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QS正式发布第15版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涵盖了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所高校,涉及55个具体学科及五大学科领域评估。在入榜的高校数量方面,中国(内地)共有125所高校的1230个学科在55个学科中上榜,较上一年的882个学科增长近40%,入榜数量全球第三高。
在整体数量跃升的同时,中国(内地)高校的学科质量也实现突破性发展,多所院校的优势学科已跻身世界顶尖行列。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科排名稳居全球百强,学科影响力持续攀升,再次印证了该校作为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的国际竞争力。
追根溯源,华工的建筑学科不仅是该校的王牌,更是华南地区建筑教育的标杆。从1932年勷勤大学建立华南地区唯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建筑学科之一,到国立中大、华南工学院,该校的建筑教育从未间断,先后培养出莫伯治、佘畯南、何镜堂、吴硕贤等四位院士和袁培煌、饶维纯、黎佗芬等十五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以及台湾地区的贺陈词、杨卓成(中正纪念堂设计者),香港的李允禾(《华夏意匠》作者)等著名建筑学者校友。
现如今,这种传承与创新交织的基因,正转化为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该校建筑学院采用的“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与“专业拓展与深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赋予了学生行走江湖的基本技能,又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学生可以在“湾区未来城市实验室”跟着院士团队做碳中和建筑实验,也可能突然被拉进华为工程师的线上会议,讨论如何把5G技术植入智慧园区设计。更让同行羡慕的是,建筑学院的学生大三就能在学院直属的“华工建筑设计院”拥有工位,参与的真实项目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高铁站设计,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观测站,许多作品还没毕业就已落地建成。这也是为什么用人单位常说:“华工来的新人,来了就能上手画施工图。”
最值得注意的是,华工建筑学院在2025年的本科招生,将会首次推出建筑类(院士特色班)。该班级由何镜堂、吴硕贤两位院士领衔,采用“导师制+项目制”的培养模式,聚焦“数智设计”、“低碳建筑”等前沿领域。而进入该班级的学生,可深度参与院士团队的国家级课题,如亚热带建筑节能设计、历史街区数字化保护等。
相较于华工之前设立的工科试验班,院士特色班的吸引力在于:一方面,它是“学术资源直通车”,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接触到尖端科研;另一方面,它是职业发展的“强背书”,其院士团队的行业影响力可以为学生升学、就业提供独特主力;再者,它也是人才培养路径的“个性化”,能够允许学生在就建筑设计、技术科学、遗产保护等方向灵活切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由此可见,院士特色班是华南理工大学能为大家提供的最大最独特的优势,也是让大家腾飞的最好跳板。该专业学生不仅有院士团队的顶尖教学资源,还有50%~80%的高升学率,这怎么能让人不心动?若大家想要在有限的大学时光搏出更广阔的未来,那么,华南理工大学新开设的院士特色班,一定值得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