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盟友的援乌进程是西方争论不休的议题,如今德国被“逼宫”,能否如愿援助“豹-2”主战坦克成为关注的焦点。
据路透社1月18日报道称,德国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如果美国同意将M1坦克运抵乌克兰,那么德国将同意援助“豹式”坦克。
这位消息人士还表示,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最近几天的闭门会议中多次强调这点。
其实只要朔尔茨首肯,根本不需要德国自己将坦克送上门,波兰、芬兰皆有存货,只要拿到许可就会在第一时间将坦克送到俄乌冲突的战场上。
德国在军事援助的问题上,表现得非常纠结。
德国是欧盟经济的领头羊,此次受俄乌冲突影响,也遭遇数年来罕见的通胀危机和制造业外流的尴尬现状。
另一方面,绿党和部分自民党政客对联邦政府频频施压,要求朔尔茨加大对乌军事援助的力度。
别看“北溪”天然气项目暂时被搁置,但横跨俄罗斯与西欧大陆的管道已经建成,只要政治上达成和解,商业运行就不是问题。
如果在冲突问题上,过分得罪普京,造成俄军巨大的损失,后续再推进工作将困难重重。
从现实角度出发,俄乌冲突显然不是短期内能达成和解的局面,朔尔茨压根扛不住国内右翼势力的声音。
从舆论层面来看,西方智库和战略家们纷纷认为冲突必须以乌克兰的胜利而告终,否则北约将遭遇重大地缘政治的失败。
尤其是当乌克兰城市的平民设施被袭击,造成百人伤亡后,“主战”的声音更是达到高潮。
之所以有这种改变,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普京主导的俄罗斯常规军队的改革。
建立新的军区、扩充常规部队的数量,调整西部、北部以及远东地区的战术等等,这些不单单是为乌克兰做准备,俄罗斯的假想敌已经扩展到北约和日本。
如果在乌克兰不能有效遏制俄军的攻势,那后续的对峙将异常升级。
回到北约援助的军事装备而言,显然是按相当高的标准来武装乌克兰部队,远远超出最初承诺的“防御性武器”范畴。
东欧国家率先运抵的米格战机、苏式坦克就暂且不提了,相同的武器系统肯定是被优先考虑的。
这些武器的库存相当有限,一旦原苏联国家和华沙条约国的库存耗尽,乌军就只能使用北约制式的武器。
例如美国援助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和“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前者刚有消息称从波兰运送几块电池组抵达乌克兰,而后者则在冲突中大放异彩,屡立奇功。
相对而言,这些武器因缺乏机动性,所以更依赖于北约的信息网络。可一旦主战坦克出现在乌克兰战场上,形势或将发生转变。
在围绕顿巴斯几处战略重镇的战斗中,俄军善于使用步坦协同,对乌军造成不少的压力。即便有北约援助的“标枪”等反坦克武器,也难以彻底摧毁俄军的机动力,在巷战和平原突击行动时,吃过不小的亏。
无论是美国的M1坦克还是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各项性能都要优越于俄军主力T-90M、T-72等,或许新上场的T-14能分庭抗礼。
如果两款新型高坦克在乌东战场上真的交锋,应该是全球军事迷都喜闻乐见的一幕。
最大变数还在美德之间的互相扯皮,虽然不断有消息传出美国有意援助M1主战坦克,但五角大楼和白宫仍未做出正面回应。
德国现在将这个皮球踢给美国,一来是想让得罪俄罗斯的事情先让美国做,自己充其量只是个凑拢班子,秋后算账也找不到自己头上。
二来也是在观察局势,如果五角大楼认为援助坦克有助于拖延战场形势,甚至是帮助乌军完成局部战场的反攻。
德国也只好自吹自擂,借机兜售“豹式”坦克,增加军火外贸的交易量。
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做事,即便吃不了肉但也能捡点汤喝。所以北约的主战坦克大概率是会出现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而俄罗斯也很难做出什么有效的反击手段。
总而言之,在俄乌冲突越演越烈的当下,一个又一个大难题被丢到欧洲。
这不单单是消耗欧洲深厚的底蕴,也在考验欧洲政客的战略智慧。至今我们并未看到一个拥有超群眼光的战略家,而是一堆被资本利益深度绑定的代言人在舞台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