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以来首次营收下滑,“零添加”之后千禾味业还能在哪发力?

理财周刊 2025-04-22 18:21:47

2025年4月15日晚间,千禾味业(603027.SH)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2024年千禾味业营收和利润双下滑,这是自2016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的情况;而2025年一季报中,尽管利润略有增长,但营收依旧延续下滑态势。

在财报公布的同时,千禾味业宣布了“清仓式”分红。公告显示,千禾味业拟派发现金红利5.14亿元,占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的99.94%。

而就在财报发布前一个月,千禾味业还深陷“零添加”风波。截至2025年4月18日收盘,千禾味业股价报收11.76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92%,总市值为120.9亿元,市盈率(TTM)为23.25倍。回顾近年来的股价走势,自2023年2月起,千禾味业股价便开启了下行通道,从当时的20元/股左右一路震荡走低,市值也大幅缩水。

图源:公司公告

核心指标全面下滑

千禾味业成立于1996年,在调味品行业深耕多年。经过不断发展,2016年公司成功上市,逐渐构建起以酱油、食醋、料酒等为主的调味品业务体系,其中酱油和食醋作为两大核心产品,在公司营收中占据重要地位。早期,千禾味业凭借“零添加”的差异化定位,精准切入市场,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愈发重视的趋势下,“零添加”概念成为千禾味业快速发展的有力助推器,使其在竞争激烈的调味品市场中脱颖而出,市场份额稳步扩张,业绩也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2024年的财报却为千禾味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3亿元,同比下降4.16%;归母净利润为5.14亿元,同比下降3.0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03亿元,同比下滑5.12%。

千禾味业的营收自2024年二季度开始便连续出现同比下滑,二、三、四季度分别下滑2.53%、12.63%、10.30%;归母净利润在第二、三季度分别同比下滑14.16%、22.58%,虽然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3.45%,但难以扭转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收依旧未能摆脱下滑的困境,实现营收8.31亿元,同比下降7.15%,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季度同比下滑;不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7%至1.61亿元,呈现出收减利增的格局。

具体在核心业务上,2024年千禾味业的酱油业务实现收入19.64亿元,同比下降3.75%;食醋业务实现收入3.70亿元,同比下降12.52%。

两大核心产品贡献营收下滑源于吨价的同比下跌。2024年千禾味业酱油销量为45.32万吨,同比增长1.27%,但平均每吨售价约为4333元,同比下降4.96%;食醋销量11.46万吨,同比下降9.50%,平均每吨售价约为3226元,同比下降3.33%。

分区域来看,2024年千禾味业在南方地区表现相对较好,营收增长13.99%至2.37亿元,毛利率增长3.33%至32.24%,然而南方地区却是所有区域中收入最小的。而西部、东部、北部、中部等区域分别营收11.20亿元、7.00亿元、5.60亿元、4.1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8.89%、1.78%、1.36%、7.07%。

图源:千禾味业2024年度财报

甚至到了2025年一季报,所有区域均出现收入下滑的情况,这显示出公司在市场拓展和区域布局方面存在问题,未能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此外,在销售渠道方面,千禾味业也面临着全面衰退。2024年线下收入24.33亿元,线上收入6亿元;线上收入同比下滑4.89%,线下收入同比下滑4%;2025年一季度继续下滑,线上收入1.26亿元,同比下滑12.26%,线下收入6.91亿元,同比下滑5.88%。

虽然在年报中,千禾味业多次提到“渠道多样化”,但在当下千禾味业产品的销售仍以线下渠道为主,线上业务增长乏力,线下渠道又面临下滑压力。而从区域到渠道的全面衰退,更反映出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正在减弱,未能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零添加”策略逐渐失效,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千禾味业业绩下滑的背后,“零添加”策略面临的挑战是重要因素之一。一直以来,千禾味业凭借“零添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零添加”产品。海天味业、李锦记、加加食品等头部企业纷纷加速推出“零添加”系列调味品,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广泛的销售渠道和雄厚的研发实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据东吴证券研报,2022年前三季度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海天和千禾的零添加酱油产品市占率合计超过了90%;而在2023年前三季度海天的零添加酱油市占率以46.50%超过了千禾味业的零添加酱油的市占率。

为应对各大品牌间的激烈竞争,千禾味业不得不加强对营销网络的建设。2024年,该公司的销售费用同比增加7.94%至4.23亿元。

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零添加”概念本身。2025年3月,千禾味业旗下“千禾0”系列酱油被检出微量重金属镉,尽管未超标,但这一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零添加”概念的质疑。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实现真正的“零添加”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零添加”本身也很难界定,对于某些食物来说,适当的食品添加剂是这类食物成立的前提。这样一来,“零添加”就更像是一个营销噱头。

就在“镉事件”后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新国标,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给予两年过渡期。千禾味业主打产品“千禾0”系列酱油需在2027年3月16日前完成标签改造,删除“零添加”相关表述。

千禾味业长期依赖“零添加”单一概念,产品线多元化不足。除了酱油和食醋这两大核心产品外,其他产品如料酒等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销售额相对较低,未能形成有效的业绩支撑。在“零添加”后能否找到新的概念点成为摆在千禾味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除了上述内部因素,千禾味业还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挑战。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成本控制带来巨大压力。虽然2024年大豆价格下降,千禾味业的酱油和食醋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下降6.25%和16.14%,但自2025年四月初关税战打响以来,大豆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大豆作为千禾味业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

千禾味业当前面临的困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挑战,也反映了整个调味品行业在市场变革中的焦虑。在人口红利消退、概念创新乏力的背景下,企业必须从“流量思维”转向“价值思维”,注重产品品质、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千禾味业的突围之路充满艰辛,但也为其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遇。未来,千禾味业能否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公司能否有效应对当前的风险和挑战。(《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0 阅读:16

理财周刊

简介:“你不理财,财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