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鸭子要飞,李嘉诚的43个港口可能卖不出去了。
据港媒最新报道,长和高层消息人士透露,暂时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也就是短期内不会把港口卖掉。
而在此前,长和原定于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
紧接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明确表态——将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港口事件发酵这么久,现在监管介入,李嘉诚卖港口的念想算是基本断了。
明明是李嘉诚卖港口,为什么会牵扯到中美博弈?监管为什么要选择介入?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监管介入!李嘉诚港口交易暂缓这次李嘉诚要卖的43个港口,其中最敏感的是位于巴拿马运河两岸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原因无他,中国21%的商船货运量和60%的中拉贸易都得过这。
所以当李嘉诚要把港口卖给贝莱德时,反对声立刻连成一片。
首先就是官方表态,港澳办连续3次转发《大公报》评论,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一遍,最终得出结论,李嘉诚的港口不能卖,否则就是“国家罪人”。
其次,香港那边前后两任特首也都喊话。
虽然特首说得比较含蓄,称要“依法依规”,但这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对长和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现在“监管铁拳”也来了,这比任何喊话、表态,力度都要大得多。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反垄断执法二司“将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官媒表态、高层喊话,再加上监管介入,虽然现在说是交易暂缓,但三管齐下,这笔交易大概率要黄。
而对李嘉诚与长和来说,已经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无论卖还是不卖,都很难给另一方一个交待。
中美博弈的漩涡中心李嘉诚卖港口,中国这边骂声一片,美国那边却完全是另一番风景。
特朗普给长和竖起大拇指,对这笔交易大加赞扬,称“美国正在夺回巴拿马运河”。
为什么特朗普会“龙颜大悦”呢?
原因是,现在李嘉诚的这笔港口交易,已经被卷进了中美博弈的漩涡中心,被特朗普视为“一种胜利”。
今年特朗普刚上台,就再次把收回巴拿马运河摆上台面,多次喊话要“夺回运河控制权”,甚至称“不排除使用武力手段”。
期间特朗普还曾表示,等把运河收回后,要对中国商船征收150万美元的天价过路费。
而这次李嘉诚要卖的港口,有两个就卡着巴拿马运河的咽喉,重要性不必多说。
更关键的是,港口的买家不是别人,正是跟特朗普政府有千丝万缕关联的贝莱德集团。
贝莱德的董事会里,甚至就有前五角大楼高官,所以这笔交易难免显得格外敏感。
或许对李嘉诚来说,地缘风险加剧的大环境下,尽快把港口卖掉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商业考量,但现在这明显并不是一个商业问题。
尤其现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亲自下场,给这笔交易按下暂停键,更是摆明了要“讨个说法”。
说到底,李嘉诚只是一个商人,被卷入大国博弈的中心绝不是什么好事,43个港口已经成了烫手山芋。
从消息面上看,李嘉诚这次的港口交易似乎略显蹊跷:
从头到尾都是“秘密谈判”,一直到要签协议的前夕才突然曝出,迅速掀起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
也正是因此,有声音猜测,根据这次国内的反应判断,虽然长和在香港发家,但这次在卖港口时,很可能并没有提前跟国内通气,一声不吭就准备卖给美国。
而这直接导致国内在应对时变得被动,才有了港澳办的三次发声。
现在监管介入,最终结果是什么?
尽管目前没有任何消息称这笔交易被取消,但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野心,恐怕要被浇灭了。
历史上,巴拿马运河曾长期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直到1999年才移交给了巴拿马。
所以特朗普一直用的都是“收回”巴拿马运河,认为美国为修建巴拿马运河付出巨大代价,不应该让出控制权。
从经济层面考量,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的“黄金水道”,每年有4分之3的货物都来自美国,美国船只缴纳了巨额的过路费。
而特朗普的经济主张一直是“美国优先”,为了最大化美国的经济利益,自然要拿下巴拿马运河。
按照特朗普的考虑,如果能从李嘉诚手里把港口买下来,那么相当于“夺回运河控制权”迈出了第一步,而且并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
但可惜的是,可能特朗普也没料到中国的态度竟如此决绝,直接以反垄断为由展开调查,进一步对李嘉诚施压。
以现在的形势,特朗普想把港口拿到手,阻力恐怕比想象中大得多。
写在最后:
港口交易发酵到现在,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交易,而成了中美博弈的外在表现。
现在中国已经把态度亮了出来,接下来就看李嘉诚怎么选了。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