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现代战机上的那些“防御型外设”

这事儿军武 2025-04-12 21:46:41

我们经常在现代战机(新标准四代机/原三代机)的机身上看到许多突出的“点”状、“条”状、“块”状、“球”状、“柱”状等外设设备,这里面的“球”状设备一般是光电转塔;“条”状设备里的“大条”一般是UHF/VHF通信天线或者电子对抗天线,“小条”一般是敌我识别天线;“柱”状设备一般是卫星通信天线(战斗/攻击机的卫星天线是埋入式,是机身背部的白块);而“点”状和“块”状设备则一般是用于进行防御的设备。

防御型设备是现代战机上战场的必备,尤其是直升机,不然在面对各类先进的空空/地空导弹的时候,基本毫无生存机会。因为“空中硬反导”一直没有搞出成果,所以这类设备只能通过“软防御”,也就是提前预警和针对性干扰欺骗的方式来达到防御的目的。目前这类“防御型外设”已经形成了一个标准的“软防御”装备体系,不只是在飞机/直升机上应用,在其他载体,比如军舰、装甲车等上也在大规模应用,只是规格不同。

这些设备包括:

1.雷达警告接收器 Radar Warning Receiver 简称RWR

对地方雷达发射的雷达波进行持续感应,对有威胁的雷达波信号进行判断并对飞行员进行警告的设备,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女声“敌跟踪……”、“敌锁定……”,就是RWR的语音反馈(当然,也不是所有RWR都配了人声)。

2.导弹逼近告警系统 Missile Approach Warning System 简称MAWS

探测、识别来袭导弹的红外、紫外辐射信号或者反射的雷达信号,并对其来袭距离进行实时告警的设备。

MAWS可分为无源、有源、综合三类。其中无源又分红外告警和紫外告警两种,分别通过探测来袭导弹尾焰的红外信号或紫外信号来判断距离;有源则是通过一部脉冲多普勒雷达向来袭导弹发射雷达信号,通过雷达信号反馈来判断距离。综合则是多种模式合一的设备。

国内还推出了一些更加复合的先进设备。

3.激光警告接收器 Laser Warning Receiver 简称LWR

用于实时截获、测量、识别敌方激光辐射信号,并立即发出警报信息的设备。

4.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 Electro-Optical Distributed Aperture System 简称EODAS

可以理解为用于隐身战机的一套MAWS升级版本,通过分布于机身多个位置红外光电传感器,对来袭目标做到360°高分辨率成像预警。

5.电子支援设备/电子对抗设备 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Electronic Counter Measures 简称ESM/ECM

ESM是依靠高灵敏度的接收机,截获周边的雷达信号,测定辐射源的工作频率、方位、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更多属于侦察范畴,ECM则是通过有源电子干扰进行攻击或者通过有源无源诱饵等方式进行自卫干扰,属于比较直接的攻防设备。ESM/ECM在设备上存在整合的可能,所以放在一起说。

进攻性的有源电子干扰通常可以通过外挂电子对抗吊舱的方式来实现。

国内的一些新概念设备,可以实现多功能融合。

6.干扰弹发射器 Decoy Launching System 简称DLS

DLS属于ECM的自卫干扰手段,通过发射干扰弹与来袭导弹进行对抗的设备。一般通过发射红外干扰弹干扰来袭红外制导导弹,通过发射箔条干扰弹干扰雷达制导导弹。

7.有源拖曳雷达诱饵 Towed Radar Active Decoy 简称TRAD

飞机牵引飞行的一种雷达诱饵,用于干扰和欺骗敌方各种雷达的探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机载对抗设备,目前国内还没有看到公开的信息。

8.红外定向干扰设备 Directed Infrared Counter Measure 简称DIRCM

主要作用于来袭的红外制导导弹,可以向来袭导弹红外引导头发射定向能激光束,使其红外引导头失去作用。

国产的新型红外定向干扰设备。

此外,还有一些现代军机常见的机身设备也和大家分享下,但它们并不属于“防御”系统。

a.红外搜索跟踪系统 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 简称IRST

用于对空中目标的红外探测,也可以兼顾对地面大目标探测。

b.前视红外视觉系统 Forward Looking Infrared 简称FLIR

用于在夜间或者恶劣天气条件下对地面目标进行搜索发现和识别。

c.光电跟踪瞄准系统 Electro-Optical Targeting System 简称EOTS

集成了前视红外成像(FLIR)、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和激光指示瞄准(LTD)等功能的光电设备,可进行远距离精确探测、追踪成像和识别空中、地面、海上目标。

0 阅读:96

这事儿军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