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毛总政委和朱总司令都下令不杀张辉瓒:杀了张辉瓒,红军的损失有多大?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7-15 19:36:23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1930年12月30日,蒋军第十八师中将师长、“江西全省剿匪总指挥”张辉瓒,在龙冈万功山山腰的茶梓树坑洞里被揪出来生擒,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挥毫写下那首大气磅礴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张辉瓒是第一个被俘后斩首的敌中将师长,也是最后一个:优待俘虏是我军一贯坚守的原则,当年红一方面军毛总政委和朱总司令都已经明确表示坚决不杀张辉瓒,张辉瓒被斩首纯属意外。

政协回忆录刊物《纵横》杂志1986年第5期刊发了时任蒋军第七十七师师长(原名罗霖,后起义)写的《我在第一次“围剿”时的经历》,2001年第9期刊发了晓农、冯都写的《赎救张辉瓒,一次流产的国共谈判》,详细讲述了张辉瓒被杀的相应后果——那后果应该说是相当严重的,红军为此遭受了重大损失。

最先发现张辉瓒人头的就是防守吉安的七十七师师长罗子雯:“大概是1931年1月底,我的一个部下忽然来报告,说有个哨兵在神冈山附近河面上发现一个东西在漂流,远远望去,似乎有面小红旗在晃动,连忙把船划拢去一看,原来是一个人头钉在木板上,上面插着一面小红旗。我听了一惊,连忙叫副官去看。副官回来说:‘这个人头是张辉瓒师长的。’”

在此之前,罗子雯是见过张辉瓒的,而且对张辉瓒也没啥好印象:那天日上三竿了,张辉瓒才爬起来,肥肥胖胖的脸,结结实实的身材,起床便是一个哈欠,然后一只脚放在床旁凳子上,一个副官连忙跪下替他扎绑腿,罗子雯当时就觉得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是红军的对手。

发现张辉瓒人头,罗子雯马上向南昌行营主任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报告,同时提醒鲁涤平赶紧逃跑:红军消灭了张辉瓒,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了!

鲁涤平见势不妙撒腿就跑,跑得稍慢的敌四集团军第七师师长、第九路军第二纵队司令谭道源被红军揪住尾巴痛打,丢了两个旅八千人马和三千多支枪。

老蒋的第一次“围剿”,王牌十八师被全歼,中将师长张辉瓒被斩首,心痛得差点吐血,而红军方面也不是一点损失也没有——张辉瓒被杀,原本就不是红一方面军高层的命令,当时一个排的红军也没能护住张辉瓒的性命。

为什么方面军总政委给和总司令都决定不杀张辉瓒而张辉瓒却丢了脑袋?这还得从1930年12月30日张辉瓒被俘说起。

1930年12月30日,第九路军第十八师中将师长、“江西全省剿匪总指挥”张辉瓒气焰嚣张敌扑向龙岗扑来,当大雾弥漫,在黄竹岭指挥战斗的毛总政委望着茫茫的雾海,对朱总司令风趣地说:“总司令,你看,真是天助我也!想当年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曹兵,而我们今番要乘大雾歼灭张敌呀!”

大雾弥漫之下,号称“铁军”的第十八师一败涂地,全师两个旅(原本有三个旅,还有一个旅在吉安没出来)九千九十人全部被击毙或生俘, 张辉瓒也被从树坑里被揪出来——当时他自称“旅部书记官”,但是红军战士一看这个肥头大耳的家伙,就知道他不是书记官,一问旁边的俘虏,就知道原来是捞到了最大的一条鱼。

生擒中将师长,这事儿连红一方面军朱总司令朱德都惊动了。面对身穿红军战士一样军装的朱总司令,张辉瓒居然还有几分傲慢:“你们要多少钱才放我走?”

朱总司令先是命令给张辉瓒松绑,然后很严肃敌告诉他:“你当红军是做生意的?你们跑到根据地来烧杀抢掠,苏区的群众是不会饶恕的。放你,目前不会,公审你倒是要的!”

看着低下头去的张辉瓒,朱总司令也放缓了口气:“我说张师长,你们十八师打成这个样子老蒋也不会饶过你的,你就在这儿好好反省吧。”

朱总司令走了,毛总政委来了,张辉瓒等于见到了“熟人”,马上开条件:“红军仁义之师,令人钦佩!辉瓒得以宽恕,定当竭力相报,我愿给贵军捐款、捐枪弹。”

毛总政委转头告诉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红八军(有史料说是红十二军)军长何长工说:“交代战士们,好好看住这个张辉瓒,不要杀他。杀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留着他对我们有用,起码让国民党的官兵们知道,我们连中将师长都不杀,还不优待别的俘虏?”

毛总政委和朱总司令高瞻远瞩,一句话就道出了优待俘虏的重要意义,但是其他人当时却未必能理解。

张辉瓒被生俘的消息,把鲁涤平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马上以南昌行营的名义,打电报给尚在吉安的第二十八师师长公秉藩师长和十八师未上战场的五十四旅旅长朱耀华,让他们设法与红军联系赎回张辉瓒。

张辉瓒是湖南人,他的同乡程潜、唐生智、何键也给老蒋和鲁涤平打电报,要求把张辉瓒赎回来。

老蒋迫于各方压力,终于批准了鲁涤平的“赎张”条件:第十八师未上战场的五十四旅,共四千余人及全部枪械弹药,归降红军;由上海三家银行担保,向红军捐送二十万元现洋、二十担西药,再加上可以武装两个团的枪弹;释放南昌下沙窝监狱关押的一百多名“政治犯”。

老蒋也算大出血,红军能拿到这些东西,可比杀一个张辉瓒强多了,当时在红一方面军更上面决策层中革军委的周公也给红一方面军发来指示意见:“赎张”的条件相当优厚,若能实现,对中央苏区的红军很有利,还可以视机会提出另外一些条件,中革军委决定以副秘书长李翔梧为军委代表,以中央特科的涂作潮为代表,赴南昌与鲁涤平谈判,请你们做好放张的思想准备。

正在双方进行谈判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1931年1月28日,有“东井冈”之称的吉安县东固苏区政府要召开红军反围剿胜利祝捷大会,还要在会上公审张辉瓒。

毛总政委当时很为难:不公审张辉瓒,道理上讲不通;张辉瓒民愤极大,公审可能活不成。

左右权衡之下,决定排一个排的红军到会场维持秩序,毛总政委还叮嘱何长工:“一定要做到不杀张辉瓒!”

何长工带着一个排的红军赶到会场,发现会场已经聚集了两万多名群众,很多人都是张辉瓒烧杀抢掠的受害者,他们蜂拥而上,有的还跳上主席台痛扁张辉瓒,几百个年轻力壮的赤卫队员硬是从一个排的红军手里抢走了张辉瓒,拖到不远处的田头直接砍了脑袋,还把那脑袋装在竹笼里,在赣江边做了漂流筏。

张辉瓒的脑袋飘到吉安,“赎张”未遂的老蒋和鲁涤平火冒三丈,不但在南昌全城搜捕红军谈判代表,还把原本准备释放南昌下沙窝监狱一百多位被捕者全部电昏后装进麻袋丢入赣江。

群众的一时激愤,不但让即将到手的一个旅四千兵力和武器装备煮熟的鸭子飞了,还让一百多位同志成了烈士,这损失,已经不能用银圆和西药能衡量了。

更为严重的是张辉瓒被斩首,激起了将军的逆反情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战败的蒋军宁肯战死也不投降。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感到很奇怪:总政委和总司令都下令不杀张辉瓒,张辉瓒为什么还是被杀了?杀了张辉瓒,红军的损失有多大?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先要掌握好时间点:当时是1930年末1931年初,毛总政委和朱总司令指挥的是红一方面军,他们派去的一个排红军,并不能改变地方政府的决定。

张辉瓒该不该杀,当地老百姓自然认为该杀,但是用战略眼光来看,斩首一个中将师长显然得不偿失,睿智的读者诸君对此肯定也有自己的高见:在您看来,张辉瓒之罪,是不是罪不可赦?杀与不杀,哪一种选择更明智?

17 阅读:6579
评论列表
  • foxwu 15
    2024-08-15 10:40

    神经病,答应拿武器粮食药品交换是真的,我方派去谈判是涂木匠涂作潮和一位姓李的同志,本来是当天先去取部分款子,涂木匠习惯早起,带着老李在上海街上吃早点的时候听到报童叫卖张的脑袋被砍了,两人立即分路逃跑,几分钟后旅馆就被抄了

  • 2024-07-19 13:52

    一个排的红军?看来潜意识里还是不想放张。

    斯卡帕湾的鱼雷 回复:
    不想放与被杀了,明显是两个概念啊!
  • 2024-08-06 19:39

    一个旅归降,这怕是套路哦,定好时间集体叛变回去,你损失大不

    用户11xxx20 回复:
    枪是真的,人是假的!应该是全旅放下武器退兵!(有多余的枪都直接拉丁组成军队了,仓库里没那么多枪,一时无法调集,只能现有部队“缴枪”)
  • 2025-01-11 06:42

    呵呵,群众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简单

  • 2024-08-06 19:07

    你懂个锤子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