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和《新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均有记载:“武德四年三月,(王世充)率将吏降军门,王(秦王李世民)受之,收王世充党与段达、杨注、单雄信、杨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余人,皆戮于洛渚之上。”
王世充是主动投降的,所以被特赦为庶人,与其族徙于蜀,而单雄信却直接摆斩于洛水之滨——自古“杀降不详”,李世民饶了投降的王世充,却一连杀了单雄信等十多人,朱粲“以人为粮”死不足惜,主动投降的单雄信被杀,李世勣肯定是痛彻心脾:“平洛阳,得单雄信,故人也。表其材武,且言:‘若贷死,必有以报,请纳官爵以赎。’不许。乃号恸,割股肉啖之。”
据两唐书记载,王世充单雄信在开城投降的时候,秦琼和程咬金就在洛阳,并在战斗中立有大功,秦琼受封翼国公,程咬金受封宿国公,如果这二位新封国公出面的话,单雄信大概率会活下来。
秦琼和程咬金跟单雄信的关系如何,他们为什么不出面营救,笔者前一段时间分析过,这里不再赘述,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李世民必杀单雄信的三个理由:他杀单雄信,跟两家的个人恩怨无关,事实上李渊也不曾射杀单雄信的大哥——那都是演义小说的虚构,单雄信也不是南七北六十三省总瓢把子,他早早就加入瓦岗军,跟秦琼只有仇恨而没有交情。
秦琼的老长官张须陀就是瓦岗军围杀的,而张须陀之所以被围杀,是因为他突出重围后又三番四次杀回去救仍在包围圈里的部下,这才力竭身亡。
秦琼程咬金不救单雄信,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深的交情,李世民必杀单雄信,也不是因为单雄信不肯投降,而是另有顾虑,觉得单雄信不杀不行。
首先一点,就是瓦岗旧将实在太多了,如果这些人抱成团,还真是一股相当可怕的力量,李渊也好,李世民也罢,都不能不担心尾大不掉——李密之所以降而复叛,就是认为已经降唐的瓦岗群雄会响应自己。
李密是武德元年腊月三十在反叛途中被杀的,秦琼程咬金是武德二年二月阵前投唐的,单雄信武德四年三月投降后被杀的,搞清楚这个时间顺序,我们就找到了李世民必杀单雄信的第一个理由:既要削弱瓦岗旧部的力量,同时也要杀鸡儆猴。
李世勣之所以求情不成,是因为他身上的污点还没洗清,根本就没有资格救人——他在武德二年九月被窦建德俘虏并投降,而且还做了“大夏(窦建德自称夏王,建号五凤)”的官:“窦建德擒化及于魏县,复进军攻勣,力屈降之。建德收其父,从军为质,令勣复守黎阳。”
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很多著名的瓦岗旧将都投奔了李唐,只有刘黑闼归属窦建德、单雄信依附王世充,而且都是不离不弃:窦建德被杀后,刘黑闼召集旧部继续跟唐军作战,可是没少杀唐朝兵将;单雄信守洛阳,差点要了李世民的性命。
我们细看两唐书,就会发现单雄信两次差点干掉李世民,一次是在战场上被李世勣救了,一次是打猎途中遇伏,被尉迟敬德救了:“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尉迟敬德)从(秦王)猎于榆窠,遇王世充领步骑数万来战,世充骁将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贼徒稍却,敬德翼太宗以出贼围。”
按理说李世民是很喜欢猛将的,他对秦琼就是十分敬重,所以单雄信一次或两次威胁到他的生命,并不是他动杀机的主要理由,而是单雄信“瞧不起”他,这是任何帝王英主都不能容忍的——后来明朝的刘基刘伯温一直没有得到朱元璋的完全信任,就是因为刘基曾拒绝朱元璋的招揽。
单雄信对李世民毫无敬仰之意,反而对王世充忠心耿耿,那么李世民就不可能像收服尉迟敬德那样收服单雄信并引为心腹,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必须及早除掉,这就是李世民必杀单雄信的第二个理由。
所谓的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那不过是漂亮的说法。很多文臣武将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太多的是非观念,他们的惯常做法,是“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这也是一句漂亮话,说白了就是谁给的价高就跟谁干,单雄信在王世充那里已经是“大将军”,也就是军中第一将,李世民当时只是秦王,实在付不起“收购”单雄信的价钱。
李世民必杀单雄信的第三个理由,就是当时单雄信的风评并不好,“轻于去就”,也就是反复无常随风倒,在忠诚度上有问题。
以免他站在太子建成或王世充余孽一边,这就是李世民必杀单雄信的第三个理由:你能在“老主公”翟让被杀后向“新主公”李密叩首乞命,然后在关键时刻捅瓦岗军一刀,也就有可能降唐再叛唐,或者降我之后帮太子。
单雄信跟翟让、李密的关系,史书中说得很清楚:“单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让与之友善。(李密杀害翟让)让部将徐世勣为乱兵所斫,中重疮,密遽止之,得免,单雄信等顿首求哀,密并释而慰谕之。”
单雄信“背弃”瓦岗,是不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找机会替翟让报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在李世民眼里,单雄信都可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第一,瓦岗旧将数量太多不好掌控;第二,单雄信“售价”太高,李世民买不起;第三,单雄信忠诚度不足。
有了这三个理由,李世勣就是把额头磕出血,李世民也不会刀下留人,但是读者诸君可能也会有另外的问题:李世勣、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这些后来的大唐名将,也都是降将出身,李世民能容得下他们,为何偏偏容不下单雄信?
我们细看史料就会知道,在李世民眼里,李世勣是一个聪明过头的智勇双全之将,而且也很会作秀,他跟单雄信的关系太过密切,如果单雄信真被他救下来,那么单雄信就只会忠于李世勣,而不会忠于李世民或李渊,李世民也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把人情让李世勣做了。
说李世勣擅长作秀,我们再史书中也能找到依据:“勣前后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于将士。初得黎阳仓,就仓者数十万人。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皆游其所,一见于众人中,即加礼敬,引之卧内,谈谑忘倦。李密归朝廷,其地东属海,南至江,西直汝,北抵魏郡,勣统之……乃录郡县户口以启李密,请自上之。使至,高祖讶无表,使者以意闻。帝喜曰:‘纯臣也。’”
李世勣是翟让的老班底(韦城人翟让聚众为盗,勣往从之,时年十七),李密杀翟让的时候,差点顺手把李世勣也干掉,李世勣降唐,却要把功劳归于李密,这不是作秀是什么?
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降唐之前,是想到黎阳找李勣以图东山再起的,结果被手下劝阻:“杀翟让之际,徐世勣几至于死,今向其所,安可保乎?”
李世勣不求情还好,他这一求情,更坚定了李世民斩杀单雄信的决心,这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问题:如果秦琼和单雄信真像演义小说写的那样是生死兄弟,他怎能不出面营救?如果秦琼开口,李渊和李世民会不会给他面子?李世民能放过王世充,却一定要杀单雄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