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位于鲁南,历史上,因煤而兴。唐宋年间,这里有一个村庄,因多枣树,故而得名枣庄。
不过,这个“枣庄”,到底在哪?
从一些资料来看,明朝初年,朝廷允许民间开矿,峄北窑厂,周围聚居了很多人,出现了三个有名的村庄,分别为金庄、三合庄、枣庄,其中,枣庄因村头的枣林而得名,不知道这个“枣庄”是不是唐宋年间的“枣庄”位置?
地名文化,往往是历史的佐证,也很有趣,下面聊一聊枣庄3个村庄的来历,看看你知道吗?
1、从条村枣庄市辖五区一市,其中,滕州市属于县级市,在滕州市龙阳镇有一个村,名叫从条村,这个村名,比较的奇怪,不太好理解。
一般来说,一个村庄的命名,要么因姓氏,要么因地标, 可是这个从条村,并无从、条姓氏,从条不知为何意?更谈不上标志物。
那么,从条村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跟唐朝大将薛仁贵有关,相传薛仁贵东征,途径此地,见天空有两只大雕盘旋争肉,搭箭便射,一箭双雕,薛仁贵为鼓舞士气,便说,此番一箭双雕意喻此次征东必定旗开得胜,建功立业!我在此地拉弓瞄准,此地就叫瞄(苗)庄,前面一箭双雕处就叫重雕,北面雕落之处就叫拾(史)村,待我们凯旋之日,在此安营扎寨,共庆胜利!
据地方志记载,这个一箭双雕的村,就叫重雕村,明末有神氏迁徙而居,村名叫神家重刁,因为刁这个字,不太雅观,改为重条,再后来,演变成从条村。
也就是说,从条村是从唐朝大将薛仁贵一箭双雕演变而来。
2、伏里村

枣庄山亭区西集镇的伏里村,来头不小,从这个名字,就感觉到古老,相传这里是伏羲故里,故而得名。
伏羲是华夏人文始祖,河南淮阳区有伏羲太昊陵,甘肃天水有伏羲庙,天水有“羲皇故里”之称,那么,枣庄山亭的伏里村,究竟是怎么回事?
从考古来看,这里有建新遗址,属大汶口中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的古人类生活遗存,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西集公社把伏里村的四个自然村合并,改名叫建新。伏里村南有伏山,其顶有伏羲庙、女娲庙,庙内10多块石碑至今保存完好。建新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能是伏羲部落遗址,伏里土陶传承至今,也是有力的证明,其实,山东有很多伏羲文化遗迹,伏山伏羲祠,始建于唐代,尚存碑刻。
不过,伏羲文化,影响深远,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伏羲部落的一支。究竟是怎么回事,有待深入的挖掘和考证,并提高知名度和旅游开发。
3、陈湖
这是一个消失的村庄,就在枣庄老城区西部,今天这里有东湖公园、鲁南水城·枣庄老街,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陈湖这个古老的地名了。
历史上,也叫陈家湖、陈湖铺,以及演变的后陈湖、前陈湖,东湖公园就是陈湖老村的所在地,陈湖老村有一个隆起的土台,名叫凤凰墩,传说湖水退去后,这是湖底,通海眼,人们在海眼覆盖金锅,以土堆之,后来有凤凰落在上面,故而得名。
北宋末年,这里是抗金的前线,凤凰墩当作烽火台,也叫烟墩,相传呼延赞的后世子孙为躲避奸臣陷害逃到了这里,生下了呼延庆,呼延庆为躲避追杀,随母亲刘姓,今天的永安一带的刘姓,由此而来。后来呼延庆长大成人,得到朝廷重用,凤凰墩就是他的点将台。
陈湖老村历史文化厚重,旧时有庙宇、古树,可惜凤凰墩、古庙、古树在上世纪都毁了,如今东湖公园、鲁南水城·枣庄老街,尤其是枣庄老街,在旅游开发的时候,应该深入的挖掘本地历史文化,比如陈湖老村的历史文化,因地制宜,而不是简单粗糙的仿古建筑,可以考虑开发陈湖古村、寺庙(东庙)、凤凰墩(点将台)、呼延庆祠堂、陈湖梁府、翰林府(陈湖梁家迎娶翰林女的故事,翰林府指的是齐村崔家,旧时峄县首富)。
另外,可以沉浸式场景演出,比如呼延庆点将、梁家迎翰林女等等。
山东枣庄,这3个村庄的来历有意思,你知道吗?