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只是开始”:ST普利财务造假引爆“立体化追责”核弹

叶玄论玛尼 2025-03-23 11:04:38

2025年3月21日晚9时,证监会一纸公告震动资本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ST普利因连续两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超5亿元,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深交所同步启动终止上市程序,这家曾头顶“高新技术企业”光环的制药公司,在上市八年后轰然倒塌。

惊天造假:虚构药品销售“双簧戏”

调查显示,*ST普利在2021至2022年间,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炮制虚假收入10.29亿元,相当于两年总营收的31%。更触目惊心的是利润造假——通过虚构药品销售成本与收入的“剪刀差”,两年虚增利润总额达6.69亿元,占披露利润总额的73.83%。这场精心设计的造假“双簧戏”中,公司甚至将不具备控制权的贸易业务按总额法核算,人为扩大营收规模。

造假细节暴露资本运作的疯狂:仅2022年单年,虚假利润就达3.79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的86.36%。这意味着投资者看到的财报数据中,近九成利润竟是“空气数字”。

立体化追责:穿透式监管剑指四重主体

证监会此次祭出的“立体化追责”组合拳,彻底打破“罚酒三杯”的旧规:

刑事追责高压线:将涉案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依据《刑法》第161条“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相关责任人最高面临十年刑期。此前紫鑫药业、锦州港等同类案件已有多名高管获刑。中介机构连坐制: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两年对造假财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其执业行为遭立案调查。这让人想起2024年普华永道因恒大案被罚没4.41亿元、停业半年的前车之鉴。投资者索赔通道:中证投服中心启动支持诉讼、代表人诉讼等维权机制,3.7万散户可通过“默示加入”机制集体索赔。此前康美药业案5.2万投资者获赔24.59亿元,或成参照范本。资本市场禁入:公司实控人范敏华被罚500万元,财务总监罗佟凝罚400万元,所有涉事高管均面临终身市场禁入。资本暗礁:从白马股到“1元退市”的坠落轨迹

回看*ST普利的资本轨迹更具警示意义:2017年顶着“注射剂国际化先锋”概念登陆创业板,市值巅峰超百亿。但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真实净利润已亏损9827万元,股价跌至2.49元,市值蒸发超90%。

资金流向暴露资本最后的疯狂:退市前5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超2000万元,但龙虎榜显示拉萨天团等游资仍在刀口舔血。3月11日股价单日暴涨15%时,东方财富证券多家营业部合计买入2400万元,最终深陷流动性陷阱。

监管飓风:2024年罚没153亿背后的制度重构

*ST普利案是资本市场“长牙带刺”监管的典型案例。2024年证监会已开出153.42亿元罚单,移送公安案件178件,市场禁入118人。更重磅的是《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意见》的出台,确立“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体系:

穿透式审计:财政部与证监会建立联合办案机制,会计师事务所面临“一案双查”先行赔付:借鉴科创板欺诈发行回购制度,探索中介机构责任险强制投保数据监控:利用AI分析财报异常指标,2024年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37起造假线索投资者启示录:注册制下的生存法则

面对监管利剑与维权通道的双向变革,投资者需重构认知:

警惕“存贷双高”陷阱:*ST普利造假期间货币资金与有息负债同时高企,经典康得新模式重现穿透审计意见:连续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费异常,均为危险信号关注监管函密度:*ST普利2023年收7封问询函却未引发足够警觉利用维权工具:特别代表人诉讼实施后,散户维权成本从万元级降至零成本

结语当*ST普利定格在2.49元的退市收盘价,3.7万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买下注册制时代最昂贵的风险课。但这场风暴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立体化追责机制首次实现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到投资者的全链条覆盖。随着《刑法修正案(十三)》提高证券犯罪刑期上限,以及民事赔偿“集团诉讼”常态化,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刮骨疗毒式的制度重构——那些企图在财报上玩弄魔术的企业终将发现,监管利剑之下,所有幻术都会现出原形。

0 阅读:3

叶玄论玛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