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当过兵的老战友,都喜欢说这么一句口头禅。那就是,新兵下连,老兵过年。要说这句话,说的对不对呢,其实,大多都不符合,现实。
我们就以40年前,为界限。拿过津贴费,穿过65式军装老兵都知道。那个年代,每天战士伙食费是0.47~0.57元。连队只有到八一节,过年时才杀猪,加菜,改善伙食。那么,新兵到了连队,除了细小工作积极,帮助班里做好服务,新兵虚心向老兵学习,使老兵获得存在感外。其他没有什么改变,并没有过年的感觉。
再就是,新兵从集训队集训后,分到老连队,连队及时补充的人员,使老兵在站岗时,合理分配,均匀了站岗时间。
我们1980年2月份,分配到炮连后。当时分了46名新兵到连队,新兵的份额比例,明显多于老兵。很难让老兵有过年的感觉。新兵爱显摆,争成绩的风头,常常盖过老兵。
尤其是在训练半年后,连队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局面打开,新兵训练成绩逐渐超过老兵。常出现2夹1,3夹1,有两名新兵,或者是3名新兵,训练成绩包夹,抗衡一名技术尖子老兵的局面。
在连队里,我曾经问过一名安徽蒙城老兵,为什么部队说新兵下连,老兵过年。这位老兵说,这都是以前传下来的。你看,你们这些愣头青,各个方面都超过我们老兵,现在我们老兵只有在种菜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入伍的新兵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大多是初中,高中以上文化。在各个方面逐步开始帮助老兵。
为什么新兵下连,老兵过年,大家都谈的津津有味。尤其各个部队,分配的新兵所有经历不一样,出现各个版本。
尤其是到了90年代后,或者是到了2000年,新兵下连队,深受老兵欢迎,老兵们是否体验到有过年的感觉,这是前面划定的40年后的界限,我们就不知道了。
也只有近20年退役的战友。才能分享到这种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