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感想——优秀的高频是有厚度的

耳机带师小白 2024-09-12 10:33:36

这个话题,个人的感想就是这样一句话——优秀的高频表现,不是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薄薄亮亮的,而是相反,应该是有厚度、有一种厚味的。如果高频听上去“薄”,那不会是很优秀的高频。

我感觉背后的原因是,音乐中的高频成分本就是泛音列构成的(这个频段已没有基音),能量占比很小,但人耳对这个频段敏感。优秀的高频能够以低失真、高相位精度的方式表现出这些微弱的高频泛音,泛音完整、丰富而且凝聚了之后,听上去就是厚厚的,而非薄薄亮亮的。

传统软球顶丝膜单元

如果一套系统有优秀的高频特性,那么主观听上去,一个特点是Open,非常开放、打开的感觉。录音中微弱的空间信息(Spatial Information)能构筑出一个开放的空间感。第二个特点就是高频是有厚度感的,而绝不会单薄或偏薄(除非是录音问题)。

所以,不光是中低频是有厚度感的(这个也很重要),高频到了一定水准之后也是有厚度感的。薄而亮的高频不是最佳的。

钻石高音单元

另外还必须补充一点,就是高频其实蛮容易被一些细小环节“搞丢”的。比如线材和避震,还有用电质量。经常器材或音箱的避震没有搞好,声音一糊一脏,高频的细微之处就丢失了——其实是被糊掉掩盖了,或者散开了。高频信息太“脆弱”,太容易被掩盖掉或者散掉。

英国的铜膜球顶高音

所以一套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要搞出优秀的高频还真不容易,不是说光是音箱的高音单元素质强大就行了。需要所有环节的配合。我曾有个客户是用超高音单元的,超高音摆放在音箱顶上,觉得不够理想,买了一块TiGLON的金属避震板垫在下面,一下子觉得Right了。这是可以参考的,避震没有搞好的话,中高频特别是高频细节很容易散掉,就像对焦没有对准一样,那样很多细节就弥散丢失了。音箱厂家都很注重前障板,前障板会特别厚,或用特殊材料,这是因为高音单元是安装在前障板的,工作时前障板的振动越少越好。前障板的明显振动会造成高音单元的振动,指向性很强的高频信号也就会“抖散”了。

超高音单元下面用避震板

所以,这是需要各个环节去用心调整的事情。太多高级器材构成的系统在展会上不出好声音,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展会条件下极难去做好每个环节。有时候地上那层厚厚的地毯音箱放上去之后根本就是会晃的,那还怎么可能出优秀的高频?完全没可能的。精细脆弱的高频信息一晃一糊就没了。而在用家的家庭环境下,可以仔细去做好每个环节的避震,还有搞干净供电,还原出微弱的高频泛音细节。

(完)

0 阅读:4

耳机带师小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