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看完长津湖战报,当即下令:将36个师的装备交给中国同志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5-03-04 00:28:39

斯大林看完长津湖战报,当即下令:将36个师的装备交给中国同志

20世纪50年代初,有这样一场激烈的民族战争,牵连了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世界大国,那便是朝鲜战争。

“立刻准备36个师的装备,在明年之前交给中国军队!”

1950年,朝鲜战场传来电报,让本对朝鲜战争漠不关心的斯大林脸色大变,当即对手下发布了上面的命令。

这封电报到底是关于什么的?斯大林又为何突然决定去援助中国军队呢?

朝鲜战争

近代史几百年里,中国与朝鲜曾一直保持往来,加上两国本就是邻里,因此两国在朝鲜战争之前就已有了深厚的交情。

而就在1904年日俄战争前夕,胆战心惊的朝鲜派遣李承晚赴身美国,希望美国能够按照“友好条约”出手相助。

然而美国却根本不把朝鲜和那所谓的条约,放在眼里,一心只想着统治世界。而这一事件也为美朝矛盾埋下了第一颗种子。

可在二战期间,苏联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派出军队支援中国东北,迅速击退了日军,并借势进入朝鲜半岛。

这一举动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军慌了神,立刻向斯大林致信商议平分朝鲜以避免冲突。

而占据优势的苏联也不想引起纠纷,于是同意了美国的提议。而这一提议,也为朝鲜半岛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这一举动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军慌了神,立刻向斯大林致信商议平分朝鲜以避免冲突。

而占据优势的苏联也不想引起纠纷,于是同意了美国的提议。而这一提议,也为朝鲜半岛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1947年,美苏冷战爆发。美国向联合国提交关于朝鲜大选的提案,而苏联对此坚决反对。

紧接着金日成抢先一步在北朝鲜组织选举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而联合国在南朝鲜选举成立大韩民国,朝鲜半岛至此彻底分裂。

1945至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都没有得到过超级大国的支持,也就没有越过38线攻打对方的资本。4月,斯大林对老金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给予授权。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就在此时斯大林却犹豫起来,他到底为何迟迟不肯表态呢?

犹豫不决

在列宁眼里,斯大林具备军事家的两大必要品质,性格粗暴且心思细腻。在政治决策上的敏锐察觉,加上在战争上的果断凶残,让斯大林得以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军事大家。

朝鲜战争初期,朝鲜军势如破竹,一路过关斩将。在即将大获全胜之际,联合国派出军队支援仁川,改变了战局的走向。

眼看着溃不成军的朝鲜,金日成立刻向苏联发起求救,希望出兵支援。没想到斯大林态度坚决,拒绝出手相救。

对于朝鲜来说,斯大林的答复让金日成感到无比的疑惑与失望。而对于斯大林来说,这其实是他使用的政治手段,按兵不动则是这盘棋的第一枚棋子。

苏联虽然在二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损失惨重,许多农场和工厂在战争中被破坏,导致战后生产力大幅度下降。作为“世界老大”的竞争者,苏联急需恢复经济。

另外,当时的美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都强于苏联。虽然战争所要考虑的是综合实力,但如今的苏联与美国实力相差较大,不宜立刻加入新的战争。

因此面对朝鲜战争问题,苏联最正确的选择便是保存实力,静观其变。此时中国也加入了战局,这次斯大林又该如何选择呢?

中国的加入

苏联作为中国的“老大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向中国提供了许多帮助。

1950年,毛泽东访苏与斯大林会面,并签署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签约双方中一方受难,另一方应出动军事资源全力支援。

唇亡齿寒,朝鲜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绝不会对朝鲜战争袖手旁观。而头脑精明的斯大林一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断定中国必然会出手相助。

于是在给金日成的回复信中,斯大林提到,目前解决朝鲜战场的最好办法就是向中国请求援助。

同时,斯大林也通过大使馆向中国传达出希望中国出动军队援助朝鲜的意见。中国方面得到此消息后,一时间众说纷纭,毕竟对手有实力强大的美国作为靠山。

但毛主席深谋远虑,认为保护朝鲜领地至关重要,于是在几番分析与思想工作后,中国领导人们最终敲定抗美援朝。

苏联伸出援手

决策出台后,周恩来总理亲自访苏商讨合作战术,在一番艰难的谈判后,最终苏联决定为中国提供军事援助。

事实上,在苏联眼里,中国无异于以卵击石,即使出手相助也无济于事。并且出于政治压力,苏联不敢贸然帮助中国,以防招惹美国。

因此在战斗的初期,苏联只是向中国提供枪支、弹药等轻武器。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争中,我军大获全胜,令世界震惊。

而为了能够乘胜追击,周总理再一次赴苏谈判,这一次不再是请求援助,而是购买。

中国以巨额的贷款,向苏联购买了大量兵力和装备,让苏联看到了中国对于朝鲜战争的决心。

于是第二次战役胜利后,在中国面临着由于战线延长而易受美军空中压制的危险时,斯大林再一次搬来救兵。

苏联开始同意派出空中部队支援朝鲜战场,并向中国在名义上出售战斗飞机,价格仅仅只是运费。

这给我军带来了巨大帮助,解决了空中受敌的危机。同时也让苏联在国际上有了交代,这便是斯大林计划的真正意图。

在有了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军队愈战愈勇,在接下来的三次战役中歼灭敌军十几万余人,打出了中国人的士气,狠狠教训了骄傲自大的美国。

值得一提的,美国著名上将麦克阿瑟在第四次战争中不甘失败,违抗杜鲁门的命令,被撤除了职位。

而在著名的第三次战役——长津湖战役中,尽管中国物资贫乏,装备落后,却仍然能凭借惊人的毅力围攻美军,取得胜利。

就是这一战,让斯大林看到了希望,当即决定再运送36个师的装备去往中国,全力援助抗美援朝。

除了装备和军队,苏联还派遣多名军事专家前往战场,帮助中国士兵使用先进武器。

苏联的这一系列举动,让本就斗志昂扬的中国志愿军如虎添翼,在战场上英勇奋战,高歌猛进。1953年,朝鲜战场停火,抗美援朝战役就此结束。

战后的中国

由于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人用双手和血肉向世界证明,这一古老的国家不是随便就能欺负的。

战争之后,中国经济开始稳步提升,在花费十几年时间还完苏联的债务后,这只东方的雄狮正式开始了觉醒之路。

对于苏联给予的帮助,中国一直放在心中从未忘记。尽管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出现了利益矛盾,但苏联仍然称得上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指路人,称得上“老大哥”的称号。

在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决定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从没人看的起的小国,一跃成为了如今世界第二大综合强国,毅力于世界之巅。

如今时代,尽管世界仍然充满利益冲突,但中国谨记战争的危害,不希望前辈用生命换来的太平盛世再次充满战争。因此中国多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上崇尚和平的最大践行者。

而作为华夏子女,我们要意识到家国责任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肩上。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人人都应有无悔为祖国奉献青春、奉献年华乃至奉献生命的精神,牢记国家使命,勿忘国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