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待人宽厚,建国后却和一中将一上将老死不相往来,有何矛盾

史在没有弦 2024-09-08 02:30:4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徐向前这位红军将领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他在不同时期担任了重要职务,如四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以及解放战争期间的华北军区副司令。建国后徐向前以其宽厚的为人闻名,却与两位昔日部下,一中将和一上将终生断绝来往。为何这位待人以宽厚著称的将军会与曾经的亲密战友割席断交?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揭开这段历史的面纱。

徐向前作为中国十大元帅之中唯一的北方人,出生在山西的一个农家。他的家庭虽不富裕,但他的父母以仁慈与礼貌著称,常在村中帮助邻里解决困难,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深刻影响了徐向前的性格形成。

从小徐向前就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尽管贫穷迫使他早早辍学,但他并未放弃学习,而是在当地书店当学徒,利用零散时间研读各类书籍,这不仅弥补了他的学识空白,也锻炼了他面对困境的坚忍不拔。

虽然学徒生活充满艰辛,他的阅读让他接触到了多种思想,最终在复杂的社会与政治背景中,徐向前选择加入了国民党,寻求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机会,但不久他便目睹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与无能,这让他对国民党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在经历了国民党的种种不公与失败后,徐向前心生疑虑:这样的政党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吗?正当他困惑不已之际,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体系彻底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在深入学习后,他坚信只有共产党能真正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在1927年经朋友介绍,徐向前果断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命运与共产党紧密相连,开启了一段传奇的革命生涯。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徐向前以其卓越的指挥艺术与深厚的人文关怀,赢得了无数战友的尊重与爱戴。

他的领导下的部队团结一致,战斗力强大,他视部下如家人般亲近,经常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战友安全。徐向前的人生信条是以身作则,以真诚待人,这使他在部下中极具威望。

在他的众多部下中,却有一个人由于其行为严重违背了徐向前的价值观,以至于徐向前对他极度反感,甚至不愿意与之交流。这位曾经的部下的行为触动了徐向前的底线,成为他生涯中无法调和的一笔。在坚守原则与忠诚的徐向前眼中,这种背离了革命道德与军人荣誉的行为是无法容忍的。

黄志勇,生于1914年,自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政治热情,16岁时便加入了共产党,18岁参与红军,很快被编入了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在这期间,黄志勇参加了若干反“围剿”行动以及历史性的长征,表现出不凡的军事才能,最终晋升为团政委。

在长征之初,黄志勇担任红八军团团政委,这期间他的军团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不得不与红五军团合并。面对极端危险的战况,他目睹了无数战友英勇牺牲。虽然这些牺牲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保护中央领导的安全,但随后跟随张国焘南下四川与地方军阀争夺地盘的行动,让黄志勇感到极度不满,他对张国焘的野心和战略失误持批判态度,并将徐向前视为协助张国焘的“助纣为虐”之人。

黄志勇未能理解徐向前面临的复杂局面,对徐帅产生了深刻的敌意。当张国焘失势后,徐向前不仅未受影响,反而得到了中央的重用,这让黄志勇心中的不平更甚。

1936年,面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中央组织了一次关键会议,旨在探讨和解决这一问题。这次讨论对于增强党内的团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批评活动的深入,讨论的范围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在这场运动中,红四方面军的许多成员积极参与揭露张国焘的错误和罪行,黄志勇是其中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志勇的矛头也不幸地指向了徐向前。作为审干工作组的负责人,黄志勇的行动过于急躁,导致他在批判中犯了错误。

毛主席及时介入,纠正了批判张国焘“分裂主义”过程中的过激行为,成功保护了大批红四方面军干部,确保徐向前等人没有受到不当牵连。

抗日战争时期,黄志勇主要留守后方,负责政工任务。直到1946年,他被派到冀察热辽军区,与司令员程子华合作,负责该区的军事与政治工作。

辽沈战役期间,我军计划首先攻占锦州,蒋介石为了增援锦州,调派了11个师的兵力前来支援。为了有效阻击这些援军,东北野战军在塔山地区展开了关键的阻击战。黄志勇在此战中担任重要的指挥角色,因其卓越表现而声名鹊起。

塔山阻击战是一场激烈的交战,国民党陆海空军进行了协同作战,很多军长、师长亲自前往前线指挥。这种情况在国民党历史上非常罕见。

面对国民党的猛烈攻势,人民解放军在塔山展开了坚决的防守,连续六天六夜在阵地上进行了英勇抵抗,未曾后退一步,有效地协助了主力部队攻克锦州的战略目标,为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关键贡献。

1946年,黄志勇随一批延安干部赴冀察热辽军区,初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升任参谋长。在这一职位上,他协助程子华指挥多场关键战役,尤其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表现突出,参与指挥了塔山阻击战等重要战斗,这些战斗显著提升了军团的战斗力和声誉。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黄志勇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历史贡献,他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并在工程兵和装甲兵等关键部队中担任高级职务。这些职务不仅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标志着他为国家的卓越服务。

1968年,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黄志勇受康生之命,再次表现出其激烈的批斗风格,公开质问徐向前为何率四方面军西征,为何参与“二月逆流”,以及为何支持陈再道的行动。

1969年,黄志勇被任命为总政治部的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他应对的是一个内部充满紧张和不满的政治环境。黄志勇在职期间,频繁利用职权对许多资深同志进行批评和检查,这些行为被广泛认为是错误的,不仅没有缓解总政治部的紧张局势,反而激化了矛盾。

到了1972年,随着政治风向的转变,黄志勇在总政治部的行为受到了严格的审查。他的职位被撤销,且被安排接受隔离审查,这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一个低谷。这一阶段,他的行为被彻底清算,黄志勇面临了严峻的责任追究。

1980年1月,韩先楚从兰州军区司令员的职位被调往中央军委,担任常委一职。抵达北京之后,韩先楚的住所总是热闹非凡,各路人士络绎不绝,韩先楚自己却很少在家,他每天早早离开,晚晚归来,对于那些前来拜访的人,他总是敬而远之。韩先楚曾公开表示:“在这个城市里,我只尊重党和人民,其他人的面子我不必给。

不久后一位过去的老战友黄志勇中将前来求助。黄志勇曾是闻名遐迩的“程黄兵团”中的参谋长。面对黄志勇的苦诉,韩先楚显得颇为漠不关心,等到黄志勇离开后,家人好奇地询问韩先楚为何对待这位老战友如此冷淡。韩先楚回应道:“你们可能不知道,这个人过去曾经使过徐向前元帅也头疼。我这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如果不是看在过去战场上的情分,我甚至不会见他。

黄志勇在徐向前的晚年回忆录中多次被提及,并且是以批评的形式出现的。在徐向前担任抗大校长期间,康生派黄志勇到抗大负责审查工作。黄志勇的做法强横霸道,不顾学校委员会的意见,专权妄为,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留下了一地鸡毛。

1983年,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志勇失势,曾试图找到韩先楚寻求帮助,但韩先楚并未理睬。韩先楚一向以坚守原则、不徇私情著称,他的这种铁面无私的态度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无私的党员。

退役后的黄志勇选择了一个相对低调的生活方式,在北京度过了他的晚年。1984年正式离休,尽管曾经的错误让他在政治圈中的形象有所损伤,但由于他在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功绩,历史研究者在编纂四方面军的历史时,仍旧征询了他的见解。

黄志勇的晚年相对安稳,政府确保了他作为离休老干部的各项待遇。他的生活虽然平静,但始终保持着对自己历史角色的深刻反省。最终,黄志勇于201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结束了他充满反思与教训的一生。

5 阅读:2501
评论列表
  • 2024-09-11 07:47

    也只有毛主席才能压住各路精兵强将,换一个人,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 2024-09-08 19:47

    长命百岁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