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力劝杨森保护重庆,杨森却大放厥词:先拿三千根金条来再说

靖观新视角 2022-12-23 09:31:02

1949年末,新中国已经成立,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虽然势微,却依旧占据山城重庆,川渝急待解放军全面解放,救人民于水火。

对于解放军来说,这时如果能通过劝降对方将领,鼓动对方起义投诚,不费一兵一卒完成全面和平解放才是最优选择。

杨森

二野杀入四川开启解放大西南序幕时,通过给对方将领做思想工作,刘文辉、邓锡侯等老牌军阀纷纷投诚,让我军的进程势如破竹。

但当四川大军阀杨森两次致电刘邓要求起义时,向来温和的刘伯承却对其置之不理,丝毫不留情面。而这要怪就怪杨森当年口出狂言,如今只能自食其果。

那么,杨森之前究竟干了什么呢?他之前是怎样大放厥词的呢?

杨森其人

1884年杨森出生于四川广安一个小官吏家中,在清朝川军担任排长起家,年轻时的杨森凭借骁勇在军中很是有名。

辛亥革命爆发时,杨森早就是同盟会的一员,护国战争的时候,他曾被护国军军长顾品珍俘获,因其不惧生死的豪气被朱德看中,收入麾下免于一死。

杨森加入了朱德的护国军,多年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等到袁世凯垮台,杨森被北洋政府启用,担任泸州滇军靖国军第二军参谋长。

说起来朱德对杨森确有再造之恩,他本人对这份救命之情提携之恩也铭感五内,可惜的是他没有跟随朱德走上救国图存的革命道路,却一头扎进了军阀混战里。

作为一个四川人,杨森也希望能衣锦还乡,为了在乱世中求财,他走了一条极不光彩的路——阵前倒戈。

杨森带着滇军直接倒戈成川军,自己如愿当上了川军第九师师长,面对提携过自己的军长赵又鑫,他丝毫不念旧情,用对方的人头换自己平步青云。

1926年,杨森已经拿下川东,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军阀,手下握着7万多人的兵力,杨森成为四川一霸。

北伐时期,杨森原本偏安一隅,但他的恩人朱德却突然造访他的驻地万县,话里话外都是希望杨森能加入北伐的队伍。

朱德带来了国民政府给杨森的委任状,政府希望杨森能担任第二十军军长,并且兼任川鄂边司令,虽然杨森有意北伐,但骤然被授命还有些犹豫。

为了给杨森吃了一颗定心丸,朱德直接对他表明身份,他本人就是刚被委任的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

一听说当这个军长能有朱德帮忙,杨森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任命。

杨森加入北伐军不久,英国就制造了万县惨案,上万百姓或伤亡或流离失所,朱德抓紧机会鼓励杨森反击。

这一战满是国仇家恨打的很是痛快,极大的挫灭了帝国主义的野心,杨森手上这支军阀部队也突然有了精气神,眼看着就要成为进步的人民武装力量。

就在这关键时刻,杨森却突然急流勇退不愿进步,他虽然跟朱德有过命的交情,但他被金钱权力腐蚀已久,惧怕共产主义的思想传播会触及自己的核心利益。

朱德和当初受李大钊委派一同来万县的陈毅同志都极其善于做思想工作,却在杨森这里碰了个硬钉子。

杨森防备着朱德的“赤化”,继续做着自己“土皇帝”的美梦。

1926年11月,同是川系军阀的刘湘疯狂镇压刘伯承和杨闇公组织的顺庆泸州起义,当着朱德、陈毅的面,杨森答应的好好的要派兵支持刘伯承。

可当战局僵持不下继续杨森的援军时,他却无声无息的放了鸽子,起义因此落败,杨闇公被俘后牺牲,刘伯承九死一生逃回武汉。

杨森再无脸面面对昔日旧友,他也不再掩饰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反感,找了个由头直接把朱德和陈毅送到武汉割袍断义。

杨森和朱德他们划清界限后,转头就接受了吴佩孚的委派,成为四川省省长,耀武扬威的拿下了枝江、公安等县城,又一路东进,想在湖南分杯羹。

可杨森太高估他手上的军阀部队了,养尊处优惯了的他们碰到北伐军不堪一击,大部队都被剿灭,杨森只能夹着尾巴逃回家,收拢残部再招新兵另谋打算。

也是通过这些事,刘伯承深刻的了解了杨森这个人有多虚伪,当初信誓旦旦要礼重朱德要报恩,可实际做派却依旧是军阀贪婪的嘴脸,两面三刀完全不可信任。

棋差一着

北伐结束后,杨森害怕被蒋介石惩处直接摇尾示好,蒋介石无暇顾及杨森,还让他担任20军军长。

1935年中央红军入川行至大渡桥时,杨森为了给蒋介石赔罪,主动请缨和红军在大渡河对战。

背靠天险的杨森以为自己稳超胜算,却被红军打的落荒而逃,面对失败杨森又摇摆起来,他深怕红军会因为他是蒋介石的人蓄意报复。

这只“墙头草”马上写信给朱德,要求红军留些情面互不侵犯,朱德一眼就看出杨森的小心思,直言杨森要是听蒋介石的堵截红军北上,那两方必然兵戎相见。

杨森马上就从中看出了苗头,害怕再损失兵马,之后他对蒋介石虚与委蛇,让部队尾随红军不交战,却跟蒋介石说他是在追击。

而杨森正确的选择就是在抗日的时候,他深知“国之不存,民将焉附”,如果不打跑鬼子,那自己今后在四川当军阀也没什么好日子。

抗日的时候他主动带兵去上海打保卫战,血战3个昼夜战死无数,刚打完上海马上就转战长沙会战。

精锐大多折损在上海的杨森,在长沙打得很是狼狈,司令部都被日军包围,好不容易突围后在桂林逃出生天。

他打日本鬼子很卖力,但又时时不忘反共,1939年他又听从蒋介石的密令制造“平江惨案”,活埋杀害新四军干部及家属11人。

杨森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的人生充满了矛盾的左右摇摆和不确定,一切的选择都是为了让自己军阀的地位更稳,满口民族大义却成为实打实的小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论是蒋介石还是这些旧军阀都意识到要变天了,陪都重庆摇摇欲坠,是战?是逃?蒋介石深思熟虑后决定殊死一搏。

11月14日,他从台北飞回重庆,召集所有可用的部下,讨论怎样跟已经抵达川东的解放军一战。

让蒋介石焦急万分的是,贺龙已经带着第十八兵团在陕南武装游行,二野行踪诡异,很可能已经沿着陇海路奔赴陕南。

之前他千叮咛万嘱咐要胡宗南将秦岭及大巴山两道防线守住,二野却能悄无声息的越过其守卫,凭空出现在川湘黔边界。

随着解放军渗透到贵州和川东,蒋介石安排的守将无一例外兵败如山倒,最可气的是连骁勇善战的宋希濂都战败,狼狈逃窜回重庆。

如今解放军四面围城,蒋介石的重庆马上就要成为国共争夺的战场,他马上命令杨森出任总司令,成立重庆警备总司令部。

杨森手上的第20军被他部署在重庆南岸,还给部队配上了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连胡宗南最尖锐的第一军都被他调到重庆。

蒋介石千防万防没防到他的西南军政署副参谋长刘宗宽,刚出炉的部署直接通过地下电台传到了北京,毛主席看到后很是欣喜。

蒋介石将主力都放在了重庆,这是个极佳的围歼机会,毛主席马上部署对策,就等着在重庆一举歼灭这些反动派。

可事态的发展并没有跟蒋介石料想的一样,胡宗南接到命令后并没有马上执行,他衡量局势后认为他的第一军去重庆就是送死,死活都不肯派兵。

蒋介石左等右等都没看到胡宗南的部队,一个电话骂过去,胡宗南只能送来第一师的两个团应付交差。

杨森苦于手上兵力不够,为了敲山震虎、虚晃一枪,这两个团一到重庆,杨森就安排他们坐着大卡车从闹市经过。

满满的美式装备让不知内情的人们真以为会有援军。作为蒋介石战时的陪都,重庆都外强中干,再看蒋介石在重庆外围的部署,更是空虚无力。

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将罗广文司令,手握第十五兵团,原本在大竹、达县待命时时机动。

8月潜伏时,刘宗宽以造成蜀国灭亡的“阴平偷渡”为例,建议蒋介石要防止解放军从甘南入川,蒋介石马上调令他们前去堵截,正中刘宗宽下怀。

表面上罗广文的108军和110军去甘南是为了拱卫胡宗南,实际上却是分化了罗广文的第十五兵团,如今仅剩第44军还留守乌江。

时值盛夏酷暑炎炎,大规模的兵团在烈日下千里奔袭异常艰难,军中不少士兵脱水或是困于疫病折损兵力。

经过二十天的急行军,罗广文刚到绵阳还来不及休息,蒋介石又急令他折回贵州娄山关,仅仅因为他判断解放军会从遵义突破进攻重庆。

军令如山,罗广文只能硬着头皮往回走,刚到秦江就川东告急,一路折腾下来罗广文直接怒火中烧。

还没见到解放军,自己的兵跑的跑散的散,还有不少人累死在路上,蒋介石的朝令夕改让十五兵团战力大减,遭受无妄之灾。

带着对蒋介石的满腔怨怼,十五兵团直到11月才回到重庆,可蒋介石又准备派驻他们去南川白马山。

十五兵团内部矛盾顿时激化,110军军长向敏思直接抗命,他直接脱离十五军,把部队留在达县驻防。

111师作为罗广文的嫡系只能跟着他去南川,罗广文手上满打满算只剩下4个师,要面对的是解放军三个军的兵力。

为了安抚罗广文,蒋介石给他送去大量武器弹药,还拉上参谋胡伟达和前日军第64师团参谋长斋藤敏雄,一起去南川给罗广文出谋划策。

本就因为长途行军精疲力竭的罗广文,面对斋藤敏雄强硬的主动进攻政策也不想买账了,他表面服从,私底下已经把主力转移。

解放军大白马山的时候,罗广文的241师已经开始消极怠战,一个团直接起义,其余均被我军歼灭。

11月27日,罗广文带着残部逃至重庆南温泉,重庆市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射程内,把心虚的蒋介石吓得不清。

蒋介石原以为有罗广文和宋希濂科研打硬仗,却没想到罗广文逃了,宋希濂更是没了影,一时间除了依仗长江天险,蒋介石竟无其他依傍。

在他的部下四散逃命时,11月25日刘、邓已经带着第12军解放了南川,第11军和第47军也已汇合,三个军直接把山城团团围住,压力全给到杨森这边。

除了抗战时期,杨森手里的第20军一直都待在川贵,上一次打仗还是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在芜湖折损大半兵力的杨森夹着尾巴逃回来,刚缓上一口气。

眼看蒋介石最得意的罗广文都撤了,心眼特别多的杨森也忙不得的暗自部署,他把20军主力都偷偷撤出了重庆,市区仅有警察第二总队9团和宪兵24团。

治安部队本就不善作战,蒋介石还梦想胡宗南增派的两个师的援兵,可早已离心的胡宗南故意让军队拖延,迟迟赶不来重庆。

无人可用的窘境

直到解放军围住重庆,蒋介石才如梦初醒,他认真盘算过如今的局势,才发现自己已经无人可用。

如果正面无力对抗就只能溜之大吉,在走之前蒋介石属意特务头子毛人凤,要他摧毁重庆的军事设施和重要建筑,让解放军接手也只能是座废城。

11月下旬毛人凤察觉到已经无人可守山城,马上开始布置破坏重庆的工作,那时的重庆空有陪都之名,但经过多年战火摧残,市政建设已经完全停摆。

本来就没什么结实的建筑,毛人凤还要炸发电厂、军工厂和商业建筑,一旦计谋得逞,重庆很可能和当年长沙一样被烈火吞噬。

毛人凤

可毛人凤是特务头子,习惯了手段残忍,他很快成立了破坏指挥部,决定用300吨烈性炸药炸毁重庆,而杨森则是实际执行者。

9个兵工厂、2个发电厂、1个军械库……毛人凤给杨森列了长长的清单,还调动交警镇压反抗的工厂工人。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毛人凤他们又拿不稳何时动手了,毕竟当年蒋介石让酆悌火烧长沙后来又推他当替罪羊,如今在重庆,谁也不想当出头鸟。

在作战参谋长萧毅肃和杨森的指示下,他们准备在解放军进攻到南川盆地就动手炸毁重庆,毕竟那时重庆已经失去最后的壁垒,无险可守。

毛人凤不安于等待,让自己的手下随时等候炸毁通知,自己带着人马就去了渣滓洞、白公馆等地,大批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惨死在他的屠刀下,倒在黎明之前。

其实刘、邓在指挥前往重庆的路上,就千方百计的想营救被困在重庆的战友,刘伯承跟杨森之前打过交代,曾多次联系杨森希望他能出面保护这些同志。

杨森和朱德、刘伯承相识多年,但也提防对方的“赤化”多年,在杨森看来中共就是“洪水猛兽”,道不同不相为谋。

为了感化杨森,刘伯承动用了不少关系软磨硬泡,甚至特意请来杨森的亲家鲜英,并邀请市上会主席蔡鹤年一同登门,想让杨森同意保住重庆。

即使面对的是儿女亲家,杨森也没有丝毫的转圜,他大言不惭的提出要求:“让刘伯承准备3000根金条,我就同意保住重庆……”

贪婪的嘴脸暴露无遗,让刘伯承很是失望,但为了拖住杨森他还是给了其五千银元,并答应之后再行筹集尾款。于是杨森想着还有大笔进账,就放慢了炸毁重庆的脚步。

可没过几天,他就发现解放军已经势不可挡,重庆眼见失守自己的好日子到头,做惯了墙头草的杨森马上电报二野,说自己可以起义,只要保全他的所有财产。

可这一次刘伯承再也没有正眼看杨森的电报,对于杨森的冥顽不化刘伯承已经彻底失望,他让敌工干部转告杨森:

“有多少枪就交上来,其他的就别提了……”

11月26日在刘邓的部署下,我军击溃了胡宗南的部队攻占重庆,28日又拿下江津,敌军西逃再无可能。

断了最后的退路,被逼急的杨森直接派了60多人去炸给市区供电的大溪沟电厂。

电厂工人奋力反抗,蔡鹤年为了不让重庆电力瘫痪,冒着生命危险拦住杨森,逼他停止这一暴行,最后还掏了600块银元才平了此事。

一夜之间蒋介石在大西南的部署就被解放军一一瓦解,连他的“天下第一营”也被解放军全歼,只能艰难的给出“撤离重庆”的命令。

走之前毛人凤还准备执行炸毁重庆的命令,可他们辛苦布置的爆炸点被护校、护厂的工人层层为主,重庆人民自发保护这座城市,蒋介石再无可乘之机。

随着31师91团团长陶德怀在老百姓的帮助下顺利渡江,最后一道天险也被解放军攻破,负责守卫重庆最高浮图关的警卫团直接投降。

城里的国民党开始四散逃命,蒋介石一直坚持到夜晚10点,枪林弹雨越来越近,他才深深叹了一口气,成王败寇他只能低头认命。

一路逃命到了机场后,蒋介石抓起一捧黄土带上飞机,却不知自己此生再无回来的机会。

杨森这时也忙着出城,他准备沿着成渝公路去成都,刚出重庆就炸毁了通向歌乐山的公路和涵洞,把后面的国军部队全都堵在了重庆,这些装备成了我军的战利品。

辗转到了成都后他才和军阀孙震一起追着蒋介石去了台湾,由于他的女儿嫁给了蒋介石的侄子,有这层关系在,到了台湾后蒋介石也没有薄待他。

杨森之后就负责体育方面的事务,风流成性的他90岁高龄还和姨太太生了孩子,直到1977年,96岁的杨森才在台北病故。

算起来,杨森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都有参与,他也曾为国家抵御过外敌,但最终都抵不过自己的私欲作祟。

朱德、刘伯承这样的旧友,包括我党都给了他很多机会,都毁在他一次次的贪婪中,最后他还是一条道走到黑,走到人民的对立面上注定遗臭万年。

1949年11月30日,重庆人民终于盼到了重庆解放,杨森也已经成为历史的尘埃,重庆人民坚持了正确的信仰,我们的党和军队永远不会辜负人民的选择!

0 阅读:417

靖观新视角

简介: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