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刀子嘴”到“柔情话”:父母如何做,实现正向教育转变?

野楠聊育儿 2024-08-19 19:42:33

大姑最近身体不太舒服,远在天津上班的表弟听到后,心中不放心,就决定请几天假回来带大姑去检查一下身体。结果她反而给表弟打电话一顿责骂:“我身体又没事儿,回来干什么,让人知道了多败兴!好好上班,我没啥事。”

我很不理解,为她为啥这样跟表弟说话。大姑的解释是,我就想让他安心上班,别因为家里事耽误自己工作。她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为儿子着想,宁可自己忍着不舒服,也不想因此耽误孩子的工作。

但是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大姑不能好好说话,非要用“刀子嘴”去跟孩子沟通。儿子请假带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怎么就变成了一件败兴的事儿?从这件事情上,我终于明白表弟为何自小性格唯唯诺诺。

被“刀子嘴”伤到了

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父母却总是喜欢采用一些尖锐严厉的词语,来与孩子沟通,也就是用所谓的“刀子嘴”,来纠正孩子的行为,或者激励他们进步。然而,心理学研究和真实案例表明,这种方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带来长远的伤害。

先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

案例一:有一个女孩子化了美美的妆,穿着喜欢的衣服准备出门,结果爸爸看到后来了一句:打扮成这样,你准备出去卖吗?潜在话语:怕女儿穿着不得体,会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希望她穿着朴素。

案例二:一位女生满分120分的试卷,她考了117分,当她把成绩欢天喜地的告诉妈妈时,并没有得到赞美,而是迎来一句:不是还差3分吗?

潜在话语:这位妈妈希望女儿能更加进步,怕她骄傲自满。

案例三:

一位网友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特别困扰,想要跟妈妈吐槽,结果妈妈直接来一句:谁让你当初选这个专业?潜在话语:选择了就不要抱怨。

三个案例中,孩子从父母的言辞中,没有得到鼓励、支持、温暖,反而感受到了嘲笑、批评、讽刺。他们真的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并非如此,只是他们用“刀子嘴”,刺中了孩子的心,给他们留下了伤害。

被“刀子嘴”伤到的孩子都有共性

父母并没有觉得自己“刀子嘴”这种行为,给孩子带来伤害,但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通常都有三个共性。共性一:自尊心受挫

阿德勒心理学原理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追求归属感和重要性的需求,尤其在家庭这一初级社会群体中。孩子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识高度依赖于父母的评价。

一旦父母用“刀子嘴”说出一些否定或者贬低的话,即便是出于教育的目的,也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形成逃避性格、攻击行为或者过度的自我批评,进一步限制他们未来的发展。

共性二:情绪管理问题

朋友桃子给我讲了一件她与同事之间发生争执的事情。有一天桃子买了几根雪糕,分给办公室的同事,因为大家都在忙,所以就隔着桌子给大家扔过去。

结果一位96年的男同事,突然将雪糕扔到桃子前面的桌子上,并大声说道:“我不吃”。

当时桃子并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接着这位男同事就在企微给她发消息:“你不想给吃就不要给,是在扔给狗吗?我是惹到你了吗?”

桃子问他这是什么意思,结果这位同事就大声质问桃子,吧啦吧啦说了一堆,直到领导把他推出去。

这位男同事与办公室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过节,没想到今天也轮到桃子的身上。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认为,童年经验对个体的人格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这位男士动不动就跟其他同事“干仗”,可以看出他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如果自小生活在父母“刀子嘴”的教育中,就会出现一系列情绪问题,会感到焦虑、沮丧,甚至出现抑郁症状,情绪压力可能会转化为内在的愤怒和挫败感,这些感受会以不适当的方式爆发出来。共性三:人际关系困难

小杰是家中的独生子,他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经常用尖酸刻薄的言语来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结果小杰与其他同伴在一起玩耍时,也经常训斥他人,让好几个同学当场哭着向老师告状。

父母的“刀子嘴”行为模式,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唯一范例。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学会如何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沟通。因此,他们也难以与其他人建立较为亲密的人际关系。

正向语言更有教育成效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孩子心智尚不成熟,正是需要父母用积极、正向的语言来鼓励,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信任与尊重。

就以大姑的事情为例,不想要表弟耽误工作,可以跟他说:“妈妈知道你担心,但是先别着急,我自己先去医院检查,结果告诉你,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再请假回来照顾老妈也可以呀。”

这样既表达了自己不愿儿子耽误工作的心情,又肯定了儿子的孝心,还找出让表弟安心工作的办法。而不是用一句“别人知道败兴”这样的话,来攻击一片孝心的儿子。尽管父母的“刀子嘴”能短暂让孩子听话,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培养出真正自信、独立和有责任感的成年人。孩子们需要的是建设性的反馈和真诚的鼓励,而非无情的批评和指责。

弗洛伊德说:“我发现,那些认为自己被母亲喜欢或偏爱的人,在生活中会展示对自己的信心、无法撼动的乐观,常常显得英勇,而且总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所以,应该意识到自己言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刻,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向、积极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这样才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成长,也能够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枕边育儿寄语:

有句名言说得好:“孩子更需要的是榜样而不是批评。”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才是教育的真谛。您觉得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

野楠聊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