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城龙门阵》VOL:017期
文字|王木木
图片|王木木
泸州,因水而兴。
在泸州区域内的长江和沱江边,历史上曾经有多个码头。
以前,这些码头都是泸州城繁荣的见证。
到现在,大部分的码头已经消失。剩下的码头,没有了渡船,只能说空有其名。
今天,我们摆的龙门阵,是小市——沱江汇入长江这片水域的码头。
从沱江一桥开始,往两江汇合处,在这不长的一段江面两侧,曾经有多个码头存在。
沱江这湾水域的这些码头,只有上码头(从前的‘余甘渡’)、中码头作为街名保存下来;像杨公渡、抚琴渡、双码头等码头,都已消失,鲜有人知。
关于码头,离泸州人最近的记忆,大约是宝来桥码头。毕竟,在轮渡没有消失之前,每个泸州人大约都来过这里,印象深刻。
宝来桥,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泸州的老码头,绝不仅仅只有宝来桥。比宝来桥更有名的码头,就是泸州古八景之一的——“余甘晚渡”,也在小市这湾水域里。
在宋朝的时候,小市已经是沱江上最大的水运码头。那时,在小市各种码头边,经常聚集上千艘船只,密密麻麻的船只和上上下下的人群....组成一片繁华盛景。
很多朋友知道泸州古八景,知道‘余甘渡’,也知道它曾经是老码头,但是直至今天,依然还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它的位置在哪里。
顺着沱江一桥,往馆驿嘴方向的滨江路走;在馆驿嘴岗亭处,你会看到:路边有一块不是很引人注目的,龙船形状石雕标识,上面写着‘泸江古航’几个大字。
顺着这个标识处的石台阶下去,“余甘渡”遗址就在这里,与之呼应的码头位置,大约是江对面的——小市上码头。
据说,关于“余甘晚渡”这个景,其实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鱼竿晚钓’:当时泸州沱江边,有很多芦苇,在落霞与晚风中,弯弯的芦苇垂向江面,微微摇晃,像万竿垂钓。
第二种,是‘余甘晚渡’:以前,在两江汇合处,曾经栽种了很多余甘树。夕阳西下,沱江宽阔的江面好似一幅展开的画卷:两岸余甘树花开,江面飞鸟盘旋,渡船来来往往,打鱼归家的,过河赶路的,自然绘成一幅水墨图。
小市沱江上的风光和繁华,引得历代文人前来游历,并纷纷为它题词,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但,更鲜有人知的是:这一湾繁华的水域,其实还是泸州历史上,水军抗敌之前的训练场。
宋末元初,小市的这片码头,成为宋军水军的重要训练基地。那时候的水军,抗敌之前和抗敌之余,都要在这里进行训练。
站在沱江一桥上,向两江交汇处眺望,沱江两岸绿树成荫,涨水期间的沱江江面,浑浊的江水,波涛汹涌,时而翻卷着漩涡,奔向远处的长江。
也许,千年时光,对于历史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今天的我们,无缘得见这湾水域最为繁荣的盛景,却依然能在奔流不息的江水声中,去想象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