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最年轻团长,牺牲后被王耀武割下头颅邀功,粟裕骨灰埋他身边

裂谷长河本人 2025-02-05 10:32:00
前言:

粟裕临终前留下遗言:“我死后,请将我骨灰中的一半和寻淮洲葬在一起。”

寻淮洲15岁参军,21岁便当上军团长,牺牲时也才22岁。就是这样的一个风云人物,在牺牲后惨遭敌军首领割下头颅。

寻淮洲究竟做了什么,让敌军如此恨他?粟裕又为何在死后要和寻淮洲葬在一起?

身高不过五尺,不像个师长的样子啊?

寻淮洲虽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但是胸怀大志,在高小读书时就已经立下了将来要为国家做一些大事业的志向,当然他也的确是这么做了并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志向。

寻淮洲13岁的时候写过一篇短文,文中他是这样写道:

“我们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虫一样,春来秋去,只知道一味的吃喝、游玩度日,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由幼而壮至老至死,空空过完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了吗?现在的我,也不是小孩子的时候了,所以在这个学期内,我要奋进读书多接触丰富的知识,也要加强身体锻炼,办事方面也要多加练习,养成好的才干,将来要为国家做一些大事业。”

由此可以看出寻淮洲小小年纪却已经有了对生命意义、对国家对民族的思考和对自己的规划,寻淮洲的不平凡也在这短短几句话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927年,南昌爆发“八一”起义,这场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第一枪,也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

当时年仅十五的寻淮洲正在念学,得知了此消息后弃笔从戎,离开家乡,投身于革命。跟随毛泽东参加红军,随着起义部队前往井冈山,一去不回头,他的传奇一生便从此刻开始了。

十五岁的他因家境贫寒,长期营养不良,所以身材很是瘦小,与其他战士相比就像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儿。

就连后来的开国上将杨得志在回忆与寻淮洲的初相见时也是笑着说道:“这个看起来瘦瘦小小的,坐在政委旁边的“小孩”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在纸上勾勾画画,也许是个文书,风一吹就倒似的。”

可是从政委口中得知这个“小孩”就是大名鼎鼎的寻淮洲时,也是呆愣住了。当时寻淮洲还开玩笑的问他:“是不是看我身高不过五尺,不像个师长的样子啊?”

寻淮洲虽然个子小,做事情却很是机灵,人小鬼大,作战勇猛,有勇有谋,思维缜密,于是很快就受到了党领导和组织的重用。

刚到井冈山时,队伍发展快速,但是资源紧缺,寻淮洲在打听清楚附近一个姓卢的地主强豪家的底细后,主动请缨,只身一人前往这个地主强豪家弄回来了十几条枪支,也因这件事毛泽东对寻淮洲的胆量与智慧十分欣赏。

随后寻淮洲便带领部队在福建、江西一带作战,并屡建奇功,深受部队同志们的信任,成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员猛将。

1933年,年仅21岁的寻淮洲被任命为红七军的军团长,与红一军的军团长林彪并称为苏区双雄。

就是这样一个身高不足五尺的少年,从副班长到营长、师长,一路成长为了一名团长,当时的寻淮洲也才不过21岁,成为了我国史上最年轻的团长。寻淮洲凭借他的军事才华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谭家桥惨败,寻淮洲壮烈牺牲,王耀武割颅邀功

短短几年时间,寻淮洲就把毛泽东开会时为大家普及的战术运用到实际中,也成长为了一名擅长打游击战的红军指挥官。

寻淮洲第一次立大功是在初次反“围剿”时期,与他对战的是国民党18师,一路上18师师长张瓒珲烧杀抢掠、杀害了许多无辜百姓。

寻淮洲巧妙部署,诱敌深入,最终活捉了张瓒珲,将他押送到毛泽东面前。也是这一次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了他,对他刮目相看。

1933年,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时,寻淮洲改任为了红五师师长。这次战役对于红军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战,对于保卫革命根据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寻淮洲所率领的部队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时不畏牺牲、奋勇抵抗,成功牵制住敌人的进攻,分散敌人火力。他们在此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以巧妙的战术取得了胜利,为大部队包围歼灭敌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激烈战争,寻淮洲被任命为红7军团团长,并接到了党中央的电报,令他率领部队不辞艰难北上抗日。

越往北走,战争就越是激烈,而国民党能调动的军事力量也就越大,寻淮洲率领的部队也面临巨大的生命安全威胁。

由于之前长时间地征战,寻淮洲的部队也受到了重创,党中央将红7军和红10军合并,寻淮洲被任命为第19师师长,继续北上。

1934年12月,国共两党在安徽谭家桥附近爆发血战,敌军补充兵力进入设伏地区,我军突然发起攻击。

敌军在我军猛烈冲击下陷入一片混乱,团长也被我军打伤,战场形势对我军极为有利。然而敌人重新调整部署,开始向第20师和第21师的阵地发起冲击。

在这关键时刻,寻淮洲带领的第19师奔入战场向敌人发起了反攻,寻淮洲更是一马当先冲在战线的最前方。红军战士们见到寻淮洲冲在第一线,深受鼓舞,都产生了巨大的勇气,奋力抵抗。

但是王耀武带领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在山头集中大量火炮,对着红军拼命射击,这给寻淮洲的部队带来了很大的伤亡。

而寻淮洲在率领部队冲锋的时候也被流弹击中,重伤流血不止,战士们拼命将其从战场上抢救回来。他醒过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让军队抓住时机,向北突围。即使生命垂危,寻淮洲也将家国安危放在了第一位。

战士们用血肉之躯与敌人们展开生死搏斗,把敌军的包围圈撕开了一个口子,最终粟裕和刘英带领的剩余队伍强行冲出了包围圈,红军损失过半仅剩不到1000人。

然而在行军途中,因为医护条件简陋,寻淮洲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最终还是因失血过多牺牲在了泾县附近,他的尸体被部下就近掩埋。

寻淮洲牺牲时年仅22岁,一个怀有家国抱负的将领为国家、为民族复兴流干了最后一滴血,付出了所有。

战斗结束之后王耀武追击而至,得知刚刚的红军指挥官被埋在此处,便命人将寻淮洲挖了出来,在看到指挥官是一个年轻稚嫩的脸庞时,王耀武和身边大小军官还并不相信刚刚带头冲锋,使他失魂丧胆的指挥官是这样一个“娃娃”。

让人愤怒的是,他让人砍掉了寻淮洲的头颅,去向蒋介石请赏,以此作为自己功劳的凭证。这也使王耀武在当时一战成名,得到了丰厚的奖赏。

后来,当地红军不顾危险,悄悄回去重新修整了一座简单的坟墓。

粟裕的遗嘱:一半撒在孟良崮,一半陪伴寻淮洲

谭家桥兵败这场战争使红军失去了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给红10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同样这场战争也使粟裕将军耿耿于怀。

当时作为参谋长的粟裕并没有军事决策权,没有办法对战局进行控制,这也是他第一次与王耀武交手,以王耀武胜利为结局。

后来粟裕曾向寻淮洲的家人表示一定会亲手活捉王耀武,为寻淮洲报这一箭之仇。之后粟裕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在此期间他不断地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粟裕再次和王耀武交手,经过8天的激战,济南成功解放。并成功活捉了打算乔装逃命的王耀武,完成了对寻淮洲父母的保证。

1984年,粟裕临终前留下遗嘱:去世之后,将我的骨灰一部分埋在战友寻淮洲身旁,一部分撒在孟良崮。最终粟裕终于和昔日的战友长眠在一起。

尽管英雄离世,但是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一直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1 阅读:83
评论列表
  • 2025-02-06 16:43

    小编好好查查军史,军团长不是团长,比团长大几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