,易弃之物,易忘之事,随手收拾记载;

四是口勤,同僚下属,族中子弟,再三规劝训导;

五是心勤,精诚励志,苦思冥想,方有金石为开。

如此,他才得以积学问、修德行,外能练兵督训、克敌制胜,内能治家教子、福泽后世。

《曾国藩家书》有云:“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一勤天下无难事。哪怕不能像曾国藩那样名垂青史,也能得天眷顾,活得风生水起。

02 避开一个“怒”字

稳得住情绪,才能稳得住局面。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讲:

“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生气动怒,是世上最无用的事,品性也落了下乘。

人到中年,更要懂得收敛脾气,戒怒戒躁。

否则,无论你有多大本事,难免也会四面树敌,走得举步维艰。

曾国藩的性子,向来易怒,他自陈道:

“余天性偏激,痛自刻惩有年,而一触即发,仍不可遏。”

遇到事,便容易大动肝火,怒不可遏,往往一发而不可收拾。

就像他和同乡郑小珊,一言不合就“肆口谩骂,忿戾(fèn lì)不愿,几于忘身及亲”。

还有同年好友金藻,稍生口角就“虽经友人理谕,犹复肆口漫骂,比时绝无忌惮。”

如此暴躁易怒,使得曾国藩在官场中处处碰壁,一再失利。

受挫吃亏后,曾国藩在书房挂起一块匾额,上书“制怒”二字。

待到守孝重回官场,他变得和气温润,凡事冷静处理,从容以对。

自此,他才在仕途上如鱼得水,平步青云,最后官至一品,担任两江总督。

《格言联璧》中说:“怒如火,不遏则燎原。”

一个怒字,内伤身,外误事。制怒避怒,才是最高明的处世之方。

为人处世,赢在和气,成在大气,脾气越温,福气越深。

03 避开一个“伪”字

《颜氏家训》有言:“一伪丧百诚。”

步入社会,摸爬滚打,太多人变得虚伪圆滑,言不由衷。

可修身交友之道,全在于诚,失却真诚,面目也会变得庸俗。

人到中年,最高的境界莫过于: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避开“伪”字,一半君子一半小人,才是刚刚好。

经学家邵懿辰与曾国藩是道义知交,却吐槽曾国藩性伪,有好几副面孔。

左宗棠更是将“伪”字当成曾国藩的标签,公开斥责他为人虚伪。

对此,曾国藩亦有自知之明:

“酒后,与子贞谈字,亦言之不怍(zuò,羞惭);客来,示以时艺,赞叹语不由中,予此病甚深;学中无所得,而以掠影之言欺人。”

和人来往,或是故意显摆高深,或是给人带高帽,既自欺,又欺人。

但他每天都在日记当中自省,毛病一犯就痛责自己,绝不轻轻放过。

“不欺人,不妄语,积久人自知之。”

“灭忠信,丧廉耻,皆在于此。切戒!切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国藩勉励自己去伪存真,令左宗棠也对他刮目相看。

曾国藩病故之后,左宗棠在挽联中写道:“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中说》有云:“内不失真,而外不殊俗。”

戴着虚伪的面具,做人八面玲珑,只会愈发空虚庸俗。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忠于本心,回归本真,活出真自己。

0 阅读:13

墨澜清风文化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