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全球化的历程中,华为的表现是最受瞩目的。因为技术领先的缘故,一开始包括英国在内很多国家都愿意和华为合作。
但事情发展到后期,这些国家态度突变,选择站在了美国身后,做出最终决定。
尽管如此,华为依然不屈向前,而且情况发生了变化。对拆除华为设备十分积极的英国态度迎来反转,多次发出承认错误的表态。这是怎么回事?华为屡次被正名,转机来了?
英国态度反转,承认错误了全球各国都在全力部署5G网络,在5G时代全面到来之前,肯定都需要加速迈进,选择相应的通信设备供应商。而华为作为通信设备,自然也成为了各国建设5G网络的首选。
可由于美国的原因,强行改变英国一开始打算和华为合作的态度。到最终成功拉拢英国到自己的阵营中,而英国选择已经做出,就必须重新规划5G建设事宜。
包括选择诺基亚,三星或者爱立信等供应商作为合作对象。还有顺势推广5G Open RAN站点,以作为对RAN技术的替代。
目前还不确定英国与哪些通信设备供应商有全面合作,但加速对Open RAN的部署是有目共睹的。沃达丰已经启动5G Open RAN基站的建设,英国电信集团也在大力推广Open RAN,看起来一切都如此顺利,可真的是这样吗?
表面上看,除华为之外还有其它的通信设备供应商进行顶替,技术方案也可以用Open RAN,只需要足够的时间,就可以建立一个自主可控的网络通信时代。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具体有何困难,先来看英国传出的几则发言。
首先英国确定华为设备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当初曾派人进行过调查,是迫于美国才选择放弃。
其次英国电信表示Open RAN技术被过度炒作了,还没有看到这项技术带来的成本效益。
另外沃达丰发言人也表示,以欧洲目前的5G建设速度,要达到中国的水准现今的水准至少需要10年。
从这三则发言中能看出什么?很明显,英国态度已经转变了,言语之间都有承认选择错误的迹象。
一方面是承认华为设备没有问题,另一方面是承认选择Open RAN技术作为替代没有成本效益。最后沃达丰总结了其当下5G建设速度十分缓慢,要想赶上中国估计得花十年。
这种状况下的5G网络建设能顺利进行吗?也许英国一早就知道选择与华为合作是没有问题的,替换Open RAN技术没有成本优势,只是因为某些国家一直在背后耍小动作,如果不这么做,谁也不知道对方会不会采取什么行动。
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英国以牺牲5G建设速度,效率来作为对某些国家的“投名状”。
就这样,一场本应该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5G建设浪潮,有人已经被卷入跌宕起伏的海面,随波逐流,不知去处。
华为屡次被正名,转机来了无数历史事件证明,当美国想要达成什么目的时,理由和借口是最容易糊弄的。没有理由就编造理由,就连一瓶洗衣粉也能被拿来长篇大论。
既然对方编造理由,那别人也可以不断为自己正名,还事件一个真相。华为愿意接受最严苛的验证,愿意和一些国家签订无后门协议,愿意敞开大门进行合作。
而且英国的态度反转也是一个有力的正名理由,如果说英国的选择是正确的,那应该迎来更蓬勃的5G建设状态,而不是延迟5G设备拆除时间,发出各种抱怨和感慨。再加上一些国家接连与华为展开合作,这也是一个正名。
华为屡次被正名,是不是意味着转机来了?从目前的现象来看,已经有多个国家忽视美国一厢情愿的说法,而选择与华为进行合作,比如巴西和土耳其。还有俄罗斯也持续向华为敞开大门。
随着英国的态度转变,其在5G网络建设的失败会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参照,看清楚一意孤行带来的是什么。
更何况华为持续提供优质的5G解决方案,为5G标准的制定贡献大量专利,因此华为5G会扩散到更多的受众群体,不是某些国家说放弃就放弃的。
种种迹象来看,拦不住了,华为5G转机来了。爱立信,诺基亚这些老牌巨头在关键时刻暂停俄市场业务,只有华为一直在坚守。
若其它国家选择爱立信,诺基亚,然后也遭遇同样的状况,因某些原因这两大巨头又随意离开,可想而知会给网络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华为不需要特意做些什么,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希望。
写在最后英国拆除华为设备一事被推迟半年,选择的Open RAN技术也没有太大的成本效益。反观中国5G建设,处处保持领先。如此优异的成绩单就摆在台面上,如果不会抄,那也没办法了。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