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新的《保定日报》出刊不久,市委宣传部就开始组织打一场宣传马恩华的战役。马恩华是保定一棉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保棉一厂在他带领下冲出低谷,走向辉煌,步入全国同行业“十强”,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著名的企业家”称号。当时已患病,省里要向全国推出这个先进典型,保定自然要先行一步。

宣传部李冲、王儒宗两位副部长负责组织协调此事,报社则组织了由韩书记带队,有杰副总编、儒主任、赤记者参加的专门班子,采写这篇重头稿件。一班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完成初稿。
稿件拟于9月27日见报,26日宣传部召开了刊发前最后一个协调会,我参加了会议。
会上确定了拟刊发的文字稿和照片,照片中有原保定市委书记韩立成看望马恩华的照片。稿件和照片将于会后上呈送审,待审定后刊登。
张广琦部长对如何做好下一步的深入宣传提出了要求,他说,要全省宣传,铺天盖地,推向全国。他说,马恩华身上充满时代精神。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能否搞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像马恩华式的领导。马恩华是完全的社会主义企业家的代表,他的各方面都要挖掘。
报社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总结,报道,你们有先走一步的任务。与中央、省要既有合作,又有不合作。合作,要参加座谈、讨论,做好要求干的一些工作。不需要合作的地方,要立即行动,尽快宣传,多角度宣传,综合事迹,方方面面都报道。体裁上通讯、报道文学、小言论(把马恩华讲的话,写成小言论)都可以,要报道不同层面群众对此事的反映。
各新闻单位自主决定马恩华事迹的报道计划。《保定日报》要攻人民日报(注:指投稿 )。要派精干的充足的力量进入棉纺厂,要派过硬的记者,要有个副总编牵头,专门负责。要尽量减少厂里的干扰。程维高要求,一定真实准确,一定深入挖掘。
副部长李冲说,马恩华有时代特色,有现实意义。程维高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人,马恩华已给出回答,他思想境界高。赵士居说,马恩华是活在我们身边的孔繁森。叶连松说,改革需要马恩华。省里对省宣传部的要求是:“成为中心”,“铺天盖地”,“多侧面宣传”。省里对保定市的要求是:超前,有深度,有力度。李冲要求:1、新闻单位不要采访马恩华(患病),可采访家属和孩子。2、报道时千万注意保密病情。3、要搜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9月26日我上夜班时,见到了审定后的稿件,所配照片为3张,其中就有韩立成看望马恩华的那张。

9月27日凌晨2点,我才下夜班,9点我又去上白班。我知道今天的报纸刊登了省委重点推出的重大典型,就急着想看到报纸,因为只有看到投递的报纸万无一失,我心里才踏实。
把新到的报纸摊在办公桌上,昨晚在大样上看过的通讯《社会主义企业家的杰出代表——马恩华》,原封不动地上了报纸,我放了心。可就在我正准备再细看一下时,总编室来了电话,说市里通知,让把今天的报纸追回重印。

我脑子“嗡”了一下,怕出事还是出事了,我忙问为什么,回答说是可能与配的照片有关。我急匆匆赶到李总编的办公室,他正在向印刷厂布置报纸重印的事儿。他解释说,文章配发的照片中有一幅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原市委书记韩立成看望病中的马恩华的照片。审稿的市领导审稿时没有觉得有问题,可看到报纸发现有些不妥,要求收回重印。
1994年5月,马恩华曾因胃病复发再次住进医院。当时还没有地市合并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韩立成等市领导都到医院看望,并把马恩华的事迹上报省委。省委认为这个典型很好,马恩华具有社会主义企业家的完整素质,可以作为全省的典型推向全国。

马恩华的通讯配发韩立成看望的照片,理论上没有问题,因为这个典型确实是前市委班子树立起来的。可实际上却有问题,会让人产生新老班子不和谐的联想,所以审稿的市领导们才坚持要求报纸收回重印。
报纸自然成了“晚报”,读者纷纷打电话,报社是有苦说不出,我们自己还损失2.5万呢!
也有人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我知道后有些窝火,可也无处解释。
此事之后,再看这篇报道,就看着哪儿也不顺眼了,完全没有了推出重大典型的兴奋感。

不过,此稿在河北省新闻奖评定时,荣获一等奖,也算让我顺了口气儿。

(通讯请参看保定日报7附:《社会主义企业家的杰出代表——马恩华》)
不过,我对于宣传部交给的继续深入报道的任务,还是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不仅给部里布置任务,有时也直接予以报道。
11月27日,我就报道了张广琦部长11月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内容如下:
张广琦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
掀起向马恩华学习高潮
展示保定精神保定形象
本报讯 (记者苑战国)11月23 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琦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我市新闻单位传达了中宣部领导关于学习宣传马恩华事迹的指示精神,并要求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马恩华的高潮,向全省、全国展示保定精神、保定形象。
张广琦介绍说,11月20日,中宣部副部长刘云山、徐光春对如何宣传好马恩华这个典型提出了具体意见:要在全国全面地、深入地、有针对性地宣传马恩华的事迹;中央新闻单位要及时、充分地报道河北省、保定市学习宣传马恩华的情况;中央新闻单位要加强调度,相互配合,形成舆论合力,扎扎实实地进行宣传。
为贯彻中宣部领导的指示精神, 张广琦提出,要进一步在我市掀起学习宣传马恩华的高潮。首先要充分认识开展好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中央、省委这样重视这一活动,主要是要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振奋精神,推动改革。马恩华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面走在了前边,是“两个转变”的自觉实践者,他的做法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他注重人格力量、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则普遍适用于整个社会。其次,要提高学习宣传的标准,力戒表面化,重在反映马恩华这个先进典型的本质特征。第三,要进行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宣传。机关、工厂、农村、学校、商店等都要学习宣传马恩华,通过面向整个社会的全方位宣传,使人们学到他的精神、经验、管理等。尤其是国有企业,要通过学习马恩华的改革精神、经营之道、管理之法,促进改革,提高效益。另外,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种媒介,通过展览、报告、座谈、话剧、电视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宣传效果。
张广琦突出强调:要通过宣传马恩华,在全省、全国展示保定精神、保定形象。他认为,中央、省委这样重视学习宣传马恩华,为宣传保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市的新闻单位,要通过国家的大台大报,把保定学习宣传马恩华的情况及时地宣传出去。要利用这个机会,把保定宣传够,宣传透,向外界展示保定精神、保定形象。

配合这篇消息,我还写了一篇本报评论员文章,强调学习马恩华,保定市必须走在全国的前边。文章内容如下:
全国看保定,保定怎么办
深入向马恩华同志学习的活动,在我市已开展两个月了。期间,省委书记程维高、省长叶连松对此提出了具体意见,省委、市委做出了向马恩华学习的决定,市委书记张士儒、市长么金铎组织召开了动员会、座谈会。不难看出,省市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最近,中宣部领导又提出,要把马恩华作为近期先进人物的重要典型向全国推出,并要求中央新闻单位及时充分地报道我省、我市的学习情况。
全国、全省看保定、保定怎么办?我市向马恩华学习的活动,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不少单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能令人满意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少数单位还没有认真开展起这一活动;二是普遍有待深化,一些单位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次。这种状况无疑难以适应当前的形势。
在全国学习马恩华的情况下,保定作为马恩华这一先进典型的所在地,理所应当走在前边,并提供有益的经验。我们必须看到,深入开展这一活动,不仅会有力地促进我市的各项工作,而且可以向全省乃至全国展示“唯全局是举,唯事业是重,唯一流是争,唯振兴是图”的保定精神,展示保定的新风貌。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地把向马恩华学习的活动真正引深入,推向高潮。
首先,我们要在“广”字上下工夫,切实保证这一活动的广泛性。马恩华虽然是社会主义企业家的代表,但他所具备的素质却是非常全面的,无论从党员、干部角度,还是从领导者、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的角度,他都堪称楷模。不管什么行业什么人, 都可以通过向他学习而受益。因此,我们既要在企业中倡导学习马恩华,也要在整个社会掀起学习马恩华的热潮。
其次,要在“深”字上下工夫,切实保证这一活动向纵深发展。通过宣传使人们了解马恩华的事迹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一层次,而应引导大家学习马恩华的精神实质,象他那样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象他那样顾全大局,唯事业是重;象他那样知难而进,事争一流;象他那样开拓进取,锐意改革;象他那样关心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总之,要通过学习,使人们的思想境界、工作作风有一个明显改观。
再次,要在“实”字上下工夫,切实保证学习收到实效。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这一学习与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订和落实改进措施,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要杜绝学习中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
当前,全国瞩目保定。马恩华以自己的行动为保定争了光,其他同志也应以向马恩华学习的扎实行动,为保定增添新荣誉。

新闻发布会的次日,也就是11月24日,我在编辑部布置了宣传马恩华报道计划安排,将“企业家谈马恩华”、“专家谈马恩华”等报道任务落实到了具体人,并要求各项报道交叉进行,形成声势。
1995年保定报社的工作汇报对此项宣传,给予充分肯定:
《保定日报》把宣传社会主义企业家马恩华,作为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从9月25日起,报道马恩华的先进事迹,刊登“向马恩华学习”的决定,发表省市主要领导署名文章,撰写向马恩华学习的言论,在头版开辟“马恩华的故事”、“向马恩华学习”、“企业家谈学马恩华”专栏。到目前已发表向马恩华学习的各种体裁报道55篇,把学习马恩华精神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与展示保定精神保定形象结合起来,使各级干部和企业家向马恩华的学习落在了实处,推动了我市经济上台阶工作,为实现“六分之一 工程”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