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一则热帖,题主因为同事的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因为吃腻了外卖,题主决定自带午饭。于是,题主开始研究各种菜式,想让自己吃得健康营养些。
另外,题主还准备了可降解的一次性原色饭盒,目的就是想解放自己双手,不想饭后洗碗。
当天,题主为自己准备了一份西兰花炒虾仁,配上一小份干饭。
虽然看上去没有很高档,但整个饭盒也是整齐精致的。
到了午餐时间,题主开心地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午饭为自己补充能量,却不曾想引来了同事的嘲笑。
有同事暗讽题主开始降本增效吃得越来越寒酸了;
也有同事甚至直言:一直用一次性饭盒,以后不知道怎么嫁人。
听到同事们的言辞,题主心中很不是滋味。
原本自己带饭对题主而言是一件开心且有意义的行为,如今却蒙上了一层灰色阴影。
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周遭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决心继续带饭。
记得王尔德说过:
“自私不是一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意愿生活,而是要求别人按照他的意愿生活。”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无权介入他人的生活,因为幸福本来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可惜的是,有太多的人,总喜欢用自己的三观去介入他人的人生。
02
看到一位网友的自述。网友涂了妈妈送给她的口红上班,结果同事看到后,突然冒出一句“不要买杂牌口红。”
一时之间让网友不知如何回复。
其实,网友的妈妈对口红并不了解,只是女儿生日便挑选了一只和女儿属相一样的小兔子口红。
虽然网友也用过许多大牌口红,但这是妈妈买来送给她的生日礼物,网友自然十分欣喜,从未在心里在意过口红品牌。
但令网友心烦意乱的是,面对同事有意无意间提起的话,网友无法应对。
就这样,同事的那一句话,在网友心头不停盘旋着,久久无法散去。
想起汪曾祺曾说过:
“有些东西你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他们爱吃,你管得着吗?”
说到底,当你用自己的三观去审判他人,自顾自地对他人指指点点,就意味着你连对他人最基础的尊重都没有。
03
2条建议,让你正视你的价值观,做一个理性的成年人。
1、提升信息的完全度
看过一个故事。
黔地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驴来。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驴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神来看,躲藏在树林里偷偷地看。后来,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
过后,老虎又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在渐渐熟悉驴的叫声后,老虎开始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再后来,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不庄重,碰倚靠撞地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很高兴,盘算这件事:“它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才离开。
不可否认,老虎在刚看到驴的时候,并不知道驴有多凶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试探后,它才渐渐掌握了更多驴的信息,从而才敢动手袭击。
同样的,在你没有掌握足够多的信息之前,你的任何论断都可能是受你观念所影响的片面论断。
2、守住社交的边界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一个理论,叫做课题分离。
指的是要想解决好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他人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也只负责把你的事情做好。
具体一点说,怎么辨别一件事是你的课题还是他人的课题呢?
这里有两个原则供参考:
①先看这件事的结果由谁来承担
②再看这件事由谁去做
所以,学会分清自己的事,专心做自己的事,尽可能不去干预别人的事,这就是保持界限。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句话说得好:
“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