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朴实的村民到底去哪了?
4月7日元阳一位大妈,捡到了小伙的无人机,张口就是“800块把我捡到的无人机拿回去”。
捡到别人东西,给个利是、图个吉利无可厚非,但是狮子大开口就有点没意思了!
这难道不是名副其实的“敲诈勒索”吗?可最终在警方的协调之下,仍然还是收钱了。
照这样下去大家都不用上班了,干脆去元阳“捡东西”好了....
4月8日,抖音博主“二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个名为“元阳梯田,我报警了”的视频,一时引起了无数网友关注。
元阳哈尼梯田,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4月,正是梯田最美的时节,层层叠叠的水面倒映着天光云影,宛如大地的调色盘。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一睹这“人间仙境”的风采。
旅游博主们更是扎堆于此,希望用镜头记录下梯田的绝美风光,为景区宣传助力。
“二哥”也不例外。
他是一个专业摩旅人,平常也就是骑着摩托车四处旅旅游,记录一下美好的景色。
那天,“二哥”带着各种拍摄设备和无人机兴致勃勃地打算大展身手,可无人机刚飞了没一会儿,就提示电量不足,开始紧急迫降。
他赶忙打开手机,靠着定位功能,火急火燎地朝着无人机坠落的方向跑去。
好不容易跑到定位地点,远远看见个穿靛蓝上衣的大妈蹲在田埂边,手里攥着他的无人机。
“二哥”喘着粗气凑过去,刚想开口,大妈突然站起来,叽里咕噜说了一串当地方言。
旁边路过的小伙当起翻译:“她说这是她捡的,要800块才还。”
800块?“二哥”差点咬到舌头。
这无人机虽说也不便宜,但800块,这要价也太离谱了吧。
“二哥”赶忙解释:“兄弟,你跟大妈说,这无人机我装了定位,就算她不捡,我也能找回来。我也不是不懂事儿的人,给点感谢费是应该的,但800真的太多了。”
可大妈一听“二哥”不愿意给钱,当即脸色一沉,抱着无人机转身就要往家走。
“二哥”哪能让她走啊,只能一边跟着,一边心里犯愁。
思来想去,他一咬牙,决定报警。
没一会儿,民警就赶到了现场。
民警先是耐心地跟大妈沟通,可大妈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觉得捡到东西就该收钱。
周围的邻居也你一言我一语,有人帮着大妈说话:“没有偷,没有抢,是捡到的,就应该给好处费。”
“二哥”听着这话,心里越发无奈,看来这“捡到东西要钱”在当地,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大家默认的观念。
民警在那儿调解了足足一个小时,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大妈的态度总算有了些松动,价格从800降到了500,又降到300、200。
最后,在民警的再三劝说下,大妈松了口,100块,少一分都不行。
“二哥”看看时间,再看看急着要完成的拍摄任务,实在不想再把事情闹大,只能无奈付了钱。
民警调解时曾私下劝“二哥”:“你拍宣传片是好事,这视频要是发出去,影响景区口碑啊。”
但遇上这种事,谁能不糟心?哪怕警察介入,“二哥”还是白白损失了100元钱。
大妈邻居还在一旁冷嘲热讽,说“二哥”小气,舍不得这100块钱赎回自己的无人机,那语气、那嘴脸,简直让人火冒三丈。
“二哥”越想越气,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
他理解景区怕负面,可问题存在就该被看见,游客来这儿,看的不仅是梯田,还有人心。
在视频的最后,他还说道:“如果因为这事,让当地旅游业受损,那也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二哥”视频发出后,播放量迅速破百万,评论区满是“不敢去了”“商业化太严重”的声音。
从法律角度看,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权利人,若以此索要高额报酬,是否构成敲诈勒索?而在道德层面,“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难道已被遗忘?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少游客反映,在元阳景区,厕所收费、田间拍照收费等现象屡见不鲜。
哈尼族世代守护梯田,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化,热情、淳朴是他们的标签。
但个别村民的行为,却让一些网友产生“哈尼族是不是都这样”的偏见。
有当地文化学者呼吁:“不能因一个人的举动,让整个民族背锅。我们要反思的是,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守住本心,别让‘利’字冲淡了‘情’字。”
如今,这种“雁过拔毛”式的创收手段并非孤例。
在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游客随手抓了几把标价“3元”的花茶,结账时竟被告知是每克3元,总价高达9800元。
商家理直气壮地表示“明码标价”,直到游客报警并全网曝光,才在舆论压力下退款。
广西东兴万尾金滩景区的厕所收费更让人哭笑不得。
游客内急时找不到任何收费标识,上完厕所却被穿灰外套的男子堵在门口扫码支付2元。
景区工作人员解释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属于私人厕所,但连正规收费牌都没有,游客只能自认倒霉。
这一件件事件不禁让人质疑,景区是否正在走向过度商业化的歧途??
对旅游行业而言,这起事件是一记警钟:再好的风景,若没了文明底色,终究会失去吸引力。
元阳的教训提醒从业者:景区管理不能只盯着门票收入,更要管管“人心”——规范村民行为,明确收费标准,让游客感受到的,是风景与人文的双重美好。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