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吕布后有马超”跟“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一样搞笑:马超的武功也就跟许褚在伯仲之间,他被许褚撅断枪杆,跟大十岁的张飞单挑还要先动暗器,要是关羽张飞齐上,马超可能连三十回合都撑不住;郭嘉跟曹操混了十多年,到死也才是个食邑二百户的洧阳亭侯、军谋祭酒,像郭嘉那样的军谋祭酒,曹操有七个,说起来郭嘉就是参谋长(谋主)荀攸手下的作战参谋而已,而诸葛亮则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一代名相。
郭嘉不知道有诸葛亮,诸葛亮也不会关注郭嘉,他们从来就不曾做过对手,而马超却可能跟吕布见过面:关东联军讨董卓是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马超生于公元176年,十五岁的马超是完全应该跟随马腾一同出征的——古人寿命较短,成熟也较早,十二岁的岳云、十三四岁的罗士信,就已经是岳家军和张须陀齐郡军中的超级猛将了。
马超在正史中确实比较勇悍,但武功却未必很高,起码是不如其部将庞德的:司隶校尉钟繇征调马腾去打袁绍余孽高干郭援,马超脚部中箭裹伤而战,但没有什么战功,而庞德却阵斩郭援(郭援是袁尚部下,也是钟繇的外甥),并将郭援的首级拿到钟繇面前献功,史书说庞德“勇冠腾军”,也就是说马腾军中最能打的是庞德而非马超。
史书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卓之入关,要韩遂、马腾共谋山东。遂、腾见天下方乱,亦欲倚卓起兵。马腾私有求于李傕,不获而怒,欲举兵相攻;帝遣使者和解之,不从。”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劫持汉献帝刘协,马腾可能是想做更大的官,但是李傕不给,双方反目开战,连汉献帝也劝不了,结果马腾韩遂被李傕郭汜樊稠打败了:“傕使兄子利共郭汜、樊稠与腾等战于长平观下。遂、腾败,斩首万余级,种劭、刘范等皆死。遂、腾走还凉州,稠等又追之。”
那个编造汉献帝“当诛曹公”衣带诏的董承是董卓女婿牛辅的余孽,当时嚣张得连伏皇后的东西都敢抢,这件事在《后汉书·皇后纪》中有明确记载:“后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傍侍者,血溅后衣。”
董承曾经跟董卓是一伙的,马腾也曾经跟董卓是一伙的,这一点罗贯中十分清楚,所以他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并没有让马超出现在讨董联军中,而是让他在兴平元年(194年)才擒斩李傕郭汜的部将王方李蒙,并美其名曰“勤王室马腾举义”。
马腾余李傕反目是为了私利而非大义,两家开战的时候,马超虽然已经十九岁了,但李蒙肯定不是他杀的——李蒙虽然不算高级将领,但死亡时间却很精确:兴平二年二月乙亥(三日),也就是公元195年3月2日,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池阳侯李傕摆鸿门宴,杀了右将军、万年侯樊稠和抚军中郎将李蒙。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既要美化刘备的手下,又不能完全违背史实,所以他只好不让马超出现在虎牢关,这才有了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参加了讨董联军,也是有史料记载的,所以说他们打败了吕布,也不是完全不靠谱,这件事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军谋祭酒的王粲十分清楚,并将此事写进了《汉末英雄记》:“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跟刘关张以及马超是同时代的人,所以他的记载比较可信,而某位讲坛上的精美易专家居然说刘备没有没有参加讨董之战,还把郭嘉吹上天,是不可全信的。
如果罗贯中完全按史料来写,那么马超就可能是站在董卓一边,也可能作为吕布部将,与华雄一个档次,就有机会跟刘备关羽张飞交手了。于是我们今天的问题就出来了:当年十五岁的马超,武功跟关羽张飞相比如何?关羽在汜水关跟马超交手,还能不能回去喝那杯尚有余温的美酒?马超和吕布联手,能不能击败桃园三兄弟?
关羽在汜水关温酒斩华雄,刘关张在虎牢关击败吕布,两战之后,桃园兄弟名扬天下,不但曹操对他们另眼相看,就连一向傲慢的袁绍,也是嘴上不服软,但心里却对刘备比较佩服,所以后来刘备被曹操击败投奔他的时候,受到了热情接待,袁绍也不嫌刘备出身低了:“昨为小儿抱病,有失救援,于心怏怏不安。今幸得相见,大慰平生渴想之思。”
且不管袁绍和刘备的关系如何,咱们接下来还是看看马超与关羽张飞的武功高低。
葭萌关大战的时候,马超四十岁,张飞应该是五十出头,关羽应该是五十五岁以上,这样比较下来,虎牢关之战时,马超是十五岁,张飞和关羽都是二十五到三十岁左右,尚未完全成年、战场经验不是十分丰富的马超,可能连关羽张飞十招都接不住,他单挑关羽,下场不会比华雄更好。
任何一位猛将,战场经验都是打出来的,刘关张打黄巾军起家,虽然不能说是身经百战,但因为兵力较少,冲锋陷阵的事儿必须亲力亲为,所以包括刘备在内,都已经算得上“沙场老将”了。
初出江湖的少年赵云大战文丑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却能一枪秒杀仅比颜良文丑略逊一筹、跟许褚战成平手的高览就很说明问题:没见过血的少年,还是有些稚嫩和手软,打过几仗之后,潜力才能有效发挥,十五六岁的马超,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关羽张飞的对手,能不能打赢刘备都是个问题——后来流传千年的四大名家剑法,就有刘备的顾应法和马超的出手法。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马超并没有斩杀过任何一个有名大将,于禁、张郃、曹洪都跟马超单挑而未死未伤——许褚后来是在混战中胳膊上中了两箭,却不是马超射的。
某些人说“前有吕布后有马超”,并不是没有依据,但却未必是夸奖: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这是曹操说的,吕布是三姓家奴,马超要认韩遂为父、想做张鲁半子(女婿),也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将马超与吕布相提并论,是不是也有一点讽刺的意味?
《三国志》中列出了讨董诸侯的名单: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曹操)行奋武将军。”
马腾沾了马超的光,也被罗贯中加入了讨董诸侯名单,如果按史实来演绎,其实也并无不可:马超在吕布手下,与刘备关羽张飞“不打不相识”,埋下日后归顺刘备的伏笔,岂不也是一段佳话?
是佳话还是鬼话,那得看读者诸君如何定性,真正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如果当年马超在虎牢关以吕布的先锋出现,能否击杀或击伤河内名将方悦、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
拳出少壮,棍怕老郎。十五岁的马超单挑二三十岁的刘备关羽张飞,那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能也会有三场比较精彩的打斗,所以最后留给读者诸君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的马超,在虎牢关单挑刘备、关羽、张飞,多少回合能分出胜负?最终获胜者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