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即将到来,俄乌冲突又由于双方互射导弹和舆论指责,而再度成为国际社会焦点。在俄乌正面战场上,从此前就被颇为关注的“无人机战争”,进一步演变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士兵之间较量的“高科技战争”。乌军不仅使用了机器人围攻俄军,还让铁甲战车上了战场,这一方面是对俄军的心理造成了震慑,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未来战争形态的“第一战”。
据悉,近日哈尔科夫北部战线爆发了一场战斗,有数十名乌军机器人围攻了俄军突击队,在这场战斗中,乌军一次投入了数十辆机器人战车,它们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对俄军进行了包抄攻击。同时,乌军还利用无人战车和光纤无人机相互配合,无人战车机枪扫射攻击,第一人称视角光纤FPV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掩护,包抄合围俄军突击队,以快打慢,成功摧毁了被包围的俄军阵地。
这些机器人就是已经被乌克兰投入使用的作战平台,不仅弹药充足,而且火力密度非常高,在反应速度、持续战斗能力及机动能力等方面都远超人类士兵,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在我们的印象中,未来战争仿佛就是机器人的战斗,只要手指一点,成千上万的机器人战士就能飞天遁地、精准开火,杀人于无形。而俄乌的这场战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更是未来战争模式的一次预演,在人工智能大规模普及之后,机器人战士就能够更加智能化,可以执行各种高风险任务,有效减少人员伤亡,提高作战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肯定是没有这么高的水平来搞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制造的,顶多就是组装一些无人机,搞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袭击。果不其然,这些机器人作战平台就是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比如美国的奎奈蒂克公司和德事隆公司就在测试中投入了大量新型战斗机器人。美国军工复合体可以说是其心可诛,把俄乌流血牺牲的战场,当成了自己新武器的试验场,而自己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在家里获取最新实战数据,借此不断优化未来战争的新机器人。
可俄军也不是吃素的,面对乌军的机器人攻势,他们也想出了办法,利用强大的电子战系统对乌军的无人战车进行干扰和攻击。在电子信号干扰的作用下,原本依赖精准导航和通信的无人机器人开始出现“故障”,甚至一度失去目标锁定功能,战斗力大减。可见,矛和盾都是相互的,从哲学上来讲,并没有永远领先一说。
值得注意的是,俄乌的机器人战争,不论是无人机还是智能作战平台的应用,都将引发一些深层次思考,这就是“机器杀人”的问题。既然现在俄乌战场用上了机器人,那么未来的战争大概率将不再依赖单纯的人类士兵,而是由更高效、精准、智能的作战平台主导。但是,当战争变成机器人之间的对抗时,人类将何去何从?而且在现有水平下,从道德和法律上来讲,机器可以“杀人”吗?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