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换帅本是兵家大忌,但普京好像已经破罐子破摔,俄军“特别行动”的最高指挥又换人了。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俄国防部任命俄军总参谋长、陆军大将瓦列里·格拉西莫夫被任命为特别军事行动联合部队总指挥。原总指挥俄空天军总司令苏罗维金、陆军总司令萨留科夫大将和副总参谋长阿列克谢·基姆出任副总指挥。
苏罗维金也并未离开指挥系统,而是转为副总指挥,说明俄空天军不会退出冲突舞台,但要上场的可不单单是空军部队了,陆军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时隔三月,普京再次换帅,其背后深意定然不简单。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几经调整,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中,莫斯科也很难保持淡定,换帅也被视为战略转折的积极信号。
俄军丢失哈尔科夫后,又在赫尔松遭遇围困,苏罗维金上任后果断选择牺牲政治意义,而进行战略撤退。
事实证明,这样的决策是正确的。
俄军有生力量在赫尔松市被围困,固守第聂伯河则没有任何意义,优先事项还要聚焦在顿巴斯。
如果说苏罗维金出身于空军部队,善于利用俄空天军和导弹部队优势对乌克兰进行打击,那格拉西莫夫能发挥的作用令人不敢想象。
格拉西莫夫本人履历丰富,军旅生活成长于北方集群和远东军区。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格拉西莫夫指挥过“西线”与“南线”集团军,也有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经验。
作为总参谋长的格拉西莫夫更懂得统筹全局,多兵种单位作战意味着俄军要发起总攻态势。这不单单是海陆空三军的协同,更意味着战略导弹和信息化作战的加入。
空军实力固然强悍,但针对深藏在掩体下的乌军而言用处不大。
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的推进往往是伴随着巨大的军事代价,因此要积极调整战略方向。
留给俄军的时间不多了,明年春季乌军势必要展开新一轮的反攻。在此之前,俄军每一步战略规划都需要争分夺秒,可近段时间俄军保持相对静默的状态,说明有些东西没调整好。
同时俄军内部派系林立,又牵扯到莫斯科的政治环境,换将未必只是单纯的军事因素。
当战争进程不断深入,瓦格纳集团的地位与日俱增,其领导人伙同车臣等派系对俄国防部的官僚频频发难。
普京的统治阶层并未受到撼动,但也深知战争遇挫会助长莫斯科右翼势力的滋生。
格拉西莫夫在国防部的政治地位仅次于绍伊古,他的“到位”会镇压一些内部的骚乱。当然,其前提是前线战场上必须取得漂亮的战绩,最好是俄正规军实打实的战绩。
最后还是粗浅地谈三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频繁临阵换帅说明普京无人可用。
不管是苏罗维金还是格拉西莫夫,我们都承认有出众的能力,但如果有人能做到有始有终,贯穿行动的始末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可惜复杂臃肿的指挥系统难成大事,或许“俄皇派”中有几位能干实事,但对国防部不熟悉,其政治主张也同普京不在一条线上。
如果没人能为普京在军事上分忧,那冲突何时会结束,将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二点,俄乌冲突将迎来重大转折。
普京的尴尬是事实,但格拉西莫夫走马上任,也意味着俄军发动决战。
每次换帅都意味着俄军战斗方式将发生转变,针对顿巴斯地区的重工业地区和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的尴尬局面,格拉西莫夫采取的手段怕是会更激进,更残忍。
燃烧弹等违规武器在前线已经屡见不鲜,又岂会在乎其他手段?
第三点,俄罗斯在为和谈做准备。
格拉西莫夫的作用不单单是推进前线工作,更是打开谈判的窗口。
起码在外交上,格拉西莫夫的地位与美国五角大楼参联主席马利相当,政治意味更浓重一些。如果战事在他手上取得成效,则有利于双方推进谈判工作。
当然,这个时间的进程将会很漫长,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尤其是基辅政权不可控的状态时,北约意见未必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还是期盼俄乌冲突可以早日结束,还地区和乌克兰人民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至于收场的结果恐怕不会尽如人意。
普京不会满意,泽连斯基也不会,只是美国在大洋彼岸乐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