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期,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法庭的审判程序和环境,让学生在高度拟真的法律实践中,进行案件分析、法律辩论和裁判演练,同时也是法学教育从“纸上谈兵”迈向“实战演练”的关键桥梁。
近日,第二十三届“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在北京举行,吸引了全国众多顶尖高校参与。经过激烈角逐,华南理工大学代表队以总积分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而这也意味着,华南理工成功晋级国际赛,是中国大陆九支将赴美国华盛顿参加国际赛的队伍之一。
据悉,“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 是国际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模拟法庭赛事,也是衡量高校法学教育水平、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指标,每年都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900多所大学共同角逐全球总决赛的荣誉。
而华南理工参赛队员不畏挑战,针对海量国际法前沿问题展开细致且全面的专题研究与文献检索,并在中国赛区位列全国八强,则充分展现了该校法学院学生卓越的学术素养,更是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例证。
说到涉外法制人才培养,华南理工的法学(卓越法律班)便是利用该校“法律+理工”的跨学科特色,而确立的“法律+科技”和“法律+国际”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双模式”。且该班级采用的国际化培养体系,是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为学生在全球化法律职业市场中提供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在本科阶段,法学(卓越法律班)针对涉外法制教学,开设了《国际商法》《WTO法律实务》《比较宪法》等课程,并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强化学生法律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处理跨境法律业务奠定语言基础。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涉外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该班级也会选拔学生参加Vis、Jessup等国际法律赛事,从法律检索、书状撰写到庭辩技巧,系统锻炼国际化法律实务能力,而优秀选手可直接获得国际律所或仲裁机构的实习机会。对于志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投身涉外法律实务或追求国际学术发展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跻身全球法律精英行列的高效路径。
此外,华南理工还拥有广泛的世界一流大学“朋友圈”,与众多海外高校开办了联合培养项目。学生既可以选择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3+1”、香港大学“2+2”项目,获取国内外双法学学位;也可以在学校资助下赴莱顿大学、乔治城大学等欧美高校进行学期交换,修读国际法专题课程。
而这些国际化背景,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申请LLM(如哈佛、NYU)或JD(如斯坦福)时的录取成功率,也可使其入职和晋升涉外法律岗位时更具竞争力。
目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我国涉外司法执法和法律服务人才都相对匮乏。因此,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就是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从华南理工大学完善的培养机制中可以看出,该校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已经具有完备的教学思路与学习资源,课程内容方面也与全球法律实践接轨,因而其学生的发展也就占得了更多先机。鉴于此,小编以为对该校感兴趣的考生可以尽早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